格力手机迟迟没有起色,为何董明珠还不放弃?或许藏在华为鸿蒙里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不服输”的董小姐是大家对格力空调女掌门董明珠的第一印象,正是凭借不服输的劲,董明珠带领格力常年占据中国空调市场销量榜榜首位置。尽管在空调行业表现依旧不错,但是仅靠一条腿走路的格力,在市值上已经逐渐被竞争对手美的逐渐甩开,而在家电其他领域也拼不过国内其他大厂。从2020年第二季度开始,格力公司就开始了股票的回购计划,至今已经完成了三期,累计回购金额高达270亿人民币。
对股市了解的朋友就会知道,每一家企业回购股份大概率是企业发展状况受投资者看好,通过回购可以提升股价,而格力的三次大规模回购不仅没有实现股价回升,反而从2020年年底的65.25元跌到了如今的38.75元。截止到今年的9月30日,格力的市值为2331亿人民币,而美的市值为4860亿人民币,差距已超过50%。
不过面对格力市值暂时的不振,董明珠却表现得并没有那么紧张,反而将格力5G手机独立为大松品牌推向前台。据微博博主@熊猫很秃然的最新爆料,新款格力手机工信部入网照曝光,这也是格力手机沉寂许久后回归的第一款机型。
格力新机拥有一块6.67英寸120Hz居中打孔OLED直屏,搭载骁龙870处理器,采用后置三摄方案:64MP+8MP+2MP,前置为13MP单摄,配备了4200mAh电池,支持30W快充。这款新机共有6款配色,包括白色、锖色、黑色、紫色、绿色和蓝色。而且整机重量为190g。从工信部提供的入网图来看,格力新机外观设计与锤子坚果手机有些相似,机身边框部分则采用了与iPhone 12系列相同的直角切边设计,整体看起来偏方正。
格力手机迟迟没有起色,为何董明珠还不放弃?
谁都不能怀疑董明珠做实业的实力与追求,在空调市场,格力是标杆。汽车市场,格力志向不灭;手机市场,格力绝不放弃。这不,格力第6代机快来了,同一时间的还有小米官宣在9月27号会推出一款Civi系列新机。有意无意之间,格力与小米续写着雷军与董明珠的关系,惺惺相惜之下,各自较劲。这一次,格力6能否掀翻小米中端机,给网友们一些惊喜?
距离上一款格力手机上架不到一年,格力新一代手机又入网了。
近日,据微博博主@熊猫很秃然爆料称,格力这款搭载骁龙870处理器的新手机,屏幕为6.67英寸OLED屏、支持120HZ高刷新率,后置主摄像头为6400万像素。
除此之外,这款格力新机还配备了4200mAh电池,支持30W快充。从工信部提供的入网图来看,格力新机外观是挖孔直屏,白色前面板,后盖中框也为白色。共有6款配色,包括白色、锖色、黑色、紫色、绿色和蓝色。并且和上一款“大松5G手机”一样,这款手机也属于大松品牌旗下产品。
至今为止,格力进入手机行业已有6年,推出过数代产品,但产品的讨论度和销量都较为惨淡。
尽管王自如的加入,让外界认为格力手机或将迎来新的转折点,但手机品牌光靠营销是不够的。在当前半导体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手机厂商更需要建好供应链,拿到核心零部件,在这方面格力手机显然毫无优势。
外人只知“好空调 格力造”,殊不知格力手机研发之路已经耕耘6年,其间也推出过多款机型产品,自成一派。其实以格力的声量,做手机完全是自带背书,不愁市场,如果能与空调捆绑,格力手机会更有力量。
让人唏嘘的是,格力手机终归没有成大气候。而如今,随着王自如的加入,董小姐应该可以选择高调来彰显格力做手机的决心。
果不其然,王自如入职格力不到半年,一款新机便映入眼帘。据微博博主爆料,格力新手机搭载骁龙870处理器、6.67英寸OLED屏、6400万后置主摄、4200mAh电池以及30w快充,不惊艳,但作为中端旗舰,格力手机的性价比还算可以。不出意外,该新机将会与OPPO、VIVO的大部分机型以及小米的Redmi系列直线对标。
而且近日曝光的这款手机似乎并不具备什么吸引力。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手机专家张孝荣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格力新款手机在配置上中规中矩,不过采用的白色面板还是比较大胆的设计。该款手机更多的意义可能在于‘突破’”。
近日,工信部电信设备认证中心官网显示了格力新款手机的信息。该款手机是格力旗下品牌大松的一款旗舰机型,采用挖孔直屏设计,机身以白色为主,从参数配置来看,定位中端市场。有业内人士曝光,该款手机可能会在年底前发布。
不过,对此格力电器相关人士未给出明确回应,仅称:“目前手机产品尚在准备阶段,具体由大松方面负责。”
在新品频出的手机市场,此款大松手机本身并不具备太多的看点。不过,从格力近期在手机上的频繁动作来看,董明珠似乎在谋更大的局。
有消息人士称,这款新入网的手机,设计出自数码圈知名人物王自如,是王自如入职格力后的首部作品。
今年上半年,王自如空降格力,任副总裁一职,成为格力手机部门负责人,在带领格力手机扭转局势上,被寄予厚望。
“目前看,新款手机在配置上中规中矩,不过采用的白色面板还是比较大胆的设计。该款手机更多的意义可能在于‘突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手机专家张孝荣对《证券日报》记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