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快速发展获得更多企业认可:中国大陆芯片产能是全球第三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当前中国大陆生产了全世界几乎所有的电子产品。但是中国大陆的芯片产能是全球第三(占据16%) 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各自占据20%以上,日本占据15%,中国大陆地区的16%当中以三星西安,海力士无锡,英特尔海力士大连为主。而主要设备供应商和原材料供应商基本来自境外。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可以大概了解中国市场芯片的现状,当前中国市场内主体依然还是国外的企业,但是随着华为遭到了美国的封锁抵制之后,我国的芯片可以说是快速的发展,像北斗系统,在前段时间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可喜的消息,历时五年研究出来的音频定位芯片。
音频定位芯片简单来说就是用来解决北斗导航面临的室内定位不精确等问题,而这个代表北斗系统在不断的往前推进,也代表着中国芯片在某些方面是不逊色于任何国家的。这是全球第一款基于RISC-V架构的高精度音频测距芯片,而这个技术是美国,日本等国家都还没有攻克下来的难题,却已经被我们抢先拿下。
但是在之前,中国芯片的处境并不算不太好,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芯片的进口额远超石油。很多网友说,有这个钱不如将其用于生产研究,但在之前很多企业的想法就是有这个钱不如多请一些其他方面的人才来开拓业务,芯片买就行了,不愿意花费时间去进行研究,由此导致在出现“禁令”时,大部分的企业都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冲击。
据悉诺基亚即将发布的平板电脑采用中国芯片企业紫光展锐的T610芯片,此前中国另一家芯片联发科从去年至今在全球手机芯片市场一直领先于联发科,这意味着中国芯片企业在手机芯片市场占有的份额将进一步上涨,美国手机芯片企业高通无疑将备受煎熬。
高通多年来都是全球最大的手机芯片企业,不过从2019年以来由于华为的遭遇,中国手机纷纷增加对联发科芯片的采购比例,导致高通在全球手机芯片市场的份额快速下滑,2020年联发科更首次在全球手机芯片市场超越高通,这无疑对高通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联发科取得对高通的市场份额领先优势,主要还是靠中低端市场,毕竟联发科在成本控制方面更优势,而高通则有技术领先优势,中国手机企业的旗舰手机几乎全数采用高通的芯片,这让高通还能稍微心安。
2020年9月15日之后,台积电和中芯国际都无法再为华为代工生产芯片,随即华为在2020年10月拆分荣耀,独立后的荣耀手机和华为手机如今都在大举采用高通的芯片,这一度拉动了高通的芯片出货量增长,高通在手机芯片市场的份额也取得了反弹。
众所周知在当下西方各国奉行“技术封锁”,尤其是在美国的带领下,各个高端技术领域几乎都知道美国的制裁。而相对于技术封锁,更加可怕是的人才封杀,例如之前的孟晚舟被扣押一事。而在更早一些时候,有一位中国芯片天才,就被美国“诱捕”,扣押长达7年之久,至今无法回国。
张浩中国天津大学的一位高端半导体教授,其专注于射频芯片领域,而就在研发即将成功打破美国垄断之际,收到了一封来自美国的邀请函,美国方面以邀请张浩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为理由,将其诱骗到美国本土,然后当即进行了扣押,并对张浩发起指控,罪名多达32项。在此之前张浩就是芯片领域的天才,留美期间先后获得7项专利,之后毅然决然放弃了在美国取得的成绩,回国创办芯片公司发展国产芯片。如今已经被扣押7年之久,尚未有回国消息传出。
为什么美国害怕张浩,其实害怕的是射频芯片实现国产化。作为网络时代的建设基础,芯片技术至关重要。当下射频芯片有80%的市场份额都被美国和日本企业所掌控。而日本对美国“俯首称臣”,所以可以理解为当前美国就处于垄断状态。一旦张浩完成国产化,就会直接打破美国的垄断局势,市场会重新定价,也会分走一部分美国占据的芯片市场。所以美国才通过“诱捕”,设立莫须有的罪名,将张浩长期软禁在美国。
毫无疑问,中国是半导体的最大消费国,占全球芯片需求量的45%,供内需与外销之用。然而,中国90%以上的芯片需求仰赖进口集成电路。中国的集成电路公司较晚进入半导体市场,约落后其他国家20年,因此在这个成功与否依赖规模与学习效率的产业里,中国一直都还在苦苦追赶其他竞争对手的脚步。中国政府曾多次尝试建立一个本地的半导体产业,但都未能开花结果。不过,现在看来,不管是产业或政策方面,都已出现转机。
如今,中国设计的低成本智能型手机正充斥着市场,例如中国设计、采用Android系统的电话在五年前还是默默无闻的小兵,现在却已经拿下50% 的全球市场。联想集团在2014年初先以23亿美元收购IBM名为“x86服务器”的低端服务器业务,再以近30亿美元从Google手上买下MOTOROLA 移动部门,这些重大收购案在显示硬件客户群正移往中国。
无厂半导体公司亦正在中国崛起,以服务本地消费者。举例来说,总部设在上海、设计手机芯片的展讯通信有限公司,以及总部设在深圳、专门供应华为,也是国内最大的半导体设计公司之一的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都是近几年快速成长的本地设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