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服务”角度重新认识智能城市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技术角度无法表述智能城市的价值和优势
“召开城镇会议时,往往难以让居民理解'智能电网'的概念,因而无法得到居民的充分认可”,日本某市智能城市建设项目负责人如此说。很多城市都在开展CEMS(区域能源管理系统)、BEMS(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等新一代能源管理系统示范工程。这些新系统具有很大潜力,但是作为平台的智能电网技术,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向居民说明都无法被充分理解。有着类似烦恼的智能城市建设项目负责人很多。而且,有些城市的议员也提出质疑,“为此类项目花费税金,对居民有什么好处?”
这是必然的。居民要的不是技术,他们想了解的是“能实现什么样的服务”。尽管目前处在运用技术来打造服务平台的阶段,但是确实还没有充分地向居民表述智能城市的具体价值和优势。
日经BP清洁技术研究所的调查显示,全世界智能城市建设的市场规模到2030年将达到4000万亿日元(包括所有对智能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也就是对硬件的投资金额),也就是每年接近200万亿日元。为了这个庞大市场,不仅仅是企业,还包括一些政府机构等很多相关事业部门都尝试开展或介入这项业务。但是,这个庞大的市场并不是显而易见的。挖掘潜力,快速扩大市场,需要智能城市最大受益者,即居民的充分理解,这也将是智能城市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量。
智能城市建设的主要受益者是居民,明确向居民表述优势,不能从硬件着手,而需要从服务的角度,让居民重新认识智能城市。因此可以说,现在是需要向居民详细阐释智能城市价值和优势的阶段。
重视服务是必然趋势
平台构建之后,服务必然开始受到重视。图1描述了计算机行业中经常提到的“从垂直业务模式向水平分工转化过程”。最初开展业务时,每个企业都需要拥有所有职能,业务扩大之后,开始寻求提升效率,推进快速的分工协作。从垂直业务型的企业中,一些服务也剥离出来,由此出现各种服务提供商,产生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服务更加多元化。
图1 IT产业发展阶段中从垂直业务型向水平分工的转化
当然,这一点并不仅限于计算机行业,在通信行业也是如此。同样的模式转变也将发生在电力等能源行业,甚至政府行政业务。
欧美带头,日本跟进
日经BP清洁技术研究所通过调查,从全世界的智能城市示范项目中筛选出智能城市相关的服务。结果发现,大多国家已经开始转向致力于服务业务。
事实上,欧美诞生了很多专门提供服务的高科技企业。4Home、iControlNetworks、IngersolRand、C-Power、EnerNoc、Comverge、EcoFactor、EcoBee、GreenwaveReality、Ecotality等公司以往都是以开展能源领域相关服务业务为出发点的企业,目前它们正准备将业务范围扩大到智能城市的信息安全、家庭自动化等服务方面。它们不是依赖服务领域的从业经验,而是希望打造一个一体化的组合而成的“科技服务”模式。
在日本,尽管大多是独立的、个别的企业行为,但是服务化的趋势也在不断进化之中。
智能城市发展需要参考"梅迪奇效应”
智能城市中,新的服务业务会从何处体现出来呢?从上述调查中可以看到三点,即放松管制、转变意识、跨行业合作。图2所示是跨行业合作形成智能城市示意图。
其中,“放松管制”这一项从近几年的电力领域变化中可清晰看到。目前,提供新的电力行业服务已经超过现有体系在不断地发展。
“转变意识”这一项主要在于倡导改变专注于技术方式或产品方式的思维方法。
第三点为“跨行业合作”。通常,一些企业谋求开创新服务之际,会将自己公司角色局限于所属行业内来进行研讨,往往难以带来全新的创意。有的汽车行业负责人称,“仅作为汽车及其周边产业的一个成员来研讨,是不会开创创新型服务的。”于是,很多人开始期待,扩大与跨行业人员的交流网络,通过开展跨行业合作,引导出创新和创意。
在创新领域中,大家经常会引用“梅迪奇效应”(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梅迪奇家族汇集了各种人才,加速了创新过程),也就是通过综合各种新鲜创意,来不断快速产生创新。
智能城市本身,缺乏跨行业之间的合作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为了在智能城市平台上开展创新型服务,需要超越简单合作层面,加强跨行业的自由交流与探讨。
20211018_616c69ae29baa__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