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言耸听?!电信运营商有可能丧失“5G主导权”!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目前,国内5G的发展其实是处于一个“尴尬”的状态——一方面个人市场已经很难因为单纯的技术升级而激发出巨大的红利,说白了,用户不会因为网络速度变快了而付出更多的费用;另一方面,被寄予厚望的行业市场,目前看来5G行业应用的发展速度是不如人意的,在收入贡献上基本上是空白的,原因在于,很多行业应用是无法跑在5G公网上的,必须由5G专网来承载。而作为5G建设主体的通信运营商,还面临一个更致命的“尴尬”——电信运营商建设的5G网络是不是行业需求的最佳满足方式,这一点被频繁挑战。为什么呢?我们简单梳理一下——行业客户对5G有四大诉求:一是承载多种差异化SLA要求的业务;二是数据安全保护与隔离;三是独享一定的网络资源且低成本;四是更多的自主运营管理权限。针对这些诉求,行业用户有5G公网和5G专网两条路径可选:一是运营商统筹建设一张5G公网、通过网络切片等方式给行业使用;二是由行业大企业自行建设5G专网。
电信运营商肯定是支持第一条路径,毕竟一张握在手中的5G公网是它们的生存命脉,于是,电信运营商在一张公网的基础上,利用网络切片等技术去实现“公网之下的专网”,提供给不同的行业,实现速率保障、可靠性保障等需求。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第一条路也不错,它们只需购买不同指标性能的5G网络切片,就可以实现其对带宽、时延、传输优先级控制、终端权限控制、安全隔离和加密传输等等的保障,不需要建设和维护专网设备,不需要申请专用频段。
但是,对于小部分有特殊需求的大型企业来说,它们对第二条路动了心思,毕竟第一条路下的“5G公网之下的专网”在满足行业需求时依然存在一些"弱项":
第一、由于5G公网使用的并非专网频率,尽管在不同切片,但物理网络还是一个,供电系统是一个,传输是一个,并不是真正的专网,可以看作是运营商面向专网客户提供的虚拟专用网络,这种网络未来在面对公共安全、应急指挥、铁路或地铁信号调度等对于安全性要求极高的行业能否完全胜任还是未知之数。
第二、在网络拥塞情况下,当前5G切片技术不能解决大量普通公众用户与行业用户同时接入导致的随机接入拥塞问题,存在专网客户无法接入网络的风险。
第三、业务服务和运营能力方面,与消费者市场相比,垂直行业存在需求碎片化、需求模糊化、行业/企业/组织标准众多等特点,单纯依靠运营商难以服务于多样化的定制市场与行业,目前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收费模式及运营模式可借鉴,需要设备商、运营商、业务提供商以及客户共同长期摸索。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前行业应用基本上都是上行流量为主,而三大运营商建设的5G,基本上上行容量非常小,主要容量都在下行方向,这就是一个需求与供给不匹配的矛盾。这个矛盾不解决,行业应用没法跑在公共5G网络上。设想一下,如果5G行业应用真的大规模发展起来,上行流量会大的惊人,平时个人用户使用流量,就算看个720p视频,也基本上每天就是看个十几到几十分钟。而行业应用一个摄像头,却可能要7x24小时都开着跑流量,按10Mbps的码率,DOU就能达到3240GB,这是什么概念?比现在公网5G下行流量还要大,甚至大出一两个数量级。因此,有人怀疑5G行业应用是没可能跑在现在的5G公网上面的,必须建设上行容量为主的行业公网,必须跟手机公网使用不同的频谱,甚至可能得使用毫米波,才能支撑如此大的DOU。
那第二条路——“行业大企业自行建设5G专网”,这个可不可行呢?从功能上,真正的5G专网确实是可以弥补“公网之下的5G专网”上述的弱项,但在国内,要建真正的专网专用的5G专网也是困难重重。在欧美国家,部分运营商通过租赁方式建设专网,或者通过提供专用频率建设专网,移动专网的建设比较成熟,但是在国内,5G专网的发展似乎也不是太乐观。第一,由于专网需求比较分散,产业链集聚要求很高,专网专用设备及终端价格较高,因此5G专网的建设成本势必会更高。
第二,也有专网设备供应商曾表示未来若想真正发展5G专网,需要从系统、架构、平台、终端、应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造,目前行业还没有找到新的5G应用构架。
第三,当前国内无5G行业频段,政府对5G专网专频持包容审慎的态度,5G频谱可能很难分给单独的一个行业,因为这样将阻碍5G最大使用效率的全面释放,并浪费频谱资源。我预计行业5G频率获取时间长、难度大,短期内5G行业频率不够明朗。基于以上分析,决定运营商5G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公网5G在垂直行业应用上的表现是否足以说服决策层放弃给5G专网分配频谱的决心。如果大型企业有频谱的话,直接找华为中兴买设备了,根本不需要运营商在中间倒把手多挣一道钱,运营商提供的价值非常有限,毕竟企业专网专用,不是公共运营的网络。而当前留给运营商的时间窗口已经不多,政府决策层在意的是5G这种技术对于社会变革带来的推动力,至于这种推动力是来自于运营商的5G公网,还是5G专网,政府决策层并不关心。一旦运营商在5G行业应用爆发之前不能解决上述问题,政府决策层会否向特定行业开放5G行业频段,推动行业5G专网建设呢?一切都有可能啊!简单来说,当前运营商正面临一场5G行业市场这块“战略高地”的争夺战,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中国移动升级5G专网产品,打响5G战略高地争夺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近日,中国移动发布5G专网产品体系2.0。在1.0体系的基础上,新体系聚焦工厂、矿山等18个细分行业,搭建5G 数智底座,客户可基于底座“盖房子”,开发行业应用,研发个性化产品,实现数据和连接模板化和模块化管理,节约开发成本。
事实上,去年,中国移动在业界首发了5G专网产品体系,“优享、专享、尊享”已成为行业标准,创新打造了让客户按单点菜的BAF商业模式,适应丰富多样的客户需求。一年以来,5G专网不断扩大服务范围、逐渐深入企业生产,目前已建成高质量5G专网商用项目超过1500个。未来,中国移动仍将“以客户为中心”,升级优享、专享、尊享产品体系,完善服务流程,打造安全可靠、柔性定制、可管可控的5G专网,为客户提供更高品质的网络服务。同时将依托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在模组、芯片、平台方面的深厚积累,打造5G专网数智底座,提升5G服务数字化生产能力。据了解,数智底座具体可提供5层通用能力,即数据层、运营层、算力层、连接层、感知层能力。在数据层方面,推出了网络数字孪生平台,通过采用数据采集、分析、警告、反向控制,赋能企业数字化运维。
在运营层方面,发布OneCyber5G专网运营平台(“One”寓意“同一个数智未来”,“C for Customization”寓意“立足客户,定制服务”,“Y for Youthful”寓意“新生能力,快速成长”,“B for Business”寓意“面向行业、携手共建”,“E for Enable”寓意“能力底座,使能应用”,“R for Reliable”寓意“高质可靠,值得信赖”。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表示,OneCyber品牌是中国移动为携手行业伙伴共建数智未来,全新打造的行业应用底座。),将技术流的网络能力转化为一站式服务,为客户提供一站选购、一键开通、一屏管控、一点开放等功能,助力行业实现一体化业务运营。在算力层方面,推出模块化集成的MEC(边缘计算)一体化解决方案。该方案是基于“连接 算力 能力”的5G新型基础设施,聚合边缘生态,实现标准化、模块化快速部署。
在连接层方面,推出 “优专尊”升级版产品,持续为客户寻找最优解。优享升级:搭建双域专网,服务客户2B2C场景,在不换卡不换号的情况下,可实现专网和互联网无感切换;专享升级:搭建算力专网,融合边缘计算网络,提供现场级“连接 算力”能力,实现本地分流,同时支持应用在边缘侧的一键部署、快速上车。尊享升级:优化主备专网,提供冗余备份,在大网失联的情况下认可确保专网正常运行。在感知层方面,推出了高性价比的5G模组和支持协议灵活定制的5G工业网关。5G模组可为终端提供稳定的5G网络连接,支持多种外设接口及网络协议,可应用于家庭网关、PDA、笔记本电脑、AR/VR等场景。工业网关提供数据解析功能和丰富的接口,可连接传感器、仪表、PLC等生产设备,广泛适用于城市、工业、能源、安防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