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医疗器械的发展,背后是以“硬科技”作支撑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实体经济受到了严重冲击,之前媒体常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萧条。为什么互联网经济具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因为实体经济产品同质化严重。在互联网还没有发展起来之前,由于地理限制、价格的信息不对称,各地的实体经济得以形成区域性的优势,并赖以生存。而互联网透明化、扁平化的特点则将实体经济的“壁垒”破坏得一干二净。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腾飞,大量企业只能倒闭、转行,很多行业只有龙头企业幸存下来。
积极将自身产品如会好血压计与“互联网”相结合,先是研发了智能传输型健康检测产品,实现了血压测量与云端控制的“完美结合”,让用户更方便的测量和管理自己的血压数据。而后,会好又借势人工智能发展之契机,开始着力研发人工智能型产品。人工智能可以在多方面让会好的健康检测产品生态实现“飞跃式”提升。
医疗器械行业涉及领域众多,经过疫情,一些细分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其中包括具备消毒、防护等功能的医用机器人。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等智能化医疗器械加速普及应用,改变传统疾病预防、检测、治疗模式,为提高健康服务质量提供新手段。
智能医疗器械的发展,背后是以“硬科技”作支撑。2月初,位于西安高新区的交叉信息核心院在孵企业西安智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诊科技)参与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课题,通过项目验收。智诊科技负责人王博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可以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疑似病例的胸部CT筛查,显著提升新冠肺炎诊断效能,大幅缓解临床一线诊疗压力,使患者可获得早期精准诊断和及时治疗,达到改善患者预后和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归根结底,医疗机器人的作用不是替代资深名医。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病人基数庞大的情况下,机器人的价值是提供更加安全、稳定的医疗服务保障,它也是解决这一社会难题的利器,乃至可以提升国家整体的科技实力。
医疗器械革命性的下一拨浪潮:机器人平台,就是由达芬奇这样一个小小的项目开始的。它几经破产边缘挣扎求存,花了10年时间,终于把产品推向市场,在医疗机器人领域独占鳌头。各大巨头这几年匆忙转向,虽奋起直追,但在众多细分技术领域只能望洋兴叹。从长远看,机器人作为医疗器械的下一代聚合平台,只是刚刚开始。、
数据可能会成为新医疗器械和服务的核心。这对行业来说既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医疗器械开发公司将能够利用医疗大数据的好处,改善患者健康结果、更好的症状跟踪和更准确的诊断实践。然而,对数据的日益依赖也将带来一系列挑战,并迫使医疗器械公司努力解决非结构化和隐私等问题。
医疗器械行业是我国重点支持的新兴产业。经历疫情“大考”, 医疗器械领域更加吸引新的投资者,未来智能医疗产品、应急防护类用品、体外诊断产品等需求将逐步提升,高端医疗器械有望成为下一个热点,远程医疗和智慧医疗的发展也将逐步解决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在以技术为核心、产品为王牌的医疗器械行业,谁能真正高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谁就能赢得市场。因此,医用器械要保证产品质量,各个环节严格检测,从而赢得信任与市场。
国内医疗领域相关的政策,几乎都把医药和器械放在一块儿,作为一个对象统筹。此前不少行业内人士都在呼吁,这样共用政策带来诸多不便。医疗设备、人工智能这类高科技领域,上海可以更多参与标准制定、产业政策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