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引 言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系列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理工科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信息类基础课 [1-2],也是大部分高校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语言课程,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重要作用。本课程以 C 语言为背景, 讲述 C 语言的语法、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基本数据结构和典型算法等方面的内容。
该课程概念多、方法新、入门难,这些特点使得教师和学生普遍感到 C 语言难教也难学。针对这一教学困惑,本团队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提出了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并根据实际教学改革需要,建设了一批配套的教学资源。
1 教学内容改革与资源建设
1.1 课堂教学
在《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无论是教材还是实际课堂教学,通常都是先介绍概念、分类,其次花大量时间讲解繁琐的语法细节,最后讲解教材中的实例程序。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时,怀着兴奋的心情进入课堂,面对大量难以理解的新术语、繁琐的语法细节讲解和枯燥的例题分析后, 对程序设计产生了厌倦情绪。上机时也只是对照着教材上的例子进行验证,一旦独立进行程序编写往往感到无处下手,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学习编程的畏难情绪和挫败感 [3-5]。
针对这一现状,在教学中提出“循序渐进、实用为主、精讲语法、重在方法”的教学指导思想,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将教学难点进行分散,达到循序渐进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在军队教学服务平台建设本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制作大量原创性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资源类型丰富,包括文字、图片、教学视频、多媒体课件、微课程、题库等多种类型。针对课程的重难点知识制作一系列微课。多种类型资源互相补充,力求达到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枯燥问题趣味化。
1.2 上机实践
程序设计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设计算法、编写程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计算思维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上机实践。本文围绕各章节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实验任务,明确实验目标。按照“模仿、改进、创造”的编程学习规律,设置“程序填空、程序改错和程序编写”等不同类型和难度的任务。此外,设置六个源于实际生活的开发项目,项目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一般由小组合作完成,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
算法设计方面,通过入门训练、基础练习、算法训练和算法提高四个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编程练习,从做题思路、解题方法两种维度提供锦囊,强化程序设计方法、算法、数据结构等相关知识,训练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2 教学方法改革
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能够准确深入地把握教学内容, 同时也要注意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手段。以下是实际教学中一些主要的教学方法。
2.1 案例分析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 一般遵循“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分析”的过程,案例分析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分析案例的需求,设计合适的算法,绘制相应的算法流程图,最后再用 C 语言编程实现。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设计算法和编写程序的能力, 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会读程序但不会写程序的问题。
2.2 讨论式教学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其自主性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根据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 课前给学生布置部分专题,让学生在课前分组查阅资料、深入思考,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积极发言、相互讨论。这种做法不仅可让学生获得很多课外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 教学模式改革
基于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在全部教学期班中尝试分级教学、混合教学等新教学模式。2014 年以来,把教学期班分为三级班和普通班两个级别。2017 年起,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火箭班”级别。开课前,采取学生主动报名和计算机能力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各级期班人员。根据班级层级按照教学目标分级、教学内容分级和考核评价分级实施。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一刀切、齐步走”教学模式,做到了因材施教 [6]。
4 结 语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作为大学生程序设计的入门课程,具有概念多、方法新的特点 [7-8]。针对这些特点,本文根据实际教学经验,从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建设了配套的教学资源,总结了经验教训。实践证明,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