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发展耦合视角的中国科研经费管理绩效的共异性分析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引 言
近年来,我国高校科研实力快速发展,社会对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视度持续提高,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也在逐年递增。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氛围日益浓厚,为人才创新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社会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也愈来愈大 [1],经费来源渠道日趋多样化,科研资金和人员投入以及社会科研氛围的提升,反过来又加速了经济增长。
但是随着科研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多,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如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健全、经费使用监控力度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科研经费管理绩效。因此,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绩效,不仅是高校科研管理和财务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政府和社会十分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通过研究对比中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差异,分析我国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期对提高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绩效和加强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提供借鉴。
1 美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美国高校科研经费主要依靠联邦政府经费支持,约占总经费的 80%,除政府拨款外,其科研经费来源还有基金会、私人机构和国际等。这些组织对高校科研的捐赠大多是一种对高等教育的忠诚。
在经费使用上,美国高校采用项目管理模式,项目负责人在最初编制科研项目申报书和填写项目经费预算时,明细中就已经包括了人员费、学术交流费以及差旅费等。研究费支出最多,占项目科研总经费额的 50% ;其次为人员费,包含项目科研人员的工资、津贴、培训、差旅、福利、奖学金等, 经费支出达到项目科研总经费额的 33%。
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注重效率和可操作性 [2],设立有专门的科研项目管理机构,全面负责项目日常管理工作,包括撰写项目申报书、编制经费预算、编写项目报告等。另外,还设立有专门的财务人员参与协助管理经费账户,使得科研人员可全力倾注于科研项目的研究和科研成果的研发。在国家立法、内外部监督等层面,机制完善,全面监督科研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和合法性。
2 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高校制定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时,通常依据国家及所属省市的经费管理办法,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制定。但大多高校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都较为笼统,而且很多高校没有将科研经费管理纳入经济责任制范围 [3]。在实施过程中,科研、财务和项目负责人缺少衔接,科研部门只注重项目管理, 财务部门只注重资金的取得和使用,项目负责人则需要自行负责项目申报、报销等工作。因此,需要教师熟悉财务规则和报销流程,占用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效率低下。
2.2 缺乏有效监督与控制
学校审计、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管理乏力。财务部门只做到对报销票据合规性和合法性的核查,无法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合理性、正确性和相关性进行有效监督,容易造成经费报销过程中出现违规现象,导致科研经费的综合使用效益不高 ;审计部门一般只重视事后审计,对事前、事中审计重视程度不够 ;院系没有实质性参与,缺乏必要的过程监督 [4]。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使得高校科研经费监督部门不能有效发挥其监督作用。
2.3 预算编制不科学
项目负责人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缺乏相关财务人员的指导,项目预算编制不科学、不规范,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科研项目预期成果所必需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5],预算不准确、不客观。在整个项目的执行期,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沟通、协调不足,缺乏共同督促项目组按项目预算合理使用科研经费的管理理念,导致科研经费的实际支出与项目预算相差甚远,不利于课题开展,同时也给项目结题与验收带来困扰。
2.4 科研成果管理薄弱
科研成果包括论文、著作、专利、应用技术成果、软成果等。很多高校对上述科研成果的管理意识淡薄,管控措施不到位,只停留在登记记录与档案管理层面,没有建立有效的科研成果管理制度,也未纳入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体系。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的后果是个别科研人员擅自将某些无形资产进行成果转化,造成资产流失。
2.5 科研成本核算不规范
科研经费一般由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构成。直接费用包括设备费、材料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及其他相关费用 ;间接费用在我国俗称管理费。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经费在劳务费使用方面的限制非常严格, 不能用于支付高校在职教师的绩效,仅用于支付没有工资收入的学生及特定的劳务人员等,科研人员的劳动力成本不能充分地从其研究项目的成本中体现出来。
3 借鉴与启示
科研经费管理绩效与科研项目的管理过程密不可分,科研项目管理与科研经费管理绩效的关联机理如图 1 所示。
图 1 科研项目管理与科研经费管理绩效的关联机理
因此,为提升科研经费管理绩效,可从如下五方面着手 :
3.1 健全管理制度,树立正确的认识
明确、具有约束力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不仅能够起到规范科研经费使用的作用,而且也是顺利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条件。高校要系统地梳理现有科研经费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在基于信任科研人员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及所辖省市的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按照经费来源类型的不同特点,分类制定协调一致、规范明确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明确不同类型科研经费的开支标准、开支范围和审批权限,做到报销时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使其成为一套完整、具有实际可操作性、规范明确的科研经费管理体系。
另外,在院系层面,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设立专职岗位人员,协助教师管理科研项目经费,使教师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科研与教学,提高科研效率与教学质量。配套以严惩为保障的规则体系,使项目负责人从思想上早做防范。同时,科研、审计与财务管理部门平时多多联手,通过宣讲、印发宣传册等方式,加强宣传工作,积极宣传有关科研经费的各项管理政策与制度。在日常管理中,及时做好答疑解惑, 使科研人员充分认识到执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提高合理使用科研经费的意识,做到自觉遵守各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3.2 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内部检查
为了更加合理地使用科研经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应做到控制细化、全面监督。高校可成立科研经费监督管理小组, 小组成员由审计、财务、纪检与科技管理部门组成,通过设立“政府宏观监督 + 主管部门日常监督 + 机构内部监督 + 审计部门跟踪监督”的四级监管体系,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与监督。同时,设置专职行政秘书参与项目经费的使用与管理,保存经费使用过程中的详细票据,做到手续完备、账目清楚,使得经费支出及其用途清晰明确,事后可查,从而保证对科研经费的事前、事中与事后使用情况实施有效的监督。另一方面,积极推进财务信息公开制度,加强社会监督, 从监督机制上促进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3.3 强化财务约束,完善预算管理
科研、财务部门应全程介入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实施、验收等环节,从专业角度给予指导。在科研项目申报阶段,指导教师编写科研项目申报书,编制项目预算报告,使预算既与课题实际相匹配,又符合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保证预算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也真正使教师从繁琐的项目申报、财务预算与报销环节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专注于科学研究。这样既从源头上防止了上述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 [6],又提高了使用科研经费的计划性、科学性与可行性。在项目实施阶段,按照项目预算,设置项目支出管控模型,确保科研项目的实际支出与项目预算相一致,充分发挥科技、财务部门对科研工作的强有力支持。
3.4 规范科研管理,加强成果保护
构建信息化平台,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实现科研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的数据联动,使科研管理人员可随时了解项目经费使用的最新情况,财务管理人员可随时掌握项目管理的最新动态,实现科研管理人员与财务管理人员的实时互动,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同时,高校应加强对科研成果的保护与管控,对科研项目形成的论文、著作、专利、应用技术成果、软成果等无形资产,科研管理部门要及时进行资料审核、组织鉴定、登记入册,并统一纳入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体系,有效防止高校无形资产流失,促进无形资产保值增值。
3.5 加大激励政策,适当提高人员费比例
改革高校科研人员劳务报酬政策,建立、完善劳务补偿机制。参考美国大学的做法,细化科研项目间接成本,取消人员费发放中的制度障碍,拓展其支出渠道,人员经费不限于研究生和临时聘用人员的劳务费支出,允许使用科研经费给课题组成员发放劳务报酬,对参与科研工作的劳动进行补偿 [7],但需有年度总额限制。学校、学院以及项目负责教师都能从项目经费中提取间接费用,充分利用高校内部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鼓励将结余经费用于自主课题方面,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协同创新 [8],节约科研活动成本,提高科研经费管理绩效,促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逐步迈向制度化轨道。
4 结 语
我国发展战略的成功实施需要高校科研创新与社会经济增长协调有序共同发展。一方面,高校科研创新引领社会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也为高校科研创新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高校科研创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发展才是两者之间的本质关系。因此, 研究探索科研经费管理新方法、新途径,实现科研经费管理的规范性、高效性,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效率已成为当务之急。这不仅关系到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更关系到高校整体工作的开展,高校应高度重视,树立正确的意识,加强监督管理, 促进高校科研事业走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