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背景下的《无线网络技术》课程改革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引 言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万物互联已悄然走进人们的生活。物联网不是一门学科,而是综合性应用技术,其内容涵盖诸多学科。无线网络技术是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该课程囊括的蓝牙,ZigBee,WiFi,无线传感网络等内容是物联网感知层的核心技术。我校通信工程专业没有开设物联网相关课程,因此将物联网引入到无线网络技术教学过程中,这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针对该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探讨分析,给出相应的课程改革方案。
1 无线网络技术课程问题分析
1.1 理论教学过多
无线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课程教学环节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信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学时多, 实践动手学时少,学生锻炼的机会少,无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学完相关内容后,不能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更没有能力去组建无线网络。
1.2 教材针对性差
无线网络技术课程涉及知识点较多,如蓝牙等短距离无线通信、无线传感网络等,范围较广。无线网络技术大部分教材涵盖的内容往往广而不专或者专而不广,再或者只有理论内容,无实践教学内容等。无线网络技术更新速度快,教材无法适应其发展速度,且教材中存在较多问题,没有针对性,需要加以改进。
1.3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无线网络技术考试类别为考查课,上课时间为大四上学期。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加之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 过于枯燥,教学环节过于陈旧,学生对该课程兴趣不高,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无线网络技术课程改革措施
2.1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结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我校通信工程人才培养方案。2013 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总学时为 42,理论学时为 34,实践学时为 8。2016 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总学时为 48,理论学时为 24,实践学时为 24。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实践教学学时和理论学时已达到1∶ 1,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理论授课时,应结合实践环节的内容,更好地为实践环节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理论知识,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环节的问题,真正达到理论和实践相互增长的目的。
2.2 确定教学内容
选定一本教材作为理论部分教材,内容要涵盖多种无线网络技术,使学生对该部分有初步认识。另外,编写合适的实践教学教材,给出实践教学的主线,如任务、目的、要求等, 具体细节可结合学生基础设定,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物联网的概念,使学生对“物联网”“互联网 +”等名词有一定的认知,利用无线网络技术课程中所学内容, 能独自构建“物联网”和“互联网 +”网络并应用。
2.3 项目式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部分采用项目式教学,以综合项目为主线,划分出诸多基础项目,要求学生熟悉基础项目,掌握常用无线技术,能够利用无线技术进行项目设计开发等。项目选择时一般选择与生活相关的案例,如智能家居、智能大棚等。对于综合项目,大部分学生则开始无法独立完成该项目,故把项目进行分解,分成多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按照熟悉无线技术的应用、进行小项目设计、实现项目功能三个步骤进行。最后把小项目进行整合,完成该综合项目,使学生利用理论教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本文以智能实训室系统为例,通过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实训室的智能化管理。实训室是通信工程专业专门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科技创新的场所,学生使用时间和器件完全开放。由于学生人员不固定,使用时间不固定,故存在较多管理问题。
2.3.1 分析需求
实训室管理存在较多问题,如安全、电源、环境监控、设备管理等。项目要求实现一个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实训室系统,通过采用 ZigBee,WiFi,红外,传感器,APP 等技术实现实训室的智能化管理。通过该系统,实训室管理员能够实时了解实训室的动态,并可在智能终端上发出指令,控制实训室各个模块,实现实训室的智能化管理。
2.3.2 系统设计
智能实训室系统主要由智能终端、网关、ZigBee 网络三大模块组成,整体结构如图 1 所示。智能实训室系统中的网关是系统的核心,负责 ZigBee 网络和 WiFi 通信。ZigBee 调器和 ZigBee 节点之间按照星型组网方式组成 ZigBee 控制网。智能实训室系统的各子系统将数据信息汇集到 ZigBee 协调器,协调器通过网关将数据传送至终端。
2.3.3 项目划分
智能实训室可按照所涉及技术对 ZigBee,WiFi,网关,红外,数据库,APP 进行划分,分成的多个子项目见表 1 所 列。每个子项目又可延伸出该技术的基础项目,如 ZigBee技术。学生只有熟悉了基础项目,才能进行 ZigBee 信息采集、控制等功能,继而进行 ZigBee 组网。表 1 中,项目划分由左向右进行,学生实现过程由右向左。学生通过完成基础项目的操作,进一步熟悉 ZigBee 技术的配置、协调器配置等,然后完成 ZigBee 信息采集,如采集实训室的温湿度情况,再发送给协调器。
2.4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无线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考核方式 :理论考试占60%,大作业占 30%,考勤占 10%。以往大作业都以书面形式提交,未以项目为依托,无法真正考核学生的专业水平及实践能力。进行课程改革后,大作业的 30% 在项目中进行考核,主要依据为学生的动手能力、项目完成情况等。在以后的课程改革过程中,会逐渐加重实训项目的考核比例。
3 结 语
《无线网络技术》课程内容过于抽象,通过引入物联网部分,增强了实践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对本校 2013 级、2014 级、2015 级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无线网络技术》课程改革,学生反馈意见较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能够利用无线网络技术进行物联网组网。2012 级学生基于物联网完成毕业设计的仅有 2 项,2013 级相关毕业设计有 10 项,2014 级已增加到 15 项。学生基于物联网参与科技创新的项目中,2013 级有 5 项,2014 级有 8 项,2015 级 有 10 项。我校通信工程专业 2013 级之前的学生从未参加过物联网相关大赛,通过该课程物联网知识的引入,近三年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全国各类大赛的人数逐渐增加。例如,2013 级参加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大赛的为一组,获得华东赛区一等奖,2014 级增加到两组,2015 级为三组,且有一组进入全国总决赛,获得全国物联网大赛二等奖。通过课程改革,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该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未来,对该课程进行的课程改革仍会不断创新,以适应我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