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评估系统建设方案探究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引 言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更高层次的结合,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高质量发展、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进一步提升, 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工业化道路 [1-3]。两化融合以信息化为核心,探索企业的转型方式和可持续发展模式。两化融合的评估依据《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通过诊断发现问题,通过对标找准方向,能够全面了解当前两化融合水平现状和发展定位,有效明确提升信息化环境下核心竞争力的可行路径。两化融合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阶段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强国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而两化融合评估是两化融合工作的基础保障,只有掌握我国两化融合的水平和存在的不足, 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工作。因此,研究标准的评估模型、评估流程,开发评估系统十分必要。
1 两化融合评估现状
1.1 应用现状
自 2009 年,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开始了两化融合领域的相关探索、研究工作,并于 2013 年正式发布了《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国家标准GB/T 23020)标准,标志着我国已经建立了两化融合评估的理论基础。
理论研究的同时,也开展了企业两化融合评估工作的实践工作。基于两化融合评估规范,开发、建设了初级两化融合评估系统,选取北京、河北、山东等重点省市,对钢铁、冶金等重点行业开展企业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工作,帮助企业明确发展现状,查找关键问题,探寻可行路径, 检测实施效果 ;帮助选取的行业协会、各省市主管部门等机构组织掌握其主管范围内两化融合发展的整体状况及存在的关键问题。通过评估,发现企业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5],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推荐适合其发展水平、发展特征及瓶颈问题的工具、方法与服务,引导企业导入先进的管理方法,形成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成套定制化解决方案建议,帮助企业建立获取信息化环境下竞争优势的能力。
1.2 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着全国两化融合事业的不断发展,两化融合评估工作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评估工作尚未系统、大规模、多角度地开展,无法满足从区域、行业、央企等多维度进行评估等,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现有评估系统不能支撑系统化开展评估工作
目前已联合部分省市、行业等开展两化融合评估工作。通过评估发现,现有评估系统存在功能与性能方面的问题, 如并发能力较弱、评分算法较为复杂等,造成评估系统无法系统、大规模地开展评估工作,因此不能够通过现有评估系统完成全国范围内的两化融合评估工作。
(2) 无法满足从区域、行业、央企等多维度开展评估
两化融合评估工作不仅帮助各级政府部门了解辖区内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阶段及趋势等,而且帮助行业了解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与阶段,分析各指标变化趋势,分析找准普遍存在的制约行业整体提升的关键共性问题,组织行业内软件、咨询、设备等力量共同攻关,同时还能帮助各央企集团了解其集团内部的两化融合情况,为集团的两化融合发展提供可靠依据。因此两化融合评估工作应从区域、行业、央企等多维度开展,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但目前只选取了个别地区、行业开展评估工作,组织形式与评估内容无法满足多维度需求。
(3) 个性化评估需求需要满足
目前的评估系统根据已经发布的《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国家标准 GB/T 23020)标准开发研制, 是通用的两化融合评估系统,但在实际评估工作过程中,各主体还需了解与其工作相关的个性化问题,如地方特色经济指标、行业独有的指标等,因此评估系统应在通用评估模型的基础上允许进行定制化评估。
2 两化融合评估系统总体目标及系统功能
2.1 总体目标
针对现有两化融合评估的问题,本着支持政府、行业、央企等全面摸清企业两化融合发展现状,形成基于评估诊断数据的精准施策与精准服务新模式,服务于企业开展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找准两化融合发展重点、路径与方向 [6-8], 加速推进转型升级与新型能力培育,开发研制两化融合评估系统,具体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精准评估
通过评估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的两化融合情况,通过与全国样本、区域样本、行业样本等不同样本的对标,找出企业在两化融合方面的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并结合企业的发展目标为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依据。
(2) 个性化定制
满足区域、行业、央企等不同主体的定制化需求,保证各主体能够在全国两化融合评估工作的基础上根据自身需求开展评估活动,同时能够独立设计符合自身特点的指标体系, 实现既能满足两化融合评估的整体需求,又能体现个性化特点。
(3) 快速反应
通过在线填报,实时反馈评估结果。企业通过评估系统进行在线填报,提交后,系统通过后台计算,实时反馈对标情况。由于评估工作在较大范围内开展,可能存在不同用户同时评估的高并发情况,因此系统需要具备反应快、高并发等特点,在保证功能的基础上,提高用户体验效果。
(4) 辅助决策
通过评估诊断获取企业相关信息,通过对获取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帮助各级政府摸清整体发展现状,辅助其确定合理的发展方向与发展目标,找准政策的着力方向 ;帮助行业组织了解行业两化融合的发展水平与阶段,分析各指标变化趋势,分析找准普遍存在的制约行业整体提升的关键共性问题,引导行业服务方向。
2.2 评估系统功能
评估系统建设需要实现以下功能。
(1) 指标体系管理。通过系统建立评估指标体系,通过指标体系完成评估诊断工作。
(2) 评估问卷设计。建立评估问卷,设置题目、选项、指标、权重、计算规则等问卷基础规则。
(3) 评估任务管理。建立评估任务,设置评估任务的基本属性,限定评估任务的范围等。
(4) 问卷评分管理模块,根据规则对评估问卷评分,为企业返回评估报告,包括得分、阶段、占比等数据。
(5) 企业自评测模。建立覆盖全国范围的两化融合评测样本库,提供在线自动评分与辅助分析功能,生成评测数据对比分析图表,并为企业反馈自评测报告,支撑企业全面掌握两化融合发展现状,分析重点及趋势。
(6) 行业评测。评估诊断服务系统提供细分行业评测系统生成模块,能够通过配置与部署,为细分行业建立独立管理的行业两化融合评测系统,支持行业协会等机构组织开展行业企业两化评测工作。
(7) 区域评测模块。评估诊断服务系统提供区域(省 / 市)评测系统生成模块,能够通过配置与部署,为各省 /市建立独立管理的区域两化融合评测系统,支持各省 /市主管部门及科研支撑机构组织开展本地区企业两化融合整体性评估工作。
3 总体框架及建设方案
3.1 总体框架
两化融合评估系统总体框架分为基础数据库层、技术基础层、数据基础层、主要功能层、数据呈现层等五层,整体框架如图 1 所示。
(1) 数据库层
由于评估系统采用评估主站与评估分站的设计模式,因此数据库分为主数据库及分站数据库。主数据库主要用于存储指标体系、问卷模板及各分站的汇总数据等 ;分站数据库主要用于存储分站的问卷、答题记录等数据。
(2) 技术基础层
技术基础层主要实现指标、试题、问卷等基础数据从主站到分站的同步,各分站企业基本信息数据、填报数据到主站的同步以及异步数据的整理服务。
(3) 数据基础层
数据基础层主要实现指标管理、试题管理、问卷管理、分级授权及自主管理等。
(4) 主要功能层
主要功能层主要评估系统主要功能,包括组卷功能、试卷分发功能、评估活动组织功能、评估活动管理功能、企业注册功能、企业问卷填报功能等。
(5) 数据呈现层
数据呈现层主要包括评估报告反馈、评估结果统计以及外部接口等功能。
3.2 建设方案
3.2.1 评估系统业务流程
根据两化融合评估的特点,评估系统分为评估主站、评估分站,具体评估流程如图 2 所示。
(1) 评估主站。评估主站主要实现指标体系创建与管理、问卷创建与管理、题目管理、评估活动算分及评估报告返回等,通过评估主站创建问卷,下发到各评估分站。
(2) 评估分站。评估分站主要根据评估主站的问卷实例创建符合自身特点的评估问卷,设置评估活动属性,添加附加题目,组织评估活动。其中,附加题即各评估主体设计的个性化评估指标。
(3) 企业用户。企业通过注册成为系统用户,通过企业信息系统为其匹配符合其产业特点的评估问卷、企业填报问卷,提交后,系统通过计算,为其反馈评估结果。
3.2.2 评估系统的部署
评估系统部署采用评估主站与评估分站分离的方式,并通过负载均衡技术 [9-10] 分摊评估主站的算分压力、实时反馈评估结果的压力,具体部署方式如图 3 所示。
独立部署评估分站主要为了满足区域评估、行业评估、央企评估等多维度的评估工作,每个评估分站都具有个性化特点。评估分站主要实现企业基本信息采集、评估数据采集以及为企业呈现评估结果等。
评估主站是用于指标设计、问卷设计、问卷算分的唯一站点,但由于算分并发量较大,反馈评估结果的实时性要求较高,因此采用负载均衡技术,部署多个相同的评估主站, 用于分配系统算分压力,以提供系统性能及用户体验效果。
4 结 语
两化融合评估系统的建设能够满足企业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的需求,帮助企业找出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提升能力,形成新动能,同时能够帮助各级政府、行业组织、中央企业等了解其管辖范围内的两化融合情况,为其精准施策提供可靠依据。通过深入挖掘评估数据价值,以数据为桥梁探索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精准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