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振法测电感改变电阻大小对精度有什么影响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制作
先是试制了网上流行的LM311电路。因手上没有LM311,用LM393代换。虽然只有几个元件,但也焊接了几个小时。
原电路出现以下问题:
1、频率稳定性不好,跳得比较历害
2、测量大电感误差非常大,可达20%
3、测量更大的电感,如10H以上的电感,很多无法测量,不起振。
解决方法:
用示波器观察,谐振器上面的波形非常差,说明电路Q值太低。
原电路使用33k电阻反馈(就是那3个100k电阻的并联值),测大电感时,频率低,阻抗大比33k电阻还大, Q值严重下降,造成电路不起振,就算起振了,测值误差也大得惊人。所以改用1兆欧高阻耦合。
改了之后,可以测到1000H以上的大电感,而且很准。
2、性能
为了与电桥比对,所以上限频率只做到200kHz,辅助电感是220uH
零点缓慢漂移,得经常清零,比较讨厌。这是谐振元件温漂害的。
不过,秒一级的稳定性比较好,读数不会乱跳,因为频率只会跳1个计数值(1计数对应2Hz,计数时间采用0.5秒),所以清零后,及时测量,还是可以准确测量0.x uH电感的。
从几uH到1H之间实测来看,误差小于1%,1H到几百H,误差可以5%左右估算,一般是偏大。因为本电路测量大电感的电压比较高,不易与电桥比对。铁芯电感的电感量随测量电压升高,电感量略有增加。
3、校准
通过修改程序中的这一句校准:
c0 = 3.12e-9 * c2c(f);
其中3.12e-9表示谐振电容在1kHz频率下是3.12nF。
实测700uH空芯线圈,根据误差大小,调整3.12的值,重新下载,使得测量准确。
本表测量的结果实际上是等效并联电感。
4、电容容量修正
•谐振器的极限谐振频率是200kHz。
•涤纶电容随频率变大而变小,所以程序内建修正表,改正电容的容量误差。
以下是3.12nF电容的真值修正表,其中b数组是容量的修正系数
code float a[5]={100, 1000, 10000, 100000, 200000 }; //频率
code float b[5]={1.004, 1.000, 0.992, 0.975, 0.973 }; //修正量(涤纶原真修正表)
•修正值改进
那个1M欧的耦合电阻,在超声波范围内并不是存阻的。当频率较高时,电阻两端的分布电容及LM393内的信号耦合是不可以忽略的。虽然是电容耦合量很小,但在密勒效应的作用下,会被成百上升倍放大,有效谐振电容变小。频率比较高时,谐振器的阻抗很小,所以反馈系数非常弱,这就造成密勒效应的影响严重,可影响2%以上,为此高频率下,有效谐振电容仅修正系数仅为0.973是不够的。
此外,LM393的延迟也会造成振荡频率变小,引起测值变大。如果谐振器高Q,则影响小。整个回路的Q值只有20左右,所以频率高时,这个影响也是不能忽略的。用排除法证明:表笔接20R电阻测量电路中的那个功率电感,结果输电感量变大了2%,并联串联关系的转换远没有2%变化,谐振电压的变化也远不足以造成2%的变化,而接电阻后谐振阻抗变低,密勒效应更大,应造成电感量测值变小才对。显然,这2%的增加是LM393引起的。
以上因素,结合起来,修正表变为
code float a[5]={100, 1000, 10000, 100000, 150000 }; //频率
code float b[5]={1.004, 1.000, 0.992, 0.960, 0.950 }; //修正量(综合修正表)
•测量100uH以下的电感的改正
测量这种电感,频率大约在150kHz至200kHz
这个范围内频率变化,产生如下效果:
功率电感约有0.5uH的变化,电感量随频率变大而变小,引起电感测值变小。
涤纶电容随频率增加,容量变小,引起电感测值变大。
以及其它方面因素影响,相互补偿,最后结果150kHz以后的电容修正值与200kHz的修正值是一样的。所以电容修正表上限只要做到150kHz即可,大于150kHz的使用150kH的修正值。
//==========================================================================
// LC表驱动程序 V1.0
// 许剑伟 于莆田 2012.10
//==========================================================================
//==========================================================================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long unsigned long
#include
//==========================================================================
// 项目:LCD1602 四线驱动程序
// 设计要点:
// LCD1602 的运行速度慢,而单片机运行的速度快,因此容易因为速度不
// 匹配造成调试失败。因此,调试之前应准确测试lcd_delay() 延时函数
// 准确的延时量,如果不能满足注释中的要求,则应调整循次数。每步操
// 作所需的延时量,按照数据手册指标指行,同时留下足够的时间余量。
// 硬件连接:
// 至少需要9条线,电源线2条,7条信号线。信号线详见程序中的接口定义。
// 清注意对LCD1602比对的调节,否则无显示。
// 设计:许剑伟,于莆田,2010.12
//==========================================================================
sbit lcd_RS = P0^1; //数据命令控制位,0命令1数据
sbit lcd_RW = P0^2; //读写位,0写1读
sbit lcd_EN = P0^3; //使能位,下降沿触发
sbit lcd_D4 = P0^7; //数据端口D4
sbit lcd_D5 = P0^6; //数据端口D5
sbit lcd_D6 = P0^5; //数据端口D6
sbit lcd_D7 = P0^4; //数据端口D7
//==========================================================================
void lcd_delay(int n){ //LCD专用延时函数
//32MHz钟频下,约循环3000次延迟1毫秒
int i,j;
if(n<0) { for(i=0;i< 20;i++); return; } //10us
if(n== 0) { for(i=0;i<100;i++); return; } //50us
for(;n;n--){ for(j=0;j<2000;j++); } //n毫秒
}
//==========================================================================
void lcd_B(char f, uchar c, char t){ //控制四线式接口LCD的7个脚
//f=0写命令字, f=1写RAM数据, f=2读地址(或读忙), f=3读RAM数据
lcd_EN = 0;
lcd_RS = f%2;
lcd_RW = f/2%2;
//移入高四位
lcd_D4 = c & 16;
lcd_D5 = c & 32;
lcd_D6 = c & 64;
lcd_D7 = c & 128;
lcd_EN = 1; lcd_delay(-1); lcd_EN = 0; //使能脉冲
if(f==4) { lcd_delay(t); return; }
//移入低四位
lcd_D4 = c & 1;
lcd_D5 = c & 2;
lcd_D6 = c & 4;
lcd_D7 = c & 8;
lcd_EN = 1; lcd_delay(-1); lcd_EN = 0; //使能脉冲
lcd_delay(t); //不同的命令,响应时间不同,清零命令需要2ms
}
//==========================================================================
void lcd_init(){ //LCD1602 初始化
//启动四线模式须势行9个步骤,初始化所须耗时较长,约65ms,时限不可减
lcd_delay(20); //启动lcd之前须延时大于15ms,直到VDD大于4.5V
lcd_B(4, 0x30, 9); //置8线模式,须延时大于4.1ms
lcd_B(4, 0x30, 5); //置8线模式,须延时大于100us
lcd_B(4, 0x30, 5); //置8线模式,手册中未指定延时
lcd_B(4, 0x20, 5); //进入四线模式
lcd_B(0, 0x28, 5); //四线模式双行显示
lcd_B(0, 0x0C, 5); //打开显示器
lcd_B(0, 0x80, 5); //RAM指针定位
lcd_B(0, 0x01, 5); //启动清屏命初始化LCD
}
//==========================================================================
//=========================几个功能常用函数=================================
void lcd_cls() { lcd_B(0, 0x01+0, 2); } //清屏
void lcd_cur0() { lcd_B(0, 0x0C+0, 0); } //隐藏光标
void lcd_goto1(uchar x){ lcd_B(0, 0x80+x, 0); } //设置DDRAM地址,第1行x位
void lcd_goto2(uchar x){ lcd_B(0, 0xC0+x, 0); } //设置DDRAM地址,第2行x位
void lcd_putc(uchar d) { lcd_B(1, 0x00+d, 0); } //字符输出
void lcd_puts(uchar *s){ for(; *s; s++) lcd_B(1,*s,0); } //字串输出
//==============字符显示函数====================
#define digW 4 //数字显示位数宏
void lcd_puti(long a,char w){ //定宽显示正整数
char i=0, s[10]={32,32,32,32,32,32,32,32,32,32};
if(a<0) { a=-a; lcd_puts("-"); }
else lcd_puts(" ");
do{
s[i++] = a%10+48;
a /= 10;
}while(a);
for(;w;w--) lcd_putc(s[w-1]);
}
void lcd_putf(float a,char n,char w){ //浮点输出,n是保留小数的位数,w是数字宽度
char i,g,fi=0;
long b,c=1;
if(a<0) { lcd_putc('-'); a = -a; }
else { lcd_putc(' '); }
for(i=0;i
for(i=1;i
b = a;
for(i=0;i
g = b/c;
b -= g*c;
c /= 10;
if(g>9||g<0) g='*'-48;
if(i == w-n ) lcd_putc('.');
if(!g && !fi &&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