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趋智能化,消费电子该何去何从呢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日,有“互联网女皇”之称的玛丽·米克尔(Mary Meeker)发布的年度互联网趋势报告再次引发全球电子信息爱好者的关注。近年来,由于智能手机行业鲜有革命意义上的变革,系统上的更新很难推进智能手机出货量再上一个层级。因此,报告指出智能手机及相关零部件厂商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在硬件、设计、外观上推陈出新,才能引爆新一轮智能手机需求的热潮。
另外,在游戏、视频领域,AR、VR技术正在逐步得到应用,使得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产品受到广泛关注。此外,人工智能也成为了近年来的热门话题。目前,许多大企业希望能尽早抢占人工智能领域的先机,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加大投入。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不断成熟以及新的智能硬件不断涌现,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广泛布局新兴智能硬件市场,将促进整个行业多样化发展。
事件点评
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放缓的趋势下,终端品牌商历经洗牌,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创新提高单机价值体量成为手机厂商突破存量市场的关键。今年,提升拍摄质感的双摄技术、优化手机续航能力的充电技术与强化手机信号的非金属机壳材料都无一满足了消费者对于手机性能与感官的要求。因此,搭载创新技术的高端机型将成为未来几年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也为相关供应商带来增值空间。
另一方面,智能化趋势正向更加广泛的领域蔓延,涌现了人工智能、AR/VR、可穿戴设备、汽车电子、智能家居等新兴终端产品。例如AR(增强现实技术)目前正逐渐应用到游戏、视频、购物等相关行业,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真实、便捷、高效的体验。可穿戴设备与医疗领域进行创新性结合,加深人们对于智能医疗领域的认识,并对智能化健康医疗产品有了更高的需求。
新兴电子需求增长 消费电子将呈现多元化发展
随着技术水平的快速更新迭代,智能终端用户对产品的关注焦点不再是单一的产品性能升级,开始更加注重使用感。与使用感息息相关的拍摄水平、续航能力、通讯效果、安全防护等方面都成为了关注重点。智能手机配套供应商顺应需求导向,加大零部件质量与美观度,进而创造附加值。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电子领域技术的突破推动着越来越多与新技术结合的新兴产品不断出现,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在游戏、医疗、安防等众多领域里,智能硬件产品的涌现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还能给予消费者额外的用户体验,使他们感受到新兴技术和产品能给自身带来改观,提高生活质量和便利性,进而进一步加大对相关技术和产品的需求。
因此,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等传统智能终端的新增升级需求和可穿戴、VR与AR等新兴电子产品的增长需求不断叠加,使得消费电子市场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切入GPU突围AI芯片
最近,人工智能的话题受到了众多关注。人工智能芯片作为实现智能化趋势的内核成为了芯片企业竞相争夺的又一制高点。其中,英伟达公司的GPU人工智能芯片是业界的技术典范。GPU中文名为图形处理器,又称显示核心、视觉处理器、显示芯片,是一种专门在个人电脑、工作站、游戏机和一些移动设备(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上进行图像运算工作的微处理器。GPU的用途是将计算机系统所需要的显示信息进行转换驱动,并向显示器提供行扫描信号,控制显示器的正确显示,是连接显示器和个人电脑主板的重要元件,也是“ 人机对话”的重要设备之一。GPU以其优越的图形处理的性能和运算速度,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人工智能芯片。
人工智能巨大的蓝海市场吸引着大量IC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并且,在相关智能终端应用推动下,具有技术产品优势的企业收获了市场认可,业绩创下新高。今年5月9日,英伟达公布了第一季度的财报,2017Q1营收19.4亿美元,同比大涨48.4%,净利润5.0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26%。此外,英伟达的股价相比于2015年年初实现大幅度提升,表明了市场对于其产品的高度认可。游戏显卡业务营收占了总营收的53%,是英伟达业绩的主力军;从去年起加速发展的数据中心和汽车业务是英伟达的业绩增量。其中,数据中心心业务收入翻倍至4.09亿美元;汽车业务收入也增长了24%至1.4亿美元,为提振股价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公司的GPU技术经过长期积累已经逐渐成熟。由于CPU的性能增长遇到瓶颈,成长空间仅剩10%,而基于GPU的运算具有极大的潜力,成为推动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到2025年,GPU的性能将是现在的1000倍。以GPU为基础打入人工智能市场的英伟达一路高歌猛进,目前已经是人工智能GPU第一大厂。十几年前,人们开始将计算任务从CPU转移到GPU。2006年,英伟达推出了CUDA技术,来解放GPU的计算能力,经过多年的积累,目前CUDA+GPU已经在深度学习方面表现出了极强的适应性和强大的计算能力。
随着芯片技术的提高,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根据英伟达预测,数据中心市场空间可达300亿美元,包括深度学习上游训练端110亿美元,下游推理端150亿美元,以及超算的HPC的40亿。我们认为数据中心加速市场空间呈现不断扩大发展趋势。目前全球云计算巨头基本使用英伟达GPU进行深度学习与算法加速。
英伟达发布全新Volta构架Tesla V100 GPU,配合张量处理指令Tensor Core,将训练吞吐量提高至上代Pascal的12倍。针对推理段推出的的TensorRT推理引擎,自上而下的对训练、推理兼顾,扩张版图。英伟达将依靠Volta构架升级以及广泛成熟的开发生态环境,在数据中心加速市场中抢滩训练端,并向推理端加速布局。
AR、VR领域挑战与机遇并存
过去几年,AR、VR概念和技术开始引起消费者的关注。一时间,众多的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相关的产品开始出现。通过虚拟现实产品,我们可以身临其境,感受虚拟世界带给我们的全新体验;通过增强现实眼镜,我们能够获取商品详细的信息,节约搜寻信息的成本,为生活带来便利。正因为AR和VR能够满足消费者日益丰富的需求,使得企业纷纷开始进入这一领域,也促使了AR/VR开始逐步和游戏、视频、医疗、教育等领域结合。
然而,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VR和AR领域开始预冷。根据市场研究公司Crunchbase的数据报告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全球VR/AR的风险投资额只有两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0亿美元暴跌了80%。从Facebook斥资20亿美元收购Oculus开始刮起的这股VR热潮,在2016下半年就已经开始迎来寒冬。虚拟现实头盔销售方面的表现也令外界十分失望。据Crunchbase估计,在2016年Oculus只销售了20万套,HTC大约为40万套。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VR硬件投资确实进入了低谷期,技术尚未成熟是主要原因之一。许多VR/AR产品还处于尚待完善的阶段,消费者的体验后的认同度不高,而这些技术上的问题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另一方面,在需求过热的条件下,许多资金并未投入到产品的研发、技术的突破上,而是消耗在厂商之间的恶性竞争之中。从这个角度来看,加大研发投入突破硬件是第一要务,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找到用户的刚性需求,从产品的质量上吸引消费者的进入。
不过,“VR/AR技术是未来的趋势”这一观点是行业所认同的。工信部指导的虚拟现实产业联盟投资促进委员会《2017中国VR产业投融资白皮书》指出,2014-2016年处于VR/AR市场培育期,2017-2019年随着广泛的产品出现,将进入快速发展期,消费级市场认知加深,企业级市场将逐步启动发展。
可穿戴设备市场迅猛发展
智能可穿戴设备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应用,实时采集大量用户数据信息和行为习惯,已然成为未来智慧产品获取信息的重要入口。其中,在健康医疗领域,可穿戴设备已经掀起了高潮,其关注度、需求度都在不断提升,用户的使用满意度较高。随着“互联网+医疗”模式逐步信息化,以及“健康中国”建设的全面提速,可穿戴医疗设备有望步入快速发展期。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的报告预计,到2020年,全球可穿戴产品出货量将达到300万台,可穿戴市场规模将达到312.7亿美元。2015-2020年期间的年化复合增速将达到17.8%。驱动市场增长的因素包括消费者对精细化配件的偏好上升,智能手表、手环和健康设备的普及度上升,以及下一代显示屏使用前景向好、万物互联进一步发展等。
另外,报告预计手环类的可穿戴设备可能在未来几年实现爆发性增长。消费电子行业领军企业如苹果、三星等都已经进入这一市场,一些运动服饰品牌如耐克、阿迪达斯等也都发布了智能手环产品。从地区市场来看,美国将成为可穿戴科技最大的市场所在,消费和医疗需求将引领美国的可穿戴技术发展。从各种应用类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来看,尽管运动追踪装备是目前可穿戴市场的主流,但预计未来智能手表将成为最大的市场,到2020年占可穿戴市场份额将达到54%。
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扩大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相关硬件领域的进步:智能芯片的设计和研发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传感器、电池、屏幕的发展和升级将给消费者带来更舒适的用户体验;VR、AR技术与可穿戴设备的结合也会使得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展,从而扩大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