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Wave 安检已成现实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北京大兴机场的安检处,睡眼惺忪的出差党们已经整装待发,和以往每一次出行有些许不同,这次他们没有如同小羊羔一样,被安排到同性别的手检员那里,而是被提示站进了一个如同淋浴间的仪器中。
旁边的电脑屏幕上,乘客身上的所有物品被360度地呈现出来。
这并不是什么高科技演习现场。
在不少海关、机场等组织,甚至冬奥会组委会的招标文件上,毫米波安检扫描设备这一品类出现的越来越多。也就是说,未来观看比赛、乘坐火车、参加会议,甚至只是简单地上下班,可能人人都要先接受毫米波的检验。
新技术的引入,会给公共安全带来怎样的影响,既与每个人休戚相关,也是技术国产化浪潮中的一抹重要剪影。
安检简史:
每一次掺着血和泪的技术进阶
和许多预防性技术不同,安检模式的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惨烈和血腥。
回顾人类历史发展史上的每一次技术迭代,无不是由一系列安全事件驱动的。
从最早的违禁物品安检门——阿房宫的 “磁石门”,就是因为荆轲刺秦发生之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重建宫殿时,特意加上去的。这座北阙门“累磁石为之”,并且成为外国人专供,依靠磁石与铁制兵器的反应来搜身。
当然,现代人熟悉的“人工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时靠的就不是技术了,而是简单粗暴,但是有效。进入城郭等日常操作就略过不提,在科考中一旦不小心被秀才们夹带私货混了进去,当期考官和考生被处死或流放也是常规结局。所以在考试前,一场“细致到菊花”的安检就必不可少。如果现代人穿越回古代想参加“高考”,先要掂量下自己的小身板,在乍暖还寒的三月被扒的只剩一件深衣,光着脚拎着鞋被安检皂隶摸个通透,能不能受得了这份罪……
电磁时代
和“磁石门”类似,在被引入现代常见的“安检门”之前,金属探测技术其实早就已经存在了,只不过多是用于工矿业,检查矿产的纯度,亦或是放在织布机上,避免断针卷入布料破坏机器。
真正进入到安检领域,还要到上世纪70年代,一系列民航劫机事件发生之后。
光是1969年一年,全世界就发生了82起劫机事件,其中影响最大的美国在1970年开始设置空中警察,不过真正防范风险还得从地面抓起,所以1972年,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就要求所有航空公司开始对旅客和行李进行安检。
亡羊补牢,未为晚矣。于是,“大羊圈”模式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也开启了一系列现代安检科技的迭变。
所谓“大羊圈”模式,就是第一道安检线检查所有行李,完成值机等手续后,再由第二道安检线(也就是机场安检区)完成手提行李和人身检查。这块离港安全区域,也就是“羊圈”啦。
今天在众多机场、高铁站等公共场所,还能看到这种设置,旅客们如同小羊羔一样排排站,等候安检门、手持探测仪、搜身等一系列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