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S后装市场解析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后装市场不需通过原厂认证,因此产品种类和型态较多元,而单颗前镜头的影像解决方案是目前最常见的后装产品,一般可提供FCW、PCW与LDW等3种前方碰撞警示功能后装ADAS系统
后装ADAS次系统定义与特色
非原厂标准配备或选择配备的ADAS次系统,是由第三方企业独立开发,而透过加装方式实现的ADAS次系统称之为后装ADAS次系统,加装方式包括需拆车体和不需拆车体。 后装ADAS的特色在于安装简易、兼容性高与价格实惠,但这些优点同时也是缺点,许多产品声称不需专业安装校正且兼容各种车型,这也表示当一机适用多款车时,无法针对各种车款做最适化设计,例如显示器和主机摆放的位置,除了无法针对车款客制化外,也难针对各国的交通条件调整;此外,后装产品因不需经过原厂认证,因此仅部分零组件会采用车规品,例如选用ACE-Q100的IC。
存量市场为后装产品发展重点
自2018年起,受全球经济环境波动影响,各主要国家的新车销售皆下滑,且下滑态势预期延续至2022年。当购买新车的态度保守时,消费者透过维修和后装配备来延长使用中车辆的使用期限,使得存量市场对于后装(Aftermarket, AM)产品的需求增加。 汽车产业从2000年开始发展ADAS系统,在技术不断演进下,各类次系统陆续搭载于各车厂的高阶车款中,且不断精进。只是,法规无法将所有ADAS系统都列成标准配备,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于车价,因此许多重要的ADAS系统被列进各国新车评价(NCAP)标准中,但无强制力。 现在,虽乘用车的ADAS系统搭载车型已逐渐从高阶下放到中阶,许多国家皆透过强制性法规推动汽车搭载ADAS系统,却同时显示一项问题:法规仅针对新车提出强制性要求,但旧车不受限制。除了旧车车况差异大外,要求人民或厂商负担额外费用是较困难的,但因旧车的科技过时,又有零件耗损等问题,才更需要ADAS系统来降低事故发生。在美国存量市场中的车辆平均车龄约12年,欧洲也达11年,因此未有ADAS系统的车辆仍为多数。 除了存量市场庞大外,吸引厂商投入开发ADAS次系统市场的原因还包括后装市场的产品多为标准品,不需经过长时间车厂验证,可快速上市,且传感器和芯片等零组件取得并不困难,降低投入开发的门槛。 目前,多数前装市场的ADAS系统仍由Autoliv、Aptiv、Bosch与Continantial等传统Tier 1厂商提供,其他厂商想切入并不容易,加上前装市场验证时间长,因此若同时经营前、后装市场,将有助于厂商持续获得营收。除了Mobileye同时有前、后装产品外,中国许多新创厂商都看中这块市场,包括开易科技、中科慧眼、双髻鲨科技与微牌智能等新创厂商,台湾也有奇美车电投入其中,这些厂商都是将目标锁定在商用车市场。
后装ADAS次系统类型
目前后装ADAS次系统以不介入车辆三大控制系统(方向盘、?车和油门)的警示类功能为主,包括盲点侦测(BSD)、车道偏移警示(LDW)、前方碰撞警示(FCW)、行人及自行车碰撞警示(PCW)、前方车距监测与警示(HMW)、超速警示(SLI)、道路号志辨识提醒(TSR)、驾驶人警示(DMS)、胎压侦测(TPMS)、360度环景停车辅助(SVC)与影像倒车辅助(PAS)等。
市面上现有的警示类产品主要为影像辨识解决方案,使用1颗前镜头实现多个监控前方路况的警示系统,包括LDW、FCW、PCW、HMW、TSR、FVSA与SLI。限高检测预警系统则针对商用车市场,适用于高车身的巴士、货柜车与载物货车,多在桥梁和隧道地区运行。 前镜头方案因为能实现的多为前方影像功能,针对车身和车后方的ADAS次系统如SVC、BSD、LCA和RCTA,需再加装其他镜头,因此也有不少厂商推出雷达方案,性能则会因雷达是单收单发和单收双发而有不同。 在非警示类方面,有车外主动安全的智慧车灯系统(IHC),可自动侦测来车或行人,进而变换远近灯以确保其他用路人安全。此功能需读取其他传感器数据做切换的判断依据,属主动切换车灯的行为,因此将其划分为主动介入范畴。 ADAS系统在前装市场已逐渐由警示走向主动介入控制,例如自适应巡航(ACC)、自动紧急煞停(AEB)和车道维持(LKS),但多数为中高阶以上车辆才有的标准配备;若是选择配备则价格不斐,或因当地法规问题而未能启用等。
因此,也有后装厂商看中此高阶市场,但介入车辆控制系统需取得车厂原始码,原始码皆由车厂和Tier 1厂商做严格保护,第三方企业取得困难。然市面上仍可看到有改装厂商提供该服务,或像Comma.ai的Openpilot这种开源产品启动车上ACC功能,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一旦进行改装就失去原厂保固,因此介入控制的ADAS系统在一般乘用车市场的渗透不易。 ADAS后装产品朝向更全面防护功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