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配器模式和代理模式的区别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代理模式
组成:
抽象角色:通过接口或抽象类声明真实角色实现的业务方法。
代理角色:实现抽象角色,是真实角色的代理,通过真实角色的业务逻辑方法来实现抽象方法,并可以附加自己的操作。
真实角色:实现抽象角色,定义真实角色所要实现的业务逻辑,供代理角色调用。
即Proxy Pattern,23种常用的面向对象软件的设计模式之一。(设计模式的说法源自《设计模式》一书,原名《Design Patterns: Elements of Reusable Object-Oriented Software》。1995年出版,出版社:Addison Wesly Longman.Inc。该书提出了23种基本设计模式,第一次将设计模式提升到理论高度,并将之规范化。)
代理模式的定义: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对象不适合或者不能直接引用另一个对象,而代理对象可以在客户端和目标对象之间起到中介的作用。
(1)职责清晰
真实的角色就是实现实际的业务逻辑,不用关心其他非本职责的事务,通过后期的代理完成一件完成事务,附带的结果就是编程简洁清晰。
(2)代理对象可以在客户端和目标对象之间起到中介的作用,这样起到了中介的作用和保护了目标对象的作用。
(3)高扩展性
适配器模式
在计算机编程中,适配器模式(有时候也称包装样式或者包装)将一个类的接口适配成用户所期待的。一个适配允许通常因为接口不兼容而不能在一起工作的类工作在一起,做法是将类自己的接口包裹在一个已存在的类中。
共有两类适配器模式:
对象适配器模式
-- 在这种适配器模式中,适配器容纳一个它包裹的类的实例。在这种情况下,适配器调用被包裹对象的物理实体。
类适配器模式
-- 这种适配器模式下,适配器继承自已实现的类(一般多重继承)。
使用的前提:
1.接口中规定了所有要实现的方法
2.但一个要实现此接口的具体类,只用到了其中的几个方法,而其它的方法都是没有用的。
实现方法
1.用一个抽象类实现已有的接口,并实现接口中所规定的所有方法,这些方法的实现可以都是“平庸”实现----空方法;但此类中的方法是具体的方法,而不是抽象方法,否则的话,在具体的子类中仍要实现所有的方法,这就失去了适配器本来的作用。
2.原本要实现接口的子类,只实现1中的抽象类即可,并在其内部实现时,只对其感兴趣的方法进行实现。
注意事项
1.充当适配器角色的类就是:实现已有接口的抽象类
2.为什么要用抽象类:
此类是不要被实例化的。而只充当适配器的角色,也就为其子类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接口,但其子类又可以将精力只集中在其感兴趣的地方。
模式解析
你想使用一个已经存在的适配器模式,而他的接口不符合你的需求。你想创建一个可以复用的类,该类可以与其他不相关的类或不可预见的类协同工作。你想使用一些已经存在的子类,但是不可能对每一个都进行子类化已一匹配他们的接口,对象适配器可以适配他的父类接口。 适配器如同一个常见的变压器,也如同电脑的变压器和插线板之间的电源连接线,他们虽然都是3相的,但是电脑后面的插孔却不能直接插到插线板上。
一简介
适配器模式:适配器模式(英语:adapter pattern)有时候也称包装样式或者包装。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接成用户所期待的。一个适配使得因接口不兼容而不能在一起工作的类工作在一起,做法是将类别自己的接口包裹在一个已存在的类中。
代理模式: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对象不适合或者不能直接引用另一个对象,而代理对象可以在客户端和目标对象之间起到中介的作用。
二困惑
设计模式总是通过增加层来进行解耦合,提高扩展性,但是如果我们没法从在这个抽象维度中看出,这个层真正的抽象含义,那么我们很难搞懂一个模式真正的内涵?我就有这个疑问,这两个东东都是增加了一层,但是这一层有什么区别?
三理解
很明显,适配器模式是因为新旧接口不一致导致出现了客户端无法得到满足的问题,但是,由于旧的接口是不能被完全重构掉的,因为我们还想使用实现了这个接口的一些服务。那么为了使用以前实现旧接口的服务,我们就应该把新的接口转换成旧接口;实现这个转换的类就是抽象意义的转换器。
就比如在java中早期的枚举接口是Enumeraon而后定义的枚举接口是Iterator;有很多旧的类实现了enumeraon接口暴露出了一些服务,但是这些服务我们现在想通过传入Iterator接口而不是Enumeraon接口来调用,这时就需要一个适配器,那么client就能用这个服务了(服务端只想用Iterator或者只知道这个接口)。
相比于适配器的应用场景,代理就不一样了,虽然代理也同样是增加了一层,但是,代理提供的接口和原本的接口是一样的,代理模式的作用是不把实现直接暴露给client,而是通过代理这个层,代理能够做一些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