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司逐渐成为半导体行业巨头,Microchip CEO史蒂夫桑吉不一般的“扩张”之路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美国微芯科技(Microchip)公司总裁、CEO兼董事会会长史蒂夫-桑吉(Steve Sanghi)是一位半导体业界的传奇式人物。
史蒂夫-桑吉的童年是在印度度过的,当时在印度工程师并不是一个被看好的职业,于是在得了旁遮普(Punjab)大学电子与通信专业的理学学士学位后,桑吉便到美国寻求发展。之后,桑吉获得了马萨诸塞(Massachusetts)大学安姆斯特(Amherst)分校电气与计算机工程专业的理学硕士学位,并且一出校门就受聘于英特尔公司。在英特尔的10年工作期间,桑吉曾担任过管理和工程方面的多个职位,并最终成为了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部门总经理,直接向英特尔灵魂人物、前任CEO 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汇报工作。
在加入Microchip前,桑吉曾是Waferscale Integration公司运营副总裁,然后他才在1990年2月正式加入Microchip担任高级运营副总裁一职。当时的Microchip刚刚从通用仪器(General Instrument)剥离出来不到一年,而桑吉在该公司的发展也可谓是顺风顺风。
1990年8月桑吉被任命为总裁兼COO,1991年10月就晋升到了CEO,并一直担任至今。
在过去,Microchip常常是半导体行业变化的风向标,史蒂夫-桑吉(Steve Sanghi)的一句话造成了美国半导体市场的集体跳水。
“半导体行业的增长速度正逐渐放缓,收益呈两位数增长的黄金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尽管行业中仍有一些公司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的态势,但普通半导体企业的年度收益呈现中等水平的个位数增长,已基本步入中期稳定状态。”
在这种环境下,芯片采购方会支付持平或者更高的价格。同时,半导体企业的员工为获得升职加薪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并由此催生出更为详细的等级划分体系;而他们所在的公司将继续收购较小规模的企业来促进业务增长。
Micriochip的收购战略与其它厂商有点不同,Mircochip CEO史蒂夫桑将之称为“扩张”战略:
“Microchip选择的是一条有机增长的道路,借助连续收购邻近市场中的中小型企业来应对半导体行业增长放缓的趋势,进而实现两位数的增长。我们将这种收购战略称作“扩张”。这意味着,我们倾向于收购那些与我们核心的业务紧密相关并且可安装到相同印刷电路板上的产品,以此来实现“扩张”。
简单说,就是Microchip在并购目标倾向于:一方面收购运营良好、开价很高并且非常成功的企业。另一方面,也不希望收购那些商业模式失败、濒临瓦解的公司。将目标锁定在介于这两者之间并且效率低下、资金不足或缺乏完善销售渠道的公司。
下面让我们来具体看看Microchip的“扩张”史。
自1989年Microchip成立以来,其专有的PIC单片机架构已被市场广泛接受。根据Gartner每年公布的排名,Microchip的全球量在1990年仅排在第20名,在1993年上升到第8 名,1996年则升至第5位,1997年至2001年连续排名第二 ,至2002年后高居榜首,名列第一。
然而,到了2010年,日本三大半导体巨头NEC、日立和三菱合并成立瑞萨电子公司,它成为了继英特尔、三星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半导体巨头。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MCU领域瑞萨取代了Microchip成为8位MCU市场的第一大供应商,市场份额比当时的Microchip高出41%。
这就让Microchip很不爽了。Steve Sanghi如此说道:
“我们下定决心将不遗余力的继续扩大公司的市场份额,重新夺回市场第一的位置。”
事实上,当时很多的MCU供应商逐渐降低8位MCU产品投入,但Microchip始终坚持对其8位、16位和32位产品线进行全面创新。Microchip认为,8位的MCU未来也不会退出历史舞台。原因在于,并非所有应用都具备图形显示或者需要传输大量数据,而且每天都有之前从未采用电子智能的新的8位应用被设计出来。
2015年5月Microchip以8.39亿美元收购了有37年历史的芯片制造商麦瑞半导体Micrel。
同年,据行业分析机构Gartner数据,Microchip重登全球8位单片机(MCU)销售额第一宝座。
Microchip总裁兼首席执行官Steve Sanghi兴奋的表示:
“我们十分高兴地向大家宣布:Microchip已经重新夺回8位单片机市场第一的位置!”
自开始实施“扩张性的”收购战略以来,Microchip在极具战略性和增值性的收购方面一直拥有良好表现。
1.收购SST使其在SuperFlash存储器许可领域取得领先地位;收购SMSC则使我们在PC、USB和以太网连接的嵌入式控制器方面,以及汽车娱乐系统联网和无线音频方面领先;
2.收购ZeroG和Roving Networks带来Wi-Fi和Bluetooth技术,从而让Microchip跨入“物联网”领域;
3.收购Ident使其成为悬浮手势技术领域的领军者;
4.收购Hampshire Technology为其增添了触屏技术;
5.收购R&E International带来了烟雾和CO监测的前端ASIC;
6.收购Supertex为增加了面向医疗、照明和工业细分市场的高压和混合信号解决方案。
7.收购ISSC,增强Bluetooth技术,继续加强面向“物联网”市场的产品的竞争力。
8.收购Micrel,进入新的嵌入式控制细分市场。
9.2016年1月,美国芯片制造商 Microchip 宣布以35.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同行Atmel。通过收购Atmel,推动了Microchip迅速爬升到全球MCU市场出货量第三的位置(第一和第二分别是Renesas和NXP)。
2017年半导体购并潮降温,企业整并后需要一段时间消化,才能顺利完成两家公司的业务跟产品线整合,前两年的并购让2017年成为了消化的一年。虽然业内还一些不错的购并目标,但价格已经偏高,巨头厂商们还在观望。
直到最近,2018开春就传来了一个让行业震动的消息,即将并购Microsemi。
FPGA行业动态简单介绍
在FPGA行业,其实总共就那么几个大玩家,可能我们都已经非常脸熟了,事实上,小编我这几家的发布会都去过。随便给大家一个图吧:
2016年FPGA市场格局图 来自网络
自从,英特尔2015年底完成了对Altera的收购后,Microsemi 也加入了收购狂潮。同样在 2015 年,它达成与 PMC-Sierra 的收购协议,随后把后者的 RRH(Remote Radio Head,射频拉远头)和板级产品(board-level products)业务剥离。
Lattice 在 2015 年完成了对 Silicon Image的收购,然后2017年差点被中国资本收购,美国总统特朗普亲自限令。
FPGA行业除了Xilinx,其它好像都如坐针毡,都想早点找个大腿抱着。
那么Microchip为何收购Microsemi呢?
可能我们很多读者都是嵌入式工程师,对于MCU非常的熟悉,但是对于FPGA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事实上,MCU对于有些任务来说是很合适的,但对于其它的任务来说可能做的并不好,例如,当需要并行执行大量计算任务,这个时候FPGA的威力就出来了。
你可以用使用FPGA其中的一部分实现一个或多个软处理器内核。当然,你可以实现不同规模的处理器。举例来说,你可以创建一个或多个8位的处理器,加上一个或多个16位或32位的软处理器—所有处理器都在同一器件中。
如果FPGA供应商希望提供一个占用较少硅片面积、消耗较低功率但性能更高的处理器,解决方案是将它实现为硬内核。例如Altera和赛灵思等公司推出的SoC FPGA:
图4:SoC FPGA
它整合了一个完全以硬内核方式实现的双路ARM Cortex-A9微控制器子系统(运行时钟高达1GHz,包含浮点引擎,片上缓存,计数器,定时器等),以及种类广泛的硬内核接口功能(SPI,I2C,CAN等),还有一个硬内核的动态内存控制器,所有这些组件都利用大量传统的可编程构造和大量的通用输入输出(GPIO)引脚进行了性能增强。
传统的嵌入式系统架构师可能将其中一个器件放置在电路板上,并将它用作传统的高性能双内核ARM Cortex-A9微控制器。当电路板上电时,硬微控制器内核立即启动,并在任何可编程构造完成配置之前就可用了。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并让软件开发人员和硬件设计师同时开始开发。
我们知道,硬内核实现的功能(上图的ARM Cortex-A9就是一种硬内核)与等效的软内核相比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功耗。但现在我们又说如果在硬内核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功能是个瓶颈,我们可以用可编程构造来实现,这样它就能提供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功耗。
明白这些之后,Microchip此次收购Microsemi的意图就非常明显了。好了,今天的调侃就到这里了,感谢到家的收看,请多多关注嵌入式ARM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