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何时不再让人伤心?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相信都有一个颗中国心的国人看到这则新闻,总会有些伤心。美国半导体交易组织 (SEMI)本周一表示,中国大陆拥有芯片厂的半导体制造商因缺乏伙伴支援及有竞争力的制造技术,半数以上将难逃关厂歇业的命运。民族情结和中国概念,并不能掩盖“中国芯”的致命伤。尽管我们可以不相信美国这家组织的预测,但我们不能不承认中国芯片业的确竞争力不强的事实。
芯片是现代IT技术的核心DNA,芯片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如果没有强大的芯片产业做支撑,整个信息产业乃至国民经济将缺乏核心竞争力,国家的经济安全、信息安全和国防安全将缺乏可靠保障。我国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芯片技术的研究开发,为摆脱“有脑无芯”的尴尬和困境,2000年国务院就专门出台了鼓励芯片和软件产业发展的文件。以此为动力,我国芯片产业开始加速发展,并呈现出产业规模急剧扩大、技术水准迅速提高、创新能力有所增强、产业格局日趋合理、领军人物纷纷涌现的良好局面。然而,这只是一种自我欣赏的纵比,如果要与国外进行横比,中国芯片业的软肋显露无遗。
核心技术的缺失是困扰中国芯片业的最大问题。芯片制造的核心技术、关键设备、IP核、关键原材料等长期依靠进口,而且我国在芯片技术、设备上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扭转。国内芯片设计公司规模偏小、技术落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全国芯片设计公司前10强企业的产值之和尚不及美国排名第十的设计企业。另外,国内芯片制造企业几乎全是代工厂,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拥有自主产品和自主品牌的公司凤毛麟角。
芯片核心技术的缺失与企业对研发的重视与投入不足有关,如在移动通信、集成电路、数字电视等核心技术领域,我国企业申请的专利数量不及国外企业的1/10。在研发投入方面,目前我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及IBM的60%,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研发投入超过销售额10%的企业寥寥无几,只有华为、中兴通讯等少数几家。绝大多数企业的研发投入低于2%,与外国公司差距悬殊。
芯片之间的标准不对接则是我国芯片业的又一大心痛。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中国内地消费的集成电路80%需要进口;另一方面,内地生产的集成电路的80%却要跑到境外找市场。于是有人发出了中国芯片业这是怎么了的疑问。何以至此?主要是自家产的芯片与自家市场的需要不对接。80%进口,说明“中国制造”所需的芯片国内提供不了;80%出口,则说明国内的芯片设计企业无力制造出代工企业生产所需要的芯片。这样一种状况,中国芯片市场再大的市场需求也只是望梅止渴而已,只能眼睁着自己的市场被别人抢去。
困扰中国芯片业发展的问题还有比如缺人才、缺战略等,但最近又暴露出一个值得重视新的问题。近来,中国芯片业丑闻频出,先是汉芯造假,接下来是方舟3号搁浅。一时间,舆论哗然,举国惊愕。上亿元的国家科技投入,承载着无数希望与梦想的中国芯,最终结果却是造假、搁浅。这些令人伤人的类似汉芯造假、方舟搁浅等行为,警示着时下正在轰轰烈烈进行中的自主创新运动。一些人正是看中了自主创新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在政治地位、社会荣誉与经济利益的多重诱惑下,致使一些本来致力于探索真理的理性科学界人士也干起了背叛真理的非理性勾当。在这种浮躁的心态下,中国的芯片业能不让人伤人吗?
能让我们不再伤心的办法只有一个——高举自主创新的旗帜。幸运的是,国家层面已经将自主创新纳入了国家战略,年初国务院也正式印发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特别强调要破制约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掌握集成电路及关键元器件、大型软件、高性能计算、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等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科技部、信息产业部等部门也在坚定不移地支持“中国芯”工程。去年底,“863计划”新投入4000万元,支持“龙芯2D”和“龙芯2E”的研制。“973计划”也投入3500万元,支持中科院计算所牵头开展“延长摩尔定律的微处理芯片新原理新结构新方法研究”,性能更强的新型龙芯2号有望在年底前研制成功。
自主创新,可能苦点,可能累点,但它能让我们不再伤心且坚定信心。我们期待中国芯片业用自主创新的成果打破国外组织的预言,让中国人的心与“中国芯”一齐跳动,甚至让“中国芯”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