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不明上岗难 “信息差”导致对接盲目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进入2010年,我国经济趋稳回暖,企业生产订单有了大幅增加,用工量也随之明显回升。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3月上旬到广东、福建等地实地调研的数据显示,2010年企业拟用工量比去年正常用工量净增15%。伴随企业用工需求的增加,“招工难”现象逐渐凸显出来,引发社会关注 。
“现阶段,我国的 ‘用工荒’基本属于局部地区的结构性现象,值得关注的是,与企业 ‘招工难’并存的是 ‘就业难’,也就是说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出现 ‘剪刀差’。要消除这种现象,必须加强信息对接,建立供求双方沟通的长效机制。”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主任李道葵说。
“信息差”:“招工难”与“就业难”之间的一道坎
“我最初到广东打工是老乡介绍的,后来辗转几个地方打工也都是熟人介绍的。”全国优秀农民工代表曾星辉这样描述自己的打工经历。
“我到四川打工的工程队里,大部分都是本村的老乡。后来我组建了一支属于自己的建筑队,成员都是从家乡召集的亲戚和村民。”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康厚明这样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
“曾星辉和康厚明的经历很具典型性。绝大多数的农民工外出打工都是靠熟人介绍或老乡带领,不了解用工地企业需要什么工种、什么岗位急需劳动力、自己又能做哪些具体工作,基本属于盲目性流动。”北京大学教授王晓秋认为,现阶段中国农民工有序输出所占比例较小,企业用工需求无法有效传递给农民工,农民工流向企业也无法掌握,这种“信息差”是导致目前 “招工难”的主要因素之一。
“企业招工难和农民工找工作难并存的主要因素是双方存在 ‘信息差’,即企业不知道求职者的流向,劳动者不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这样一方面企业 ‘招工若渴’,另一方面很多农民工找不到工作。”王晓秋表示, “信息差”还存在于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双方缺乏有效沟通机制,导致有序输出部分基本以输出地优势劳动力资源为主。
而造成劳动力供给双方“信息差”的原因,除了农民工获取就业信息渠道较为传统、落后以外,企业传递用工需求信息方式也亟待调整。多数企业发布招工信息仍然采取传统的在招聘会开设展位、张贴招聘广告等办法。
“在招聘会开设展位、张贴招聘广告等方式,其辐射范围局限在城市周边范围内,很少能通过有效方式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农民工,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剩余劳动力根本没办法及时获得信息。”首都经贸大学副教授黎煦表示, “信息差”已经成为横亘在劳动力供给双方面前的一道坎。 [!--empirenews.page--]
“结对子”:架起劳动力供求双方沟通的 “桥梁”
怎样迈过横亘在劳动力供给双方“信息差”这道坎?各地就业部门一直在积极探索。 “结对子”、 “春风行动”、 “送岗位下乡”、 “将招聘会开到村里”,各地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强化就业信息服务,搭建信息对接平台,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既然劳动力供需双方存在 ‘信息差’,就需要通过 ‘结对子’畅通沟通渠道,搭建信息对接平台,消除‘剪刀差’。”吉林大学劳动和社会保障学系主任宋宝安教授说。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山东、广西、河南、陕西等地就业部门通过广泛收集和发布包括本地和外地企业的用工信息,通过到村、镇等基层召开专场招聘会和 “送岗位下乡”等专项活动,让企业和劳动者 “结对子”,帮助人——岗直接面对面。
据了解,中国移动公司等企业主动提供公益性的短信服务。 “现在我们已经开始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和劳务协作机制,实现跨地区供求信息对接。”山东省劳动就业办公室主任毕京福说。
“需要 ‘结对子’的不仅是企业和劳动者,还需要劳务输出和输入地‘结对子’,从根本上加强劳动力供求双方点对点的合作机制。要迈过 ‘信息差’这道坎必须建立长效机制。”首都经贸大学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黄琦说。
“通过劳务输出地与输入地 ‘结对子’的方式,一方面能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变盲目流动为有序输出,实现了双赢。”北京大学教授王天有表示,通过“结对子”的方式架起了劳动力供求双方沟通的 “桥梁”。
“当然,从长远看,要消除 ‘信息差’,各地必须建立起动态监测机制,及时了解农民工歇岗、待业、返乡等情况和企业用工需求的变化,准确掌握劳动力供求信息,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和企业用工需求,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和技能水平,让他们符合企业需求,这也是十分关键的。”王天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