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地有利 京郊准大学生不愿“农转非”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上大学后,从北京市怀柔一中毕业的牛同学决定保留自己的农村户口。
“现在转成非农业户口,感觉就是没什么好处,像鸡肋一样。而我留着农业户口的话,至少在村里还有块地呢。”牛同学说,他们班有大约一半同学都是农业户口。其中大部分同学的意见都是:只要不强迫要求转,那就一定不转。
毕业于北京市顺义区一中的郭同学,则属于已享受到农业户口好处的人。曾经家住顺义区仁和镇太平村的他,随着太平村的拆迁,住上了楼房,他的名下也有一笔数额不菲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偿费:“这个钱是只有农村户口的人才会给,在我们这边,每差一个农村户口名额,补偿大概能差到十几万呢!”而且,拆迁之后,他的户口也自然而然地转为了非农业户口。
“如果我家没拆迁,我想我还是会选择保留农村户口。”郭同学说。
拒绝“农转非”的想法渐渐“流行”起来,但这个念头在前几年,还显得过于“前卫”而令很多人显得犹豫。家住顺义区天竺镇的李女士,2001年考入北京大学后,按照当时的普遍做法将自己的户口转成了非农业户口。而到了2006年,她的弟弟在上大学时却开始犹豫了,不太想转:“我弟弟想留着自己那三亩宅基地,不想转。但是我爸妈还是觉得给他转了合适。”于是,现在李女士家里有两个户口本,她和她弟弟用非农户的户口本,她父母则依然是农业户口。
如果把时间更往前推一推,那时拒绝“农转非”的行为,则是让人完全不敢想象的。“我年轻的时候,一个村子里几年也不一定有一个人能转成非农户。我当年转出去,好多人都眼红呢!”一位30多年前成功“农转非”的周先生回忆说,当时的非农业户口,拥有粮食补贴、副食补贴,工作包分配、生病有医保、养老有退休金,就算失业了还有低保费、失业金可以领。有些单位甚至还能分到房。农业户口就不一样了,没什么好处,还要承担很多税费。但如今,随着相关政策法规的修改和调整,非农业户口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风光。
“老百姓一提过日子,就是衣、食、住、行。当年是吃不上饭,现在是住不起房。这一住不起房,农村户口就显得特别金贵了!”周先生说。
转与不转,都有烦恼
农村户口如今变得如此吃香。那么,是否在农户高中毕业生中,会有大部分人放弃“农转非”的情况出现呢?
据媒体报道,在北京市昌平区有个流村镇,近3年,该镇考出的256名大学生中,有201人放弃了“农转非”,几乎占到了近3年中榜人数的八成。而据调查,不止流村镇,在北京的顺义、怀柔、通州、房山、延庆等郊区县,农村大学生不愿“农转非”的现象普遍存在。
不过,北京市顺义区教委高招办的一名工作人员则表示:今年的农户高中毕业生的农转非工作还未开始,而从往年的情况看,大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还是把户口转成了非农业户口。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将来学生就业时,有些用人单位只招非农业户口的学生,有些用人单位虽然接收农业户口的学生,但在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待遇标准则会与非农业户口有一定差距。
来自重庆市万州区罗田镇阳坪村的陈同学,就曾遇到了这样的麻烦:2006年高中毕业后,他考入四川大学物理学院,但将自己的农业户口保留在了原籍。去年底找工作时,在他准备与就业单位签订协议时,发现公司要求必须为非农业户口。他向学校咨询时,学校却表示只接受大一新生的户口迁入。为此,他经多方咨询后,不得不又大费周折地填写申请、找学校出具证明,并拿着当年的录取通知书到自己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就地办理农转非。
不清楚农业户口可能会影响就业的人,并非陈同学一人。当怀柔一中的牛同学被问及是否了解“农业户口找工作时可能会有麻烦”时,牛同学也显得一脸茫然:“以前还真没听说过。”不过他表示,即便农业户口对就业有影响,他也坚持保留农村户口,将来找工作,他会选择去接收农业户口的用人单位工作。
与保留农业户口相比,一些前些年曾进行了“农转非”的大学生,烦恼则显得更多。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网友“法道自然”就是其中之一:曾拥有北仑区白峰镇农业户口的他,几年前考入了一所大学。户口也因此随他一起转入了学校。毕业工作后,因为未留在学校所在地,所以他的户口又重新迁回老家。但这时,他已不能迁回到原来的农业户头上,只能迁入老家所在地的社区里,而且属于农转非的户口。后来,因为农村开始开发建设,在征用土地等资源时给予农民相应的补偿,每个农民都有大约19300元的“人头费”和其它一些补偿。这些补偿对于当地很多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金额,但“法道自然”却因为读书时迁出过户口而没有被算在发放补偿的范围内:“当初读书要迁户口是当时的政策所致,根本不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本意。难道就为了这么一个政策就剥夺了我们取得这笔补偿的权利?那这样是不是会让人认为十年寒窗苦读最终不如当个农民好呢?我们这些因为读书而农转非的人,就得当夹在农民与居民之间的夹心饼?” [!--empirenews.page--]
实际上,和网友“法道自然”有类似遭遇的人,其实并不在少数。有调查显示:早在1995年,我们国家已经出台了有关文件,取消了大中专毕业生“工作包分配”的政策,但直到2003年国家政策仍然规定要求大中专学生入学户口必须要迁至学校,毕(肄)业回迁必须落实在城镇非农户口。由于教育、人事体制改革与户籍制度政策的到位不一致,导致了1995年至2003年期间从农村入学而在城市找不到工作,无法在城市立足的一批大中专毕(肄)业学生在政治、经济权利上遭受不公平的待遇。他们在城市未曾被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控股)企业和县(市区)属集体企业正式录用,不能享受城镇职工应有的参加工会、医疗、住房、养老等社会保障和权利,回乡在农村又不能享受农村村民有关村委会选举、村级集体资产分配、新型合作医疗、宅基地申请、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计生二胎申请等政治经济权利,游离于城镇职工与农村村民群体之外,生活保障低微,生存环境脆弱,人身尊严受到极大的伤害。
“在城市,我们只是'草根';但回到农村,我们却不能做回真正的村民。”今年两会期间,浙江网友“宛若菩提”在某门户网站的“向总理提问”两会专题网页中发帖,呼吁有关部门关注农村大学生“农转非”后的后遗症。
专家:城乡人口间的“伪双向流动”
越来越多的农业户口大学生开始意识到要保留自己的农业户口,放弃“农转非”。这种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户籍流向,会对将来中国的二元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对此,一直从事中国户籍制度研究的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认为:一些拥有农业户口的人放弃了拥有非农业户口的机会,这体现了户籍改革的一种新趋势:“现在的农村户口也体现出了一定的好处──有地、能分红,甚至很多城市户口的人都想千方百计地把自己变成农村户口。
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真正的城市化,就应该是一种双向的流动:有人要到城市里来,也有人要到农村去。”
不过,胡星斗认为:目前出现的这种所谓城乡之间“双向流动”的态势,还是一种不完备的双向流动,是“伪双向流动”。因为这种流动,还是基于城乡户籍制度不同政策的基础上的:“具体来说,上述这种农民希望保留农村户口的情况,应该主要发生在城市近郊,他们有望通过城市的扩张使自己得到利益。至于身处偏远地区的农民,我想可能还是更希望能拿到城市户口的人多一些。”
在发起的一项名为《农村户口高考毕业生,应该农转非吗?》的网络调查中,在被问及为何现在的农户高考毕业生希望保留农村户口时,有超过40%的受访者认为:城市房价畸高,令农户大学生希望用自己的宅基地为解决自己未来的住房问题留一个“退路”。对此,胡教授则指出:如果是真正的城乡人群双向流动的话,应该是将房价压低才对:“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人口双向流动,在国外其实非常普遍。比如在美国,很多富人选择到更宽敞、空气更好的乡村去住。他们去了乡村,把购房的消费重心自然也带到了乡村,降低了城市的房价。而这些富人也带动了农村当地的医疗、教育等各方面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
至于高考毕业生拒绝“农转非”已经引发或可能引发的种种问题,胡教授认为:这些都是当前城乡之间“伪双向流动”的一个体现,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还是给这些学生带来了很多麻烦:“已经发生了的情况,也许只有靠本人和他们原来的村子协商,或许有可能解决这样的问题。但要从根本上杜绝这种情况的再出现,还是要靠国家提倡入户自由,来解决这个矛盾,实现真正的城乡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