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拒绝的可能真是人才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不管什么样的文凭,都是对过去的评价,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它不能代表一个人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文凭仅仅是评价一个人的参考标准之一,但今天的中国企业已将它作为一个最重要的标准。没有相应的文凭,连进门的资格都没有。而在现实中,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往往与他是什么学历,以及毕业于哪个学校并无必然的联系。许多企业喜欢炫耀自己的公司里有多少多少MBA,有多少多少“海归”等等。而现实中,“海归”的能力未必就比“土鳖”强。特别是洋文凭也满天飞的今天,“海归”的质量也早已经大大缩水。至于有些公司动辄要求某些岗位非MBA莫取的做法,更是迂腐至极。且不说今天中国形形色色速成的MBA质量如何,就算是货真价实的MBA,其综合能力也不可能单纯以文凭论定。商场如战场,商业人才不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更须身经百战。一张“黄埔军校”的文凭既不能保证你所向披靡,也吓不倒草莽出身的“红军”。
误区:“科班”出身决定胜任力
这是大多数企业招人时的通病。招营销策划人员一定要营销策划专业的,招管理人员一定要管理专业的,这都是无知的做法。以营销策划人员招聘为例,现今中国真正营销系出来的人,大都不谙营销的真谛。一个优秀的策划人员,首先需要的是实战,然后是跨学科的知识架构以及深厚的文字功底。目前中国真正的策划高手大都是精通文史哲、又身经百战的人物。就策划高手的文化功底而言,很多人在哲学社会科学的素养方面不逊于优秀的学者,在文学素养方面不逊于一流的作家。而我们大多数营销系出身的“科班”队伍,除了一点半生不熟的营销原理之外,其他就一无所有了。
后现代社会,企业需要的是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而现今中国的商业教育还离此甚远。即使有一天大学真正实行复合型人才教育了。那张文凭仍然仅仅是参考。因为几年的学校教育穷尽不了浩如烟海的人类知识,要想适应实践仍需不断自学。可以说,一个人的自学能力和领悟能力,甚至是天赋才是决定他最终造诣的根本因素。
误区:大企业经验一定信得过
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一个人在某个行业有过多长时间的工作经验,这固然重要,但决不能叫经验挡住了我们的眼睛。经验对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意义。有些人在一个行业工作了十年,等于他一年的经验重复了十次,也就是说他还是一年的经验。特别是某些需要创造性的岗位,在现实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具有多年经验,而仍未进入堂奥的人。而那些经验虽然不够丰富,但富有创造力的人,往往能在进入一个行业不长的时间就能够一鸣惊人!
多数企业还迷信大企业工作经历。我们不是说这种经历不重要,但是,要认真、辨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大企业有良才,也有庸才。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一个人的素质,因此,不应让任何外在的因素影响我们对人才的正确判断。
企业招人时的各种条条框框和偏见,是现代企业长期积累起来的人才评估“规范”,这些“规范”使企业具有了“偷懒”的条件,助长了企业不动脑筋的恶习。
从后现代管理的高度来看,我们必须突破这些藩篱。否则,正如德鲁克所说的:“戈特利布·戴姆勒也好,亨利·福特也好,没有工程技术文凭或MBA文凭,都没有机会坐上第一把交椅。而且,也没有哪家有名的金融公司会在今天聘用摩根这位从大学退学的家伙了。于是,企业将会把它最紧缺的人才拒之门外:创作家、革新家和冒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