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渠道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不少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都有这样一条标语:“谁掌握了就业信息,谁就把握了就业的先机”。就业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信息的竞争,谁掌握的信息多,谁的就业视野就开阔,就能在竞争中争得主动权,不失时机地选择自己的位置;谁掌握该单位的信息多,谁就能在择业竞争中占有有利位置。
1 大学生求职需要了解的就业信息
就业信息的内容十分广泛,作为初次择业的大学毕业生应主要了解以下三个方面的就业信息:
1.1 就业政策
第一,了解国家就业方针、原则和政策。就业政策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使用目的的客观要求而提出的,是根据各个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任务而制定的。随着国家整体政治、经济任务的变化而变更,它是毕业生就业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不能违背的。大学毕业生只能在国家就业方针、原则和政策所规定的范围内,根据个人的情况选择职业。
第二,了解相关的就业法律法规。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来管理调节和规范组织的活动和个人的活动,排除组织之间的纠纷,制裁违法行为。法律法规既赋予组织和个人进行各项活动的权利,又赋予了组织和个人同一切侵犯自己合法权益作斗争的有效手段。如果依法办事,不仅可以取得合法权益,而且可以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由于我国人才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因此出现了不少违纪犯规现象,作为大学毕业生来说就必须清楚地了解就业法规、法令,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目前已出台和施行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劳动合同法》等。
第三,地方的用人政策。各地区、各单位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区的情况,对毕业生的引进、安排、使用、晋升、工资、待遇等制定了一系列更为具体的规定,如北京市关于外地生源在北京地区就业的规定等。不少地区为了吸引人才,还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这是大学毕业生应该了解的。
第四、学校的有关规定。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毕业生就业的顺利进行,学校一般会根据国家的政策要求制定若干补充规定,这也是毕业生应该了解和遵守的。
1.2 就业方法
第一,就业体制。毕业生应该清楚毕业生的就业是由国家的哪个部门或哪个机构来负责管理指导,地方各省、市、区的哪个部门或哪个机构来负责管理指导,学校的由哪个部门或哪个机构来负责管理指导。这样,当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和问题时,就可以随时向有关的机构咨询。
第二,就业范围。目前,学校管理体制是国家、地方两级管理,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将在不同的范围内就业。如:国家教育部所属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一般可在全国范围内就业,地方省、市、自治区所属院校培养出来毕业生,一般只能在本省、市、自治区范围内就业。另外,定向生、委培生、享受专业奖学金的毕业生的就业范围也都有明确规定。
第三,就业程序。什么时间开始和终止联系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必须履行哪些手续;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同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户口和档案将转到何处;调整改派的程序和手续等等问题,毕业生都要搞清楚。
1.3 供求信息
第一,了解国家政治经济建设方针、任务和发展战略,了解产业的分类与结构,以及随社会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趋势;了解职业的分类与结构,以及该职业发展的趋势,使自己总揽全局,更好地把握自己,在国家建设的大背景下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
第二,当年毕业生总的供求形势,即:与自己同时毕业的学生全国有多少,而用人单位的需求有多少,是供大于求,还是求大于供,或者两者基本平衡,哪些专业紧俏,哪些专业供大于求。
第三,本专业培养目标、发展方向、适用范围,对口单位的情况。
第四,同自己专业直接对口或相关的行业、部门和单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五,用人单位的信息。在大学生选择单位时,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些错误:对用人单位情况不甚了解,又没有一定的对比,于是在择业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如只挑选大城市而不问用人单位的性质、业务范围;盯着有“关系”的单位,企图靠“关系”得到提拔和重用,还有的只图单位名称好听就盲目拍板等等,这些都是片面的。那么如何避免一些假象,做到对用人单位有个比较客观的评价,关键在于掌握用人单位的信息。
一般来说,毕业生应该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1、用人单位的准确全称;
2、用人单位的隶属关系,它的上级主管部门是谁(指人事管理权限);
3、用人单位的联系办法:如人事部门联系人、电话、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等;
4、用人单位的所有制性质;
5、用人单位需要的专业、使用意图、具体工作岗位;
6、用人单位对所需人才的具体要求;
7、用人单位的规模、发展前景、地理环境、经营范围和种类等等;
8、用人单位的福利待遇(包括工资、福利、奖金、住房等)。
对用人单位的信息掌握多一点,求职的选择机会就多一点,对招聘单位了解多一点,求职的成功希望则会多一点。掌握和了解用人单位的信息量越大,判断准确率越高,反之,则越低。所以说,能否很好地收集、分析和活用用人单位信息,是对一个毕业生四年大学生活所学知识和能力的一次检验。
[!--empirenews.page--]
2 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
收集就业信息不能只靠自己到处跑着找单位或发求职信,一般说来这种办法的成功率并不高。要善于利用各种渠道、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信息。这些渠道和途径主要有:
第一,通过学校就业主管部门获得信息。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办公室或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是高校学生毕业就业工作的行政管理部门,在长期的工作交往中与各部委和省市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及用人单位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需求信息往往汇集到这里。而且,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他们会及时向毕业生发布有关需求信息,进行就业指导,让毕业生大致了解当年社会对大学生需求的状况及有关就业的政策规定,学生本人也可以就有关问题进行咨询。学校毕业生就业办公室或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是获取用人单位信息的主渠道,他们提供的信息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明显的优势。通过学校毕业生就业办公室或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获得的信息有以下几个特点:
1、针对性强。一般用人单位是在掌握了该校的专业设置、生源情况、教学质量等信息后,才向学校发出需求信息的,这些信息是完全针对应届毕业生,针对该校学生的,针对性强。而在人才市场和报刊杂志上获得的需求信息,是面向全社会人士的,针对性较弱。
2、可靠性高。为了对广大毕业生负责,在把用人单位给学校的需求信息公布给学生之前,学校就业主管部门要先经过对就业信息的审核,保证信息的可靠性。
3、成功率大。一般毕业生只要符合条件并善于把握好自己,供需双方面谈合适,马上就能签下协议书,成功率较大。
第二,通过各级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获得信息。国家教育部成立了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各地也陆续建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这些机构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交流信息,提供咨询服务。
第三,通过社会各级人才市场获得信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人才市场中介机构也应运而生了,在那里不仅可以了解到许多各类不同的机构和职位,而且还为你提供了一次极好的锻炼面试技能和增强面试中自信心的机会。
第四,通过新闻媒体获得信息。每年大学生毕业就业之际,报刊杂志上一般都会刊登一些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指导信息,信息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反映了当年大学生就业的需求情况。在传媒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受到了招聘机构和求职者们的共同青睐,如《大学生就业》等每期都刊载有数量不等的招聘信息,除此以外,还辟出“择业指导”和“政策咨询”等专栏,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指导。
第五,通过社会关系网获得信息。在寻找就业信息的时候你千万不要忘记了你周围的亲戚、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也许他们会给你提供一些机会。实际上大多数用人单位更愿意录用经人介绍和推荐进来的求职者,他们认为这样录用进来的人比较可靠,如果你有这种机会最好不要放过。从另一方面来讲,招聘单位每天收到数百封求职信函,而且这些求职信函在内容上并无太大的差别,所述的求职资格和工作能力也都相差无几,谁也不比谁更为突出。那么招聘者面对如此众多的没有多大区别的陌生人,能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分辨出究竟哪一个更强些,强多少?所以,在求职中,能够让用人单位更多地注意你,就必须想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所以,在关键时候找个“关系”帮你推荐一下,也许是最为有效的。当然,关系要靠自己去发掘,途径也应该正当,切不可不择手段。
一般可以为你提供信息的主要有以下几类人:
1、 家长亲友。
他们都相当关心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又来自社会的各个方向,与社会有多种联系,可以从不同渠道带来各种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家长亲友提供的职业信息主要来源于其个人的社会关系,相对固定,也有相当大的局限性。一般不反映职业市场的实际供求状况,也往往不太适合那些专业比较特殊、学生本人就业个性比较强或具有某些竞争优势(如学习成绩优秀、共产党员、学生干部、有一技之长等)的毕业生。但信息的可靠性比较大,传递到毕业生本人的职业信息,一旦被接受,转变为就业岗位的可能性比较大。毕业生由家长亲友提供的职业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有很大的个人差异。对有些毕业生来说,家长亲友提供的职业信息是其主要的选择,对有些毕业生而言,则可能只是聊胜于无。
2、 学校的教师或导师。
由于本专业的教师,比一般人更了解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就业的方向和范围,在与校外的研究所、企业、公司合作开发科研项目和教学活动中,对一些对口单位的人才需求信息了解得比较详细。毕业生可以通过专业教师获得有关这些企业的用人信息,从而来不断补充自己的信息库,而且可以直接找他们作为推荐人或引荐人。
3、 自己的校友。
校友提供的职业信息的最大特点是比较接近本校、尤其是本专业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供求状况及其在具体行业中的实际工作、发展状况,近几年毕业的校友更有着对职业信息的获取、比较、选择、处理的经验和竞争择业的亲身体会,这比一般纯粹的职业信息更有参考、利用价值。
第六,通过社会实践(或实习)过程获得信息。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自我开发职业信息的重要途径。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用人单位的好感、信任,取得职业信息甚至直接谋得职业的大学生不乏其人。因此,大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在了解社会,提高思想觉悟,培养社会能力的同时,要做一个收集职业信息的有心人。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实践环节是毕业实习,实习单位一般比较对口,通过实习可以直接掌握就业信息,如果在实习过程中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协议也是一个很好的就业途径。
第七、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得信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遍。通过网络求职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人才交流方式,对许多求职者特别是高校应届生来说不再陌生。网络人才交流,是通过先进的高科技手段,将求职信息及招聘信息上网公开,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可以通过网络互相选择、直接交流。网络人才交流,最大的优势在于即使求职者身在异地也能获得大量招聘信息及就业机会。网络人才交流,突破了人才信息与招聘信息沟通的种种限制,实现跨越时空界限、打破单向选择的传统人才交流格局。网络人才交流,讲究的是规模效应,因此其信息容量之大是其他人才交流方式所不能比拟的。毕业生不仅可以自由地从因特网上取得各种职业信息,而且还能利用因特网把自己的履历放入网中。
第八,通过各种类型的“人才交流会”、“供需见面会”获得信息。这类活动有的是学校主办的,有的是当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组织的。因为是供需双方之间见面,不仅可以掌握许多用人信息,而且可以当场拍板,签订协议,比较简捷有效。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种信息获得的渠道外,你还可以通过自己在有关专业报刊上刊登广告,或者直接向数百家公司投递求职信件和个人简历,或者查阅电话簿后电话联系用人单位和亲自拜访等等方法来取得有用的就业信息,但对大学毕业生来讲,一般不提倡这几种方法,因为要花的精力太大,而且收效很小。
从费用角度讲:关注校内信息和网上招聘信息所需的费用最少,而参加社会上的人才招聘活动除了需要门票开支外,还需要做必要的文字材料准备和衣着准备。求助于亲友虽然有时并不需要花费什么,但是感情投资却是相当的。对学生而言,查看各类报纸上的招聘广告并不需要太大的花费,而在报纸上刊登个人求职广告的开支却与借助中介机构持平甚至高于想象的费用。
从周期角度考察,不论何种途径都需要漫长的等待,但是相比较而言还是有所区别。求助亲友花费的时间或许是最短的,而到刊登招聘广告的单位应聘,如果被选中,会通知你参加面试,到录用还要等待。参加人才招聘会,尽管也有面试的成分,但是由于招聘活动的规模过大,竞争比较激烈,所以需要耐心的等待。虽然说网络的发展缩短、缩小了人与人间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但是在决定一个人是否被录用的事情上,任何一家用人单位都不会草率行事,面试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等待的时间与参加人才招聘会时等待的时间基本上是一致的。同样,求职于中介机构,不论是登记本人信息还是查找单位信息,时效性都会打折扣。
对个人而言,花费力气最小的求职方式莫过于浏览网上信息,在网上不仅能迅速查阅到需求信息,而且能够了解到单位动态,从中掌握一个单位的发展前景,从而为就业决定奠定基础。虽然关注校内的就业信息是每个毕业生的本分,但是还是有些毕业生过于迟钝,等、靠、要,对那些重要信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参加人才招聘会与找一家中介机构相比,一个好的中介机构似乎更难找些,参加招聘会更耗费心力和体力一些。
在困难的时候,家人和亲友的帮助会使大部分人很快地确定就业单位,然而针对性强的东西势必选择面窄,有时朋友好心推荐的单位并不见得让你满意。报纸上刊登的招聘广告,大多数是针对社会上有一定相关从业经验的人员,而给应届大学毕业生提供的机会比较少。
[!--empirenews.page--]
3 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信息
毕业生在择业以前,必须要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正确的自我评价,不但要清楚自己想干什么,更要弄明白自己能够干些什么,要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气质特点、性格特征、基本素质、专业知识、技术能力等,在此基础上,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判断一下这条就业信息是否适合你。
1、专业性。专业知识是毕业生在择业中比其他非专业人员更具竞争力的一个主要因素。大部分毕业生在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后希望能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另外由于毕业生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对专业以外的工作往往没有十分的把握去涉足,所以,专业是否对口,往往是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向选择中的一个共同标准。
2、兴趣爱好。近几年来,在毕业生择业中专业不对口现象越来越多,如许多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去搞经营,汽车专业毕业生去干管理等等。放弃专业固然可惜,但兴趣爱好是一个人工作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研究表明,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兴趣,就能发挥全部才能的80-90%,并能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劳。不过记住,你在选择你爱好的职业前,应该了解自己的能力,这里讲的能力是专业知识以外,如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协调能力等。放弃了专业知识后,你面临的将是能力的竞争。
3、性格特征。性格特征也与职业信息的选择有关。如果你是一个性格内向、好静不好动的人,面对两条就业信息,一个是需要办公室文员,一个是需要营销代表,那前者是你的选择。不同性格的人适合从事不同类型的职业,毕业生应该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来选择自己所适宜的就业信息。
另外,你还可以根据个人的要求,如对用人单位性质的要求、对用人单位规模的要求、对地理位置的要求等等,在各种就业信息中选择出有利用价值的、适合你自己的信息。
4 如何处理就业信息
对于收集到的就业信息,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筛选处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和分析,使信息具有准确性、全面性和有效性,更好地为自己择业服务。由于就业信息时效快、数量大、品种多、范围广,所以在对其进行处理时必须做到:
1、正确的选择:择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就业信息如何进行选择。要选择得好,首先必须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查阅大量信息,以便从中迅速发现最有用、最重要的信息;其次,要鉴别、判断,善于识别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我们不得不承认,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由于信息来源和人为的一些因素,造成有些信息的失真或污染,是在所难免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查询、核实来加以修正、充实,使信息具有有效性;同时必须依据各自实际情况和有关方针政策找到最合适自己的信息,使信息具有可行性。
2、善于开拓:许多信息的价值往往不是直观的,必须经过使用者深入思考,加以引证才能发现。正如常说的那样:信息的价值会用则有,不会则无。所以当你获得一定量的就业信息时就必须善于利用,否则你仍将一无所获。
3、迅速反馈:信息有很强的时效性,及时用之是财富,过期不用是垃圾,当你收集到广泛的信息并加以分析处理后,应尽早决断并向用人单位反馈信息,一是因为招工、应聘都是有一定时限的;二是因为条件较好的职业谁都会被吸引,而录用指标是有限的,所以犹豫不决会使你痛失良机的。.
5 选择单位应注意什么问题
随着毕业的日益临近,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又开始穿梭于各大人才市场。但许多求职者在面对众多的招聘单位时,往往显得优柔寡断,不知选哪一家好。下面就列出几个择业标准,大家可以对照这些标准,来衡量哪些岗位最适合自己。
第一,要看单位有没有促进自己发展和提高的机会,也就是说单位能给自己提供什么样的舞台。在签订协议之前,你最好是有个充分的了解,单位现状如何,你去之后干什么,有无培训和深造的机会,自己在单位应该处于什么样的位置等,要不怕繁琐了解清楚。
第二,要看适合不适合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职业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兴趣,才能敬业、乐业,只有以长补短、才能有所为。绝对不可勉强自己去担任兴趣不浓甚至毫无兴趣的工作,更不能选择用己短不用己长的工作。
第三,要看企业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状况。一个企业其主导产品如果是陈旧落伍或即将被淘汰的产品,那么企业就没有什么前途。有些企业在转产、改造过程中可能存在暂时的不利条件,有些新兴产业刚刚起步,会面临重重困难。只要它是前景可观的“朝阳”产业,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就不要放弃它,趁年轻去选择开拓性的事业,这对自己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相信其前途是光明的。
第四,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好高鹜远。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首先应考虑发展,然后考虑奋斗,最后考虑待遇,如果鼠目寸光,则将自食其果,如果好高鹜远,则将一事无成。做任何事情都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切忌华而不实、眼高手低。
第五,待遇是否与自己预想的相符。每一个求职者,在选取工作岗位时都会首先考虑自己的待遇问题。因为在这个市场经济大潮中,虽然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却万万不能。待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企业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因此,求职者首先关注的必然是待遇问题。注意,求职者在看待遇时千万不要“眼高手低”,而应根据自身能力来衡量决定。
第六,企业目标与理想是否长远。企业有远大的目标和理想,会使员工信心百倍,斗志旺盛,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一个鼠目寸光、患得患失的企业,最终只会导致人才的埋没。择业时,一定要找有前途的企业,不能只是冲着钱去。
第七,企业内部人际关系是否和谐。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往往能够从侧面体现出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好坏、人才运用得当与否等一系列问题。良好的人际关系可激发职工积极性,僵化的人际关系则会抑制企业的活力,压制人才能力的发挥。
第八,企业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公平、公正、公道的管理制度是人才得以升迁和充分发展的必要条件。升迁看业绩,待遇靠能力,任人唯贤不唯亲,人人奉公不徇私,人才才有前进动力,才会感到事业有奔头。
第九,领导是否有魅力。领导的魅力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格外重要,主要是人格魅力。一个有魅力的领导,会赢得各类人才的钦佩,从而甘心为之效劳,兢兢业业实干。与有魅力的领导一起工作,是员工的一种享受。
6 哪些“招聘信息”不可轻信?
在芸芸招聘广告中,挑选合心意的工作殊不容易,更甚者若一个不留神,还会掉进五花八门的广告圈套中。如果你不想被人骗,务必注意以下十种陷阱,加以防备。
1、过期或虚构的职位空缺。有少数人事顾问公司,为求壮大声势,在职位推荐中,刊登一些已过期的所谓“招聘”,而所报的薪金亦可能与真实情况有异,求职者宜选择信誉可靠的人事顾问公司代为筛选,另一方面,网上招聘也会出现更新不够及时的情况,求职者须注意广告的上网日期及网页更新频度。
2、头衔增值实无得益。一些公司为了提高招聘要求,或吸引较高学历的应聘者,将职务头衔修饰得美轮美奂,有别于一般惯用的职称。
3、有价无市。广告开出一个颇高的薪酬,而真实情况不会出手如此阔绰,只是吸引对行业无知者的常见手段。
4、常有一些职位空缺,长年累月都在报章刊登广告,仿佛永远请不到合适的员工。请注意这可能是某些公司为测试市场动态、人力资源流动情况的一种招数。
5、降格求人。以往某职位一般需求大专学历,而广告列明中学程度及经验便可。其实除非申请人拥有丰富经验或表现突出,否则难获录取。
6、实则虚之。某些机构会在报章大量刊登广告,给人不断发展的错觉,目的是掩饰裁员危机,有时在财务状况上故弄玄虚,以避开债权人的追逐压力。
7、惯“性”行业碍于现行平等机会法案有关性别歧视条例的规定,机构不能列明“非男不用”或“非女不聘”,但实质上行业特性就是如此,例如秘书、厨师等。求职者宜预先探听,莫浪费时间。
8、保证年薪。最常出现以佣金为主要收入的行业,最后能否实现需视乎求职者的工作表现及能力。求职者可先衡量在没有佣金的情况下,固定底薪是否达到可接受的水平,不要让广告字眼误导。
9、急聘的弦外之音。某些公司附加“急聘”、“大量求聘”等字眼,目的是借助广告大量吸纳新血,在录用后的短期内再淘汰不合适的员工。本来“人拣你,你拣人”实属无可厚非,但打工仔不要因为找工作心切,胡乱申请才为上策。
10、广告语句结构多变。早前某报刊登被指有性别歧视的招聘广告,经法庭裁定,由于文句中无任何标点符号,使人可得出两种不同的理解,而成功逃脱惩罚。由此可见,雇主可以利用一个长句子而避开有关法例的限制,求职者宜仔细推敲广告含意,以免浪费弹药.
7 高校毕业生找工作如何降低成本
据有关部门统计,1999年,高校毕业生为找工作的平均花销为1280元,这对于一直求学,没有收入的学生,尤其是供子女读书的普通家庭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如何降低求职成本?有关专家认为,毕业生应该寻找有效的途径,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获最大的收益。
目前毕业生求职的途径无外乎参加人力资源大会,浏览报纸广告及电视、广播的招聘信息,等待校园招聘,上网求职等几种。校园招聘的不利之处在于企业有限,而参加人力资源大会需要考虑往返、午餐等实际问题,而且招聘会场人头攒动,招聘效果未必很理想。通过媒体获取就业信息和上网求职应该是成本最低的。如果选择专业的招聘类媒体和网站,且合作企业多、影响大的网站,投一份简历,可以接受相当多企业的挑选,同时也可以挑选相当多的企业,这就是所谓“少花钱多办事”了。
8 毕业生“逢会必到”有必要吗?
适逢年初各类招聘会陆续召开,很多学生四处奔波,逢会必到,忙得疲惫不堪,效果却不一定好。因此对于招聘会应有所选择地参加,才能事半功倍。
从类别上看,各地政府和人事部门举办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适合毕业生参加。而一般意义上的人才交流会、知名企业招聘会,用人单位多要求应聘者有工作经验,应届毕业生常常会碰钉子。
专门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有地域之分,有全国性的,有全省性的,有地区性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各省、各地市举办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比较普遍。省级见面会范围较广,层次较高,毕业生跨地区流动有一定可能性。而各地市举办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一般面向当地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解决当地的人才需求和毕业生就业问题。
另外,毕业生应注意供需见面会的广告和通知,识别主办单位。各级教委或教育厅、人事厅、计委、人事局主办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是最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