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不走寻常路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凡事成为时尚就好办多了吗?对美国人保罗·纳夫罗茨基来说或许答案是肯定的。早前,保罗·纳夫罗茨基因身挂“三明治式”广告牌在纽约曼哈顿街头求职而备受媒体关注,成为代表美国经济衰退的标志人物之一。如今,失业25个月的他终于找到一份工作。看似剑走偏锋的求职方式还真的为他赢得了面试的机会。
街头求职不仅出现在纽约街头,世界各地的街头,用“三明治式”的广告牌毛遂自荐的求职者们已成为街头一道风景线。当然这个被迫之举还是因为全球严峻的就业形势,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金融危机的余波还未远去,各国的失业狂潮也并未减弱,刷新了创历史新高的失业人数。面对经济疲软、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各国失业者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求职路上另辟蹊径。
在英国,小报的招聘广告成为求职者的“香饽饽”。大报信息量大、可信度高,导致同一个岗位千人抢、万人争,最后大报上刊登的招聘职位成功率却不高,所以更多的人开始选择小报上的招聘信息,以提高求职成功率。
澳大利亚很多求职者接到落聘通知书,要写一封感谢信,感谢公司给他们提供了笔试、面试机会,使他们获得了求职经验。可别小看落聘感谢信,“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很多公司也保留落聘者的简历,当他们再需要人才时,那些写有感谢信的人往往是在首选之列。
在法国,团体求职受到青睐。在大学,常常有团体求职者通过媒体发布团体求职广告,介绍专业学习情况,若受到用人单位的注意,团队中几名求职者将被随机抽出进行笔试和面试,通过了笔试面试,整个团体就会得到录用。同时,团队求职中团队相对稳定性和凝聚力,因为节省管理和沟通成本也较容易成为吸引用人单位的一大优势。
尽管日本求职的渠道越来越多,但是求职者却更相信职介所。日本的职业介绍所大多配备了职业指导员,可为求职者提供服务。此外,日本的职介所还利用互联网建立了庞大的用人单位空职信息和求职者信息平台,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如今,在这个后危机时代,各国民众在面对全球严峻的就业形势时,各出奇招,为的就只是求个谋生的出路。经济的不景气,恐怕暂时难以让众多求职者有通途可达。当然,提高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做好职业规划和定位,机会说不定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