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曾经面试周立功公司之一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07年,我还在一家做动力监控的公司做硬件开发,下面带有3个刚毕业的年轻人,在那里已经干了差不多四年,感觉技术上已经没有多少上升的空间,在小公司呆的时间长了,面对早已熟悉的产品,人总觉得有点乏味,想换个环境,让自己重新有些活力。虽然是个硬件开发组的小主管,但我比较喜欢技术,大部分的产品开发我都会参与,并且乐在其中。那一阵,经常在网上看到周立功公司在招人,什么大学招聘计划,社会招聘等,铺天盖地。周立功公司从我毕业来广州起,一直在关注它的发展,从网上和论坛看到的评论得知,那几年发展挺猛,感觉相当牛叉,于是便想投份简历试试。给周立功公司的邮箱发了一次邮件,一个多星期没有反应,觉得没有希望了,觉得还是老实呆在原地吧。那会儿,我的工资是5K多,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每周上班五天,工作量不是很大,想换份工作的愿望也不是那么迫切,没回应就没回应呗。平静的日子又过了几个月,有一次和深圳的同学聊天,他在深圳的收入差不多已经上万了,这给我相当的震撼。同学叫我过深圳看看,但我不想去深圳工作,原因是成家后一直住在广州,到那边要租房周末又要回广州,太累了不值得!
这次我决定要换个环境,树挪死,人挪活。去南方人才市场转了两圈,人山人海,基本上是被人推着走,让人烦躁。当时我又看到周立功公司在招人,但前面的人太多,不想挤进去,我不喜欢那种抢工作的感觉,像码头上揽活干苦力!过了几天,打开邮箱想发几封应聘信,却看到有一封退信,原来以前发给周立功公司的邮箱地址写错了,于是又重发了几次邮件试一下。几天后我收到了周立功公司的面试通知,叫我过黄洲工业区面试。
面试那天,公司突然有件事情要急着处理,耽误了一个多小时,我焦急不得了,坐公车到上社站后,下车截了辆的士赶过去,但还是迟到了40多分钟。怀着一种紧张的心情,匆忙赶到,时间已经11点钟了,那天是星期六,他们只上半天班。坐在那里等着面试的有三、四个人,我略略浏览了下周围,觉得致远公司的前台区域比较狭窄,显得相当拥挤,这与我想像中有差距,当时确实是这样,现在是不是已经改变了,我不知道。门口旁边的小黑板上贴着一张公司奖励通知,什么部门不记得了,反正是每人奖励一套西服,论坛里如果有致远公司员工的话帮忙印证一下,应该没有记错。过了大概二十多分钟,周立功先生从里面出来,和我们几个人握了一下手便进去了,显得相当有礼貌。我见过周立功本人一次,所以他一出来我就知道,那是N年前在东风路广东工业大学的一次嵌入式会议上,他当时请何立民、邵贝贝、周航慈等老师讲课,还有ARM中国公司的谭军先生(前段时间看新闻,他已经辞职离开ARM了),场面相当热烈,在会议休息期间,好多人在门口围着周立功向他请教问题。
面试我的那位中年人,听周立功公司内部的人称他为朱老师,会不会是一本《51LPC系列单片机》书中的其中一位作者朱旻,我不知道。当时我想应聘周立功公司的DSP工程师,我自己做过一块TI的LF2407板子,想在这方面深入做一个异步电机控制的产品。刚进去,他问了我第一个问题是哪一个芯片最熟悉,不用问当然是51了。然后问我硬件抗干扰方面,继电器驱动电路,51单片机内部寄存器的分布情况等问题,当场还要求用C语言写一段函数,是关于指针之类的,我当场写出程序他看过后说没有问题。C语言的应用我还是比较自信,写过最长的产品代码都有40多K,但抗干扰方面回答得不是很全面。但当他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后(内部RAM和外部RAM哪个速度更快),我只能苦笑说:那肯定是内部RAM。这种问题我想不应该问吧,我这时终于知道,这里不适合我,难道做了七八年的单片机与电子开发,如果连这个问题都不会,我怎么可能还会来这里面试?这种职位还是留给应聘毕业生吧。面试完后,本来我想马上离开,但前台告诉我要等一下面试结果,心想既然来了,那就看看他们怎么评价吧!大概十分钟后,前台告诉我说:我们觉得你不适合做单片机和程序开发,所以就不录用。静静听完,我拿起包走了出来。这是面试周立功公司的全部过程,特别说明,以上的面试情节没有任何虚构,最后的面试结论应该一个字都不差。
当时很想问一句:你们觉得我适合做什么?但我不想再问。尽管如此结果,我对周立功公司及其本人没有任何攻击与恶意,还是比较钦佩的,毕竟没有点能耐人家不可能搞起这间公司,只是觉得他们的结论也许有点太过武断与仓促。求职过程是双向的,一方的评价当然不能作为结论,事实上,从我毕业后来广州工作,我就是靠做硬件开发和写程序谋生的,并且活得不算太差。为什么会相差这么远呢?写出来的那段程序至今我都没有发现什么问题,结论却是不适合程序开发,也许只有朱老师才知道。有时我也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像我个性如此倔强与超乎寻常的理性,什么事情都要求一个合理解释和公正公平,我是否能够接受周立功非同一般的个性张扬文化,比如周立功公司出了很多以周立功名字为第一著作人的书籍,我就很难想像一个人怎么会有如此充沛的精力,无论硬件开发方面还是软件开发方面都有周立功的份,当然也不排除个人能力超群。这个有趣的想法只是想探讨一个推论,假如微软公司所有的技术书籍都以比尔盖茨的名字开头,微软究竟能够走多远。当然我也希望周立功能够越做越强,毕竟在国内,能够在那个领域做出如此出色成绩的公司少之又少。
接下来我又面试几家公司,让我总结出一条规则,凡是一进门就问单片机基本问题的公司,比如外中断0地址是多少或者什么叫做总线等,工资一般都不会很高,甚至有一家面试完后,对我相当满意,问我第二天能不能马上上班,我说能。结果只给我开了3K的工资,狂晕!这种公司对新毕业生比较适合,我就免了吧。没有什么好去路之下,那就先呆着别动吧,我还能做什么呢?那一段时间,是我来广州后最焦虑也最困惑的时候。
我分析了自己七八年来所做过的产品特点,除当时供职的公司是做动力监控系统外,其它全部都是自动化控制产品,要用这种技术出去创业相当困难,因为机电行业或系统监控行业的投资太大,没有一千几百万根本搞不定,况且没有足够的社会资源,否则在当下的中国很难做这些生意,比如你要做电信部门的动力监控,不是花几百万注册一间公司后生意就会来,这个道理谁都懂。我想起以前有个同事跳槽去佛山后,找过我帮他们老板开发一块小电路板,但我嫌钱少不做。不妨从小东西做起吧!大的投资自己搞不来,开发成本太高的产品自己一人也做不来,不如能挣一点算一点,说不定还能找到些机会。每个人都想发展得比以前更好,可风险太大的生意自己又无法承受,生存比什么都重要。
那个小产品是用来控制小型点焊机的,功能相当简单,用拔码开关设定一个电流值,脚踏开关踩下后开始焊接,焊完后松开气阀即可。我是学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控制可控硅的程序算法没有多少难度,过零触发等电路比较简单,三个星期电路板和程序就做好了。可是在家里焊电路板不方便,东西摆得乱七八糟,干脆让客户自己焊板子,我提供烧好程序的单片机。每次要的芯片不多,第一次要了二十来片,每片收50元,这是 “我的第一桶金”,虽然钱不多,但感觉挺实在的。那小老板特吝啬,收到芯片后还要几个月才给钱,赚别人钱没有办法。刚开始时我一肚子火,这么点钱还拖来拖去,才是我工资的几分之一,以后不卖算了。可说归说,以前那个同事还在他那里干,多少都要给他面子,况且没有做这个小项目之前他都和你说好是这样的了,又能怨谁呢。让我想不到的是,每次虽然量少,一年下来总共也卖出去200多片,算下来居然有了一万多元。我给了三千元那个旧同事,作为他的酬劳,和他到棠下好又多旁边的天仙阁酒家狠狠搓了一顿。
由此,让我认准一条死理,虽然是小事情小产品,用心去做好还是有回报的,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那个小老板找过很多人开发,但他给出开发费很少,没有人愿意做,可能在全中国就我愿意了,开始时PCB开板费、元件费都是自己掏钱,还不知道有没有收获。小老板吝啬,但多少还有点良心,还请过我吃几次饭。我想,只要你真正能够做出点东西,还是会被社会承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