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过程为何受挫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不可否认,金融风暴是求职受挫的社会背景。但是,撇开大环境不说,我们个人身上也存在着很多受挫的潜在诱因。
第一,过高的期望与过低的现实造成落差式挫折。很多求职者,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对职场了解得不够多,所以在求职之前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或盲目的乐观,而现实一旦与期望不符,他们就会感觉落差太大,无法承受。客观地说,现在的大学生群体抗挫折能力比较弱,原因并不是他们的能力降低了,而是他们的成长环境太过顺利、缺乏挫折训练。
第二,一个萝卜一个坑,并非你不是好萝卜,而是你没找对坑。事实上,几乎每个人在求职过程中都会被拒绝1~3次,因为我们所希望从事的岗位与自己的能力也许并不匹配——这一点招聘人员一定比你看得更精准。所以说,如果用人单位告诉你:“很抱歉,不录用不意味着对您能力的否定,而是目前的职位不适合您。”那么,大多数情况下,它绝不仅仅是一句客套话,而是你真的不适合。换句话说,还有更适合的岗位在等着你。所以,如果你只因为被拒一两次就大受挫折,那绝对是自寻烦恼了。
第三,趋向失败的心理在冥冥中作祟,让你总是糊里糊涂地错失机会。有些人找工作很长时间,屡屡受挫。问原因,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有时候是别人拒绝他,有时候是他瞧不上那份工作。如果是这种情况,多半是趋向失败的心理在起作用,而这种心理的可怕之处就在于你往往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产生原因可以分为两种:一、因为不够成熟或者懒惰,逃避工作,所以潜意识中拒绝工作机会;二、缺乏职场规划,没弄清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因此下意识地“制造”失败。
两步走教你不受挫
这里的两步走分别是:前期准备和后期调节。求职前期的准备工作对于避免受挫更重要些。
前期准备工作要做哪些呢?
首先就是老生常谈的“职业规划”。它的重要性想来已经无需再强调,具体该怎样做好每一阶段的规划也已经有很多人谈过。在这里,我只就减少求职受挫提出一点儿建议,引起大家的注意,那就是求职时一定要考虑你的职业性向(包括能力、兴趣等个人素质,可以依靠专业量表测出)与所求岗位是否匹配。如果不匹配,那么建议你重新考虑求职岗位,否则必然遭受较多挫折。
其次就是信息的搜集。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连“敌情”都不了解,这仗还怎么打呢?退一步说,一个人在什么时候最容易感到挫折惶恐?对状况没有把握的时候。如果你对就业情况了解得比较透彻,那么你就心中有底,即使遭受了一两次挫折,也不会阵脚大乱。
第三,一份好简历是求职路上的敲门砖。什么样的简历是“好”简历?有人以为照搬网上的简历范本就能做出好简历,其实不是。在我看来,摆在简历上的不止是一个人的能力,更是一个求职者的心态。强调三点:1.如果你在简历上贴照片,那么一定不要是复印的,而是每份都贴原版。这表明你对自己的重视和尊重。2.开宗明义,求职意向要摆在靠前并且明显的位置上,最好写两个。一个太少,容易丧失选择机会。三个以上则显多,并且给招聘者造成一种心理暗示,那就是:你对自己定位不准。3.简历不要超过两页。一来对方没时间看,二来长达十几页的简历只会让别人觉得你不自信。4.避免跟风随大流,要凸显核心竞争力。如果你去应聘秘书,那要在简历中体现你细心、有条理的特点,如果你去应聘公关部门,那就要多列些活动经验。因地制宜方能提高成功率。
OK,现在,前期工作已经做好了。但我们还是在求职途中遇到了挫折,心情沮丧不说,对未来的求职路也产生了很多不确定的感觉。怎么办呢?后期调节要跟上。
第一招就是:给自己设定失败目标。要注意,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失败”目标。如果你已经被拒绝了五次,那就告诉自己:今年大环境不好,我可以容许自己失败十次,十次以后我会成功。这并非毫无用处的自欺欺人,事实上,人都有一种“实现预言”的心理,一旦有了界限,就会有拼搏的动力。如此一来,你既减少了消耗在内疚、绝望上的精力,又给了自己再试五次的机会。当然,失败目标列为多少,可以视自己的情况而定。
第二招:打开三个资源门。这里首先要转变一个观念:凡是利用关系获得的就业机会都是潜规则,都不公平。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的。人脉也是一种资源,就像你会几门外语、做过哪些社会实践一样,都是求职时可以挖掘利用的。在这里我建议求职者,尤其是应届毕业生,要好好利用三种资源:1.家族资源。2.学校资源,包括来自导师、就业指导中心的就业信心。3.同门资源,即师兄师姐。因为他们跟你的专业相同,就业方向也比较相近。他们为你提供的机会或者建议,肯定是帮助最大的。
第三招:多动手,少受挫。心理调节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做具体的事情,哪怕你只是收拾一下床铺、整理一下书架,你也会暂时远离受挫带来的负性情绪,而且你能从这些容易完成的小事中获得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也会迁移到职场中。于是,很多人会发现,好主意、自信心就是在做家务的时候找到的。特别要提醒的是,做的事情一定要简单、容易成功,如果过于复杂,那么势必占用你过多时间、精力,而且一旦完成不了,你的压力就会更大,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