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级招聘年龄放至60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假如你是年龄介于45岁—60岁之间的工程师,恭喜你!在就业市场仍有一席之地。昨日举行的第39届“英才珠海”中高级人才招聘会,作为珠海节后定位中高级人才的首场大型招聘会,初步显示企业将岗位尤其是技术类岗位年龄上限放宽至60岁的迹象。但“年龄不限”,还只是极少数企业在招聘手册中写明的“标准”。
60岁上限登场
“以往企业能把招人标准放到50岁都了不起了,今年少有的出现60岁都可以。”珠海人力资源中心主任甘永峰评价。他分析,珠海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技术型中高级人才一直紧缺,导致一些企业放宽对求职者的年龄要求。
该中心提供数据显示,本次招聘会共有376家企业参加,提供4433个职位和超过1万个岗位,其中销售业务类、计算机软件、生产制造类的岗位需求排名三甲,其中对技术等级有明确要求的占总需求50%,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才,仍是企业招聘主体。
记者注意到,尽管在市体育中心主会场招聘摊位广告上,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列明对年龄的限制,但在入场求职者几乎人手一册的“招聘单位信息”中,90%以上的企业都在招聘条件首句中列明对具体年龄的要求。20岁—45岁成为企业青睐的人才年龄区间。18岁—60岁的区间,今年首度登场,并多集中于工程技术类岗位需求上,如水电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
主动标明“年龄不限”
有个别企业,则主动放弃对求职者年龄要求,标明“年龄不限”。
“我们觉得广告上登明年龄标准,太难看了,就把那行撤下来了。”珠海魅族科技公司人力资源主管王先生说。他估计年龄对某些公司只是个参考,实际上很少会生搬硬套。
对于开发类的高级技术人员招聘,他透露,一般会从深圳等手机制造业集中的城市选择。但有时相关人才认为广州、深圳等地发展机会更多,公司常常不得不开出更高的薪水进行“补偿”。
记者发现,在“招聘单位信息”中,只有曼秀雷敦(中国)药业、珠海爱蒲京软件等极个别企业在全部招聘岗位上写明“年龄不限、性别不限”。岗位从人力资源专员、JAVA工程师到配方师、设备技术员等。
高级人才在哪里
尽管企业“求贤若渴”,60岁的工程师也能接受,但招聘会上满场年轻人面孔,其中以无工作经验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居多。有即将毕业于珠海本地大学的应聘者表示,工资要求不高,能养活自己最好,注重给自己的磨练空间。无奈不少企业要求有工作经验者。
应聘者与企业的需求由此存在错位。
曾参加多次“英才珠海”的华尚汽车玻璃高管吴先生表示,参与了十几次招聘会,从未招到过一个高端人才,中级以上的人才都很少。他与会场上本地太平人寿、东莞证券等主管的分析相似,认为高级人才在行业内有一定知名度,一般会通过熟人引荐或猎头来寻找职位,网络招聘也是目前日益兴起的方式。因而参与这种传统的招聘会,企业主要在于满足中低层的岗位需求。
深圳、中山、江门等周边城市的人力交流服务中心也参与本次招聘会。其中深圳人力交流服务中心带来的若干猎头职位,薪水诱人。如地产项目运营经理与土建工程管理岗位,年薪均为40万元。不过据在场工作人员表示,昨日临近中午时分这两个岗位都无人问津。
该中心猎头测评部黄姓负责人认为,高端人才一般不容易通过这种招聘会找到。
近半学生“骑驴找马”
南方日报讯 (记者/雷雨 实习生/刘红弟)继前天我省开年首场文科生招聘会开场后,昨日,节后首场理科生招聘会在广东工业大学举行。超过1.6万学子进场求职,而到场的342家企业一共提供了7050个岗位,比前天略有增多。记者在现场发现,招聘摊位前,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来了不少,并受到了学生的青睐。
比文科专场人数有所减少
昨日的理科专场约有1.6万毕业生到场,人数比前天的文科专场少了许多。早上8时多,广工综合楼下的入场券领取点前已经有8条两三百米的排队长龙。现场安排了很多保卫人员维持秩序,毕业生们有序进场。
在招聘会现场,电信、生物、医药、化工等热门企业摊位前,排队的大学生挤得水泄不通。在一家国药控股公司前,从8时多就排起了长龙,到中午12时,还有两条长队等待面试。一位华农的郭同学直言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岗位,排多久都无所谓。
记者留意到,现场眼花缭乱的招聘广告牌上,随处可见带有节能环保、生物工程、新能源等字眼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隶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是我省近两年发展的重点,在它们摊位前也有许多学生光顾。
“我省近两年大力推进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有关负责人透露,在年前已结束的28场招聘会中,新兴产业的企业比上年增长20%,所带来的岗位至少增加了25%。
“骑驴找马”寻求更高更好
由于这次是开春首场理科生招聘会,许多刚结束考研的同学结伴前来,也有不少来自肇庆、汕头的外地同学求职。来自广工应用化学专业的刘同学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面试,没什么经验,但考研结果还没出来,要做好两手准备,希望能找到一份销售类的工作。”
一连两天,记者发现,相对于文科生,理工科生相对较容易找到工作。记者在现场随机抽查了近20位大学生,发现超过一半已有录用通知在手,有些甚至有三四份录用通知,参加招聘会是希望能意外找到更好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这一现象在一些热门专业或工程技术类专业更为明显。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石油化工专业的李同学告诉记者,由于专业对口,班上2/3同学都拿到offer并签约。广工材料成型专业的一位同学也说,班上50位同学中超过10多位年前已签约。
华南理工大学艺术专业的朱同学手上已经有两个offer,但实习之后发现公司氛围不好,希望能找到一份更有挑战性更适合自己兴趣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