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看“薪情”也看心情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身在职场,跳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上海市劳动保障部门发布的“上海职业流动周期分析报告”显示:上海人平均每4年换一次工作;年轻人平均不到1年半就会“跳一跳”,这一数字与2004年相比缩短了9.2个月。其中,大学本科毕业生是“跳槽率”最高人群。
职场总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在决定跳槽前,你是否考虑周详――
两年换3份工作,都不如意
毕业至今,短短两年间,我已换了3份工作。
第一个岗位,是一家大型国企的人力资源专员,那是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我高高兴兴地去报到了。但不久,我就发现国企的人际关系特别复杂,同事间刻意地保持距离,做什么事都要小心谨慎。而且薪酬和工作业绩不挂钩,晋升时讲资历、背景。在这种环境下“耗”着,自己活泼好动的个性怕要被磨平了。我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跳槽到一家私企做客户主管。
私企的日子紧张而忙碌,对外要独自联系客户、维护客户关系,对内要做好团队配合。刚开始我很积极,也很投入,薪水也涨了。但渐渐地,我注意到老板根本不管员工培训问题,对社会保险、劳动合同也很“马虎”――只要劳动部门不查、员工不闹,能少交就少交、能模糊就模糊。和父母商量后,我再次选择跳槽,事关自己发展前途和保障,我可不能自己对自己“马虎”。
第三个工作是父母托朋友为我安排的。在新单位,我协助经理(父母的朋友)处理办公室和行政事务。上有经理照顾,自己勤奋,与年轻同事们配合也默契,我开始享受工作的快乐。没想到,同事们不知怎么知道了我的背景,开始疏远我,连吃午餐时也没人主动和我坐在一起。有时他们正聊什么事,看我一出现,立刻不做声了。
现在我很苦恼:两年换3份工作,是我太挑剔,还是工作环境确实不好,和我的职业发展期待不吻合?张文
点评
人生之不如意者十有八九,职场也如此,没有完美的职场乐园。工作中碰到烦恼,反而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人际关系是职业生涯必须面对的问题,希望张文不要逃避,要用热情去打动自己的同事。
另外,如果你在工作中能找到自己的乐趣,也许就不会计较那么多了。
先就业再充电,越“跳”越高
我是2001年毕业的大专生,学的是酒店管理专业。实习阶段,我被学校分配到上海最好的一家酒店,担任客户认知专员。
每月实习费不过450元,上司又是一个要求非常严格的人,我几乎天天挨骂,觉得自己像奴隶一样。半年后,我以要考专升本为由提出辞职。
然而一时的头脑发热,带给我的却是近半年的彷徨与失落:我到处投简历,没有用人单位理我;去各大招聘会找机会也一无所获――几乎所有岗位都需要有一年以上工作经验。我几乎绝望了,因为怕苦,我丢弃了一份宝贵的工作,到头来弄了个“家里蹲”。
学校里管实习分配的老师得知我失业,又给我介绍了一份工作,到另一家酒店做行政。这时我现实多了:先就业再说!于是以1700元/月的工资和这家酒店签定了合同。工作后,我在业余时间读了英语本科的自学考试。3年后,本科毕业了,我的工资也涨到3000元/月。
这时,我感觉自己能胜任更好的工作,就跳槽到一家企业担任人事部主任,工资涨到4000元/月。可这家单位上层斗得厉害,员工也分为两派,不久我们部门老板和所有的同事决定集体跳槽。这次我在网上投简历后,不少单位来电请我去面试,这和我刚毕业那时的处境真是天壤之别啊。我选择了一家知名外企,那里能够提供很好的职业规划。目前我月薪6000元,有一份稳定有前途的工作。 朱捷
点评
朱小姐的半年“家里蹲”很值得,让她深刻地认识到了职场的潜规律:先苦后甜。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如果有哪家单位能给你学习、成长的机会,这很不错了。
身在职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第一步成功之后,朱小姐并没有原地踏步,而是继续充电,最后越跳越高,终于找到了理想的岗位。
我和太太都没有“跳”好
“谁谁谁,又离开了!”
“外面的行情涨得很厉害啊!”
“公司又要控制成本了,日子越来越难过了。”
“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两三年后就会是××经理。您再考虑考虑。”
在外企上班,每天都能感受到同事们对跳槽的冲动,也会接到猎头打来的各种诱惑电话。我不知道上海的劳动保障部门是否做过“‘跳槽后’人群的工作满意度分析报告”,就我的例子而言,跳槽并不成功。
我和我太太都是去年跳的槽。我们离开公司的原因不同:我太太是因为公司天天加班,让她无法继续学业;而我则因为公司组织机构调整,原有的发展空间消失了。在跳槽前,我们各自抱怨自己的公司,工作中的不顺心好像被无限夸大了,最终我们都选择离开。
我太太去了一家知名的外资公司,老板是香港人。公司的环境不错,平时也不需要加班。但没过多久,老板知道我太太刚结婚,而且没有孩子,就在不同的场合问我太太是否有生孩子的计划。没过多久,我太太被迫离开了那家公司,继任者是一位两岁孩子的母亲。
而我的新公司也并不像猎头描述的那样尽善尽美,让我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欧季
点评
天下乌鸦一般“黑”,你跳到哪里都一样。这话未必尽然,但说给跳槽一族听,还是很有必要。
同样的那点水平,跳来跳去,你的价值变不了。所以面对诱惑,不妨问自己:你的能力够吗?新单位是不是真的适合你?如果不那么确定,那好,先别急着“跳”。跳槽,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三进二出”,依然如鱼得水
我前年跳槽到一家知名外企工作,结识了公司的名人老宁。老宁的能耐在于,他前前后后在本公司“三进二出”,依然如鱼得水,让我们后生晚辈佩服不已。
老宁在我们公司做销售。他第一次跳槽,是在本公司做了两三年之后,那时他还被人称为小宁,年轻有冲劲、有想法,觉得在公司里向上发展空间不够,毅然决然就跳槽了。新公司也是一家知名外企,老宁仍然做销售,薪水大概长了不少。可过了两年,本公司里又重现老宁的身影,他回来了。这次老宁呆的时间不长,仅一年,因为与上司起冲突,他二度跳槽去了另一家外企。
等他第三次回到本公司时,小宁也被我们改呼老宁了。老宁说:“我回来,不为别的,就为这里有适宜的工作环境。”如今,老宁依然干得很不错,去年的销售业绩是老大――当然喽,老宁要没两把刷子,公司的大门不会如此任由他出入。我们很佩服老宁,都暗暗地在工作中使劲,以期在公司中留下好的记录,以后说不定“好马也吃回头草。” 方芳
点评
年轻的方芳羡慕老宁“出入自如”的本领,但不知她是否从中领悟出“围城”的道理――总以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其实未必。
跳槽之前,最好能和目标单位的在职员工沟通一下,了解这家公司的利与弊,和原单位比较一番,再下决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