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创业热同化 冷静思考:你究竟为何创业!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大概在12年前,我作为联合创始人创立了Basecamp——一款极简的项目协作工具,它可以帮助项目团队实时跟进进度,可按月订购。
这个小工具可以帮到一部分人,让他们的工作变得简单顺手。至少比通过邮件和私信方式分享文件要好点儿。而且我们享受其中,对于我们的员工来讲,Basecamp也只不过是个工作软件。
仅此而已。
它没有颠覆任何,没有加入10亿美元级的独角兽俱乐部。它也永远不会成为独角兽。即使更糟也未尝不可:多年以后,Basecamp仍是一家只有50名员工不到的小公司,我们在旧金山黄金湾区仍都没有一间办公室!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你好无聊啊”对吧?我为什么要听你在这里瞎扯?这里不应该是创业成功者的鸡汤分享区么?比如你是如何拿到几亿美元的风投,或者起码要秀一下融资的雄心壮志吧?毕竟哪个心智正常的人会花费十几年的时间经营公司,却连想要吞并别人的野心都没有。
唔,我之所以说这些是为了提醒你,有没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你已深陷在当下的“颠覆”狂潮之中。可这不该成为创业者的唯一动力。“颠覆”的热情之所以如此强烈,大概不仅是因为你在创业,而且因为它是普遍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毒瘤。
如今没有人再满足于来世走一遭,在某个角落里留下自己的印记。他们现在觊觎的是拥有全市界。能够在某个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已经不再是的终极目标,他们想要支配整个市场。有老顾客时常光顾,偶尔接接新客也喂不饱他们逐渐膨胀的野心了,他们要俘虏顾客才满意。
事实上,如今如果你不为互联网唱颂歌,不积极想办法盈利的话,你就很难和大多数创业者产生共鸣了,没人愿意关注你。
受这种氛围影响,“创业”这个词已经被缩窄成为对商业价值的追求。创业变成了对独角兽的狂热,用于达成他们口中的“成功”。互联网时代的创业者们像着了魔似的,对独角兽顶礼膜拜。但有谁站出来指责他们么?相反地,独角兽的故事却时刻被传唱。
我们先不讨论创业动机,从后来的融资期往前捋一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看中了不少独角兽潜力股,并下了赌注,这帮人自称为天使投资人。自称天使?你们真敢叫!你们不过是自私地从宗教故事中为自己摘取了一个好听的绰号!
但拿到天使投资只是第一步而已。如果你很善于使用关于创业流行词汇,并对类似“软件吞并世界”、“旧金山湾区”等的神圣故事带有足够的景仰之情,相信你也可以创业过程中顺风顺水的。
而且天使投资仅仅融资三部曲中的第一步。当你成功将天使轮收入囊中,沿着这条康庄大道继续前行,你将很快拿到巨额风投,进而被大众认可。最后,如果你的项目足够厉害,你还将有机会在投资银行家面前试镜,让他们掂量你是否是真材实料,是否能够一直闪耀到股票禁售期之后。
你猜这些人管上面所讲的最后一个阶段叫什么:套现的机会。从银行拿投资才是通往财务天堂的必经之路。觉得很狡猾是吧?可一旦成功了,你便重生,神圣的创业闭环也就完成了。阿弥陀佛!
你可能会想,筒子,我在乎你们说我唯利是图。我很特别。我会为成为独角兽全力以赴,继而长出一个脱俗的角。所以究竟是不是金融家们在养着我根本不重要。只要他们给钱,他们愿意,我可以叫他们美元爸爸。又不会掉层皮!所以,按着这个思路,你先从天使们那拿钱,不顾一切地成为下一个独角兽。然后你再从风投那里拿钱,让公司的盈利蹭蹭蹭长,这样才能诱惑投资银行家,让他们认为值得把你塞进公开市场,或者最终你也可以成为独立的科技巨兽也不赖。
同时,沿着这条路走,你也会沿路积累很多的大佬级人脉。更多的人愿意站出来为你指点一下江山,告诉你怎样让公司估值下的零变得更长,让你创业的海市蜃楼在空中变得更大更高。当然一旦你拿了他们的钱,他们就不再是你的精神导师,而是你的债主,唯有利字当头。
现在,如果你真的希望在接下来的5年里,成为下一个价值500亿美元的Uber,这种扭曲的逻辑还是行得通的。不过,你也可以多花点儿时间重新考虑,这是否真的是你想要的。或者,更准确地说,这是你理想中的创业模样么?
不要只是盲目地接受外界对于“成功”的定义,因为那是他们的狂欢。狂欢看似精彩,诱惑而迷人,但你都不用去其糟糠,就知道那之下并没有任何精华可言。
让我们退后一步,看看这种成功的概念有多么的狭隘。
首先,请仔细思考这个问题:你为何在这里?
“在这里,你可以接触到最顶尖的企业与最火的创业公司:除了是创业公司,世界顶尖企业的高管们也会出席这场关于直击未来的盛会,他们将与时下行业的变革者们见面,碰撞火花。”——互联网峰会邀请函
也许以上这段话中道出了你狂热创业的原因之一:“最顶尖企业”、“最火的创业公司”。换句话说,你为此心动,想要证明自己也是个独角兽的料。那成,你也长了只独角,遍身白毛,你天生就是头独角兽还不行么。
那好,我们再来回答一遍这个问题,“你为什么在这里?”,请只对字面进行理解。你为何在这里:都柏林、爱尔兰、欧盟?难道你不知道通往独角兽俱乐部最快也可能是唯一的路就在旧金山湾区么,湾区里一个租金只要每月4000元美金的床垫。
因为硅谷北部时刻都在忙于颠覆,所以它还没顾得上来颠覆人们更喜欢面谈商务的习惯。所以你会认为,如果天使或VC还没有登门造访,一定因为自己仍不够优秀,对么?
实际上,“你为什么在这里”想要问的是“你为什么要创业?”。我不相信大多数人创业的唯一动力就是成为下一个独角兽企业。也许你会被它迷惑,但绝不会是唯一动力。我想你来思考一下更深层次的创业动机。首先,我来抱砖引玉,贡献几条我对于Basecamp的思考:
我想为自己工作。按照自己的节奏。走我自己的路。我想由我来定义它,不去考虑其他生意人对它的盈利期许。关于公司独立性的陈词滥调其实听起来都挺稀奇古怪的,但当你在董事会上被只问为何加快增长,燃得更猛,就像坐上了超音速飞机那样时,你才会了解独立性的好。
公司的独立性如氧气一般,当它存在时会自然得让你感觉不到其存在。而一旦它消失,鉴于你拿了投资人的钱,你便要接受大师们的指点江山了。并且绝大多创业公司最终都会将公司的独立性双手奉上。而一旦“独立”的小火车哐哧哐哧地开起来,那是几头牛都拉不回来的,中途也不会允许你下车,最要么摔入悬崖要么达到了IPO的终点站。
我当初做产品只是想将它卖给懂得欣赏它品质的人。而品质可能是盈利和用户服务质量之间唯一可能存在的联系。这和你为了要抓眼球,继而将用户的注意力、隐私和尊严批量打包出卖的行为是完全不同的。
我现在还要说另外一个陈词滥调:独立性就是诚信做事。很简单。诚信工作而已。我做一个好产品,你给我一个好价钱。这场交易不需要涉及任何类似于“商业化策略”等行业术语,因为它用的是极简的逻辑,甚至我三岁的儿子都可以理解。
我当初做产品时想要落地生根,与同事、顾客、产品都建立起长期的关系。如果我在这些关系之间加入了VC,那它只会成为定时炸弹一般的存在。如果我不以10倍甚至100倍的利益回报,解除危机,那么我随时会被炸得血肉模糊,更别提我竭力要维系的长期关系。而我,已在我最理想的工作状态中将近20年了,也是我的互联网工作经历中最久的。
另外,我们与Basecamp上的付费用户打交道已有11年之久!我和Jason Fried在一起工作有14年了,而不断壮大的Basecamp团队也快10岁了。
我将把这种长寿的状态继续下去:现代工作不欠你什么。也许你说,如今所有的关系都是短暂的。尽可能地活跃于各类关系之间,才能建立我的威望。然而,真的是这样么?反正我是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也没有法则证明这样做的必然性。
我当时猜想,创业最好的结果可能是达到收支稳定。 从抽象角度来说,30%的概率挣300万美元、3%的概率挣3000万美元、0.3%的概率挣3个亿的效果都是一样好的。但实际上,你通常会试图让利益最大化,那么哪种会是你的选择?
有30%概率赚到300万美元的公司和有0.3%概率赚3亿美元的招聘策略显然是不同的。后者有着射星、登月这般宏远的目标,并不像前者只专注于如何度过一个个难捱的周一早晨。
再说回我的工作。我当初希望自己工作之余还能找到些乐子。想兼顾爱好与家庭,希望工作充满激情、时常上上Hacker News,想知道下下下一版Javascript框架长什么样子,我要怎么借此优化产品的注册入口。
我当初还十分拥护每周强制工作40个小时的规定,因为每周过后,我都觉得爽歪歪了。我不会经常觉得自己欠谁的,不像之前每周只工作2、30小时那样。人生这几十年只会有一次,所以即使我要为了钱要公司卖掉,也绝不是现在。
以上我的所有创业动机都与旧金山湾区的创业理念背道而驰,那里信奉“要么变强要么滚蛋”。对于我们,最初创立Basecamp完全是将其作为第二职业。我们耐心地坚持了一年,在它可以开出一个令人能接受的工资之前,必须要避免全职化的风险。这意味着,我们要放慢扩大用户群的速度,不能急于扩张,因为我们要研究明白谁再是真正需要我们产品的人。
时下的创业神话广为流传,我司似乎相形见绌,难道因为这样我们就连家创业公司都不算了么?我们不曾想统治世界,不曾想赢得全部市场和顾客。甚至,我们都没有拿得出手的“里程碑”。更甚至,没有一连串的融资历史。没有IPO计划。没有收购计划。
我们对于赢的定义不包括确立垄断地位。我们也不靠消灭竞争对手取胜。同时我们也不远阻挡别人进步的脚步,不处心积虑地挖角别人的员工来走创业捷径...我们成功是因为我们相信这是一个“和”世界,而不是“或”世界。我们可以成功,别人也可以成功。
所有这些听起来浮生若水,就好像我们没有抱负一样。但我管这种叫节制。叫现实。叫靠谱。因为这是一个谨慎缜密的计划,一个深思熟虑的追求,我们看透了世间生命与爱的递减效应(注:德国经济学家戈森曾提出一个有关享乐的法则:同一享乐不断重复,则其带来的享受逐渐递减。),其中的深意超越了商业上的成功。实际上,不仅仅是递减,甚至还会有负面回报。
我有很多互为竞争关系的企业家朋友,他们拥有过传统定义里的成功,我也时常与他们聊天。而我们聊得越多,我们越意识到瘦死的骆驼并没有马大,成功转瞬即逝。
说了这么多,我其实是想说:创业的世界里有着一个巨大的阴谋!大家都为拿下最大利益疲于奔波。尤其是那些投入了大量金钱成本的人,他们会把对于金钱的追逐变得合理化——“为了群体利益”,没有丝毫的反讽或者自省。
时不时的,这种利己主义会以寓意深刻的面貌呈现出来。当你听见天使投资人吹嘘说“就凭你当然看不出下一个独角兽是谁的”。你会慌,你会为了成为局内人而全力以赴。然后,你竟会欣然接受投资人只在创业过程中付出的有限投入。你会觉得“虽然我不知道谁是下一个被扶上墙的烂泥,但为了我的六只劳力士(注:VC教父级人物Tom Perkins曾在一次节目中表示他的一只理查德·米勒腕表值六只劳力士),金主们请继续!!”
可惜我对创业精神的讨论在业内根本不惧代表性!这也是为何“颠覆”理论可以成型。因为不管是金主、资金或是客户,你都只能拥有其中极小的一部分,所以独角兽的神话故事可以一直流传下去,蛊惑人心!紧接着,你的业务会走入一个严寒而未知的世界——如果没有他们的钱,你所做的一切仅仅是个笑话。
但请不要轻信那些神话!他们已经成功让世界相信旧金山是成功的唯一希望,虽说你可以尽力跟随他们,但是跟随本身是肤浅的。而你最好是把你的饥渴、你的平凡向我们一样注于产品之中,向世界展示什么才是真正的荣耀、什么才是主导世界。
如今,他们已成功将媒体训练成了歌颂他们业绩的传声筒,媒体们对他们的成就顶礼膜拜。你可以看到每天的文章版面都充斥着“A股!”“市值!”“股权套现!”。
但到最后,他们才是财神爷。
道德在与资本的大战中时常败北。这一切受贪婪的驱使,而当你服务于贪婪时,它更会变本加厉。
-“隐私也拿来卖?”
-“没问题啊!”
-“对待合同工就像对待一个二等公民合适么?”
-“这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颠覆狂热已形成,并变身成了厮杀的许可证。大家都被此洗脑,挥刀斩向身边的一切。
并不是说这种雄心壮志全然邪恶,但是在创业的世界中,它的比例已经失衡,人们对于“颠覆”投入了过多的关注、给予了过多光环。
而当VC作为创业公司的主导开始讲故事的时候,这种扭曲更被加剧了。另一方面,VC们需要持续不断的PR战,以此达到他们的目的。因为他们不会仅有一次的胜利喜悦喂饱。
我希望你能明白,独角兽展示出的东西就犹如杂志封面模特的脸——是被修饰了n边,努力改造了数小时的结果。
网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企业平台。最低的入门门槛,可以让最多的人都进来。我爱互联网。低门槛、高流量,差异化。但不要假想钱可以从这里进来。那个入口不在这里。
重新检查并审视自己的创业动机,如果你有胆量,请对金钱说不,然后做出点儿真正有用的事情。在世界上留下属于你的痕迹。
控制住你的野心。
然后,快乐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