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商业模式在中国很普遍,发达国家却行不通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摘录我在知乎的答案:
1、连咖啡为代表的上门O2O服务。
给你送一杯咖啡到办公室或者家里,5元钱,发达国家人工太贵,很难做到这么便宜,本来就贵的服务业上门倒可以,比如按摩。客单价很低的难。
2、支付宝钱包为代表的互联网支付。
通过二维码做支付在中国这两年迅速普及,阿里和腾讯是主要推手。日本主要是NFC,就是滴卡支付;美国主要是刷卡支付,出租车都支持,非常发达。
3、以9158为代表的在线秀场。
一些打扮很妖娆的人在摄像头面前表演,一堆人送虚拟鲜花、送虚拟汽车什么的,其中80%是程序员代码,20%是被忽悠的三四线城市土豪和无知小青年。
4、假冒搜索引擎忽悠人做关键词投资。
百度和Google商业模式都是广告,大同小异。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有一些你从来不用、都没听过的搜索引擎还活了这么多年,为什么呢?因为它们都是忽悠中小企业主去买关键字,甚至忽悠大妈大叔去买关键字,可以买一年几年做投资什么的……跟民间的垃圾域名投资差不多,都是忽悠不懂互联网的人的钱了。
5、网络文学。
中国近年来非常之发达,《盗墓笔记》《校花的贴身高手》《芈月传》什么的,都是网络小说改编的剧本,所谓IP。美国等发达国家没有这样的产业,你看过从网络小说改编的美剧、英剧吗?《时代周刊》2012年还专门写了篇文章说中国独有的网络文学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或许是过去出版业壁垒太高了,现在互联网释放了人们的创作热情。
6、一些伪慈善。
以公益之名谋取私利的,慈善体系发达的国家对于这类行为是零容忍。
7、删帖档和五毛党。
言论自由的地方不太需要删帖,至于说5毛,你懂。
8、仿牌生意(不是假货)。
假货中国过去很猖獗,现在打击力度在增强,但是仿牌,比如一个花花公子都有N个来自香港、新加坡、中国、美国、澳洲的不同牌子,再比如一些玩文字游戏、LOGO游戏的仿牌,即山寨文化。
9、伪活佛之类的『寄生虫』。
最近跟张铁林合影的那个『活佛』,以及王林大师之类的,这样的『寄生虫』貌似还不少,这算是一种中国特色的商业模式了。
10、红十字会之类的特殊公益机构。
地震期间很多人被捐款了吧?郭美美之后这个募捐难了,记得之前公司的实习生,实习工资要交一定比例给红会,这个商业模式才是一本万利,中国特色福利救济。
11、免费听歌为代表的数字内容消费。
美国大多数音乐都是要付钱的,中国吧,暂时大部分还是免费音乐,不过以后应该会走付费路线。
之所以不同主要有几个原因:
一个是文化差异,这个确实东西方、不同国家都差别非常巨大,跟文化相关的很多商业模式两边都不通;
第二是社会文明程度,比如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对品牌的保护优势、对假冒伪劣的零容忍…;
第三个是经济发达程度,比如O2O、电商这些商业成本完全不同,这些都有不少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