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可怕的90后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可怕的90后:被互联网公司忽视的一代
中国互联网的下一拨主人将会是这些个性鲜明但极具包容性的年轻用户。他们有哪些特征?
生于80年代的美图秀秀创始人吴欣鸿,专注做面向90后这个年轻群体的产品。为了更贴近这个用户群,他和团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和他们面对面交谈。
“美图秀秀”创始人吴欣鸿是一个与90后用户“打交道”多年的创业者:4年前,他用3天时间做了一个应用工具“火星文转换器”(将汉字转换成生僻的文字),在未做任何推广的情况下,仅一年时间便带来了四五千万的90后用户。做这款产品的时候,他没有想过赚钱,推出来后也很难找到盈利模式。但面对庞大的用户量,吴欣鸿当时想到了把原来的用户转换到一个赢利方向相对清晰、依然针对这个人群的一个产品,于是便有了后来的美图秀秀。
这款傻瓜式的修图软件已有1.2亿的用户,核心用户群依然是90后。从火星文转换器无心插柳的偶然成功,到1年后专心为这个群体做一款产品,面对同样高涨的用户量,吴欣鸿最直接的感受是:就像从来没有人给他们做过产品似的。
5月上旬,这位来自厦门的80后创业者,在我们约见的北京建国门桔子水晶酒店大堂聊起这件事。他不讳言美图秀秀推出的第一个版本其实很粗糙,但90后不会像专业做IT的人或白领那样,“骂你这是个垃圾产品”。相反,他们对产品宽容度很大,会“在线留言鼓励并且感谢有这样一款产品,满足他们的需求”。
零点咨询向本刊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全国90后人数约1.4亿,占总人口的11.7%左右。2011年,CMI校园营销研究院与新鲜传媒联合发布了一份报告《互联网下的90后》(以下简称《90后报告》)。他们给本刊的数据是,目前中国高校2900万以上的孩子大多是90后,在校4年中,每年产生的消费最少达3000亿元以上。
“从2012年开始,每年将有近700万90后大学生走出校园,成为最具潜力的新生消费力量。”这份报告描叙道,“作为在互联网下成长的一代,90后新生消费群体有很多自身的特性,这将深刻的影响到包括互联网在内的企业营销环境的方方面面。”
被互联网公司忽视的一代
“90后不是一个简单的代际划分。”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沈虹,是《90后报告》的专家团成员之一。她说:“他们接受信息的渠道、思维模式、行为方式无疑都受到了互联网的影响,而不同于非数字化时代成长起来的其他人群。”
2011年,《90后报告》项目组成员历时5个月,在北京、上海、广州、郑州、成都等8座城市里,访问了33所高校的大量90后。联合CMI校园营销研究院一起做这个项目的新鲜传媒CEO纪中展和沈虹发现,在他们所调查的这些城市里,有70%的90后在小学或初中便开始接触互联网;每天都接触网络的90后大学生达61.7%;互联网在90后中的普及率为100%。“一个伴随互联网长大的群体。网络化和数字化的生活,在真实地笼罩着他们。”沈虹说。
互联网、数字化生活现在也同样笼罩着已是社会精英、中流砥柱的60、70后,以及坐在写字楼里的80后们。但,这些人群不是分身于各类公务、应酬、家庭,就是房奴、卡奴、车奴,并且还得面对赡养父母、抚养小孩的生存压力。很难想象,他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线上聊天、浏览新闻、上SNS社区、听音乐、看电影等行为上,而这些行为却是90后、尤其是脱离了升学压力的大学生在网络上常做的事。其中,QQ、人人网则是他们最青睐的即时通讯与社交网络(分别占比97.6%与80.2%)。
这是一个在互联网上高度活跃、对新生事物充满了好奇感、乐意为产品付费的群体。
“他们从小就会用手机,碎片时间基本都会使用在移动设备上。90后绝对是移动互联网的一个主力。”尚丹是摩天轮的创始人。摩天轮是一款基于真实地理位置的城市地产社交游戏,产品锁定的核心用户为90后,2010年下半年推出这款产品的时候,便直奔移动互联网的平台。
尚丹觉得,很多90后从小学就开始用QQ,对于游戏里面的各种炫耀性应用和收费性质的VIP、游戏Q币等都已经形成了付费习惯。于是在今年上半年,她想到要推出一款针对90后付费性质的社交游戏——《金币很忙》。上线不足一个月,“就有小孩充了2000块钱”。尚丹说,付费情况比他们原来预料的要好一点。
今年夏天刚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的杨元从武汉回到了老家北京。一个多月前的一个下午,《创业邦》在人人网所在地北京北三环静安中心访问时,一位负责产品的员工对记者说:“最近一款叫‘我要当学霸’的APP在90后中很火!”
杨元是“我要当学霸”的开发者,瘦高个儿,22岁。在毕业前夕的5月初,他出于一种自娱自乐的心理,在人人网推出了这款面向学弟学妹们的APP,一个星期的时间便带来了10万次的下载量。“一夜之间有很多很多的学生都知道这个东西了。”杨元说。
在聊到移动互联网时,他形容,周围的同学使用手机的频率到了“疯狂”的地步:“到什么程度?我经常在食堂看到,排队打饭有人拿着手机;吃饭的时候,有人拿着手机,边看手机边吃饭;就是几乎你所有不在思考、不在学习的时候,都会拿出手机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