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严苛”的老板 他还是老板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严苛”就在那里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马基雅维利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领导人(老板)究竟是受追随者(员工)爱戴,还是让追随者(员工)畏惧比较好?他的结论是: 如果你无法两者兼具,让人畏惧是比较有效的。”在谈及严苛老板的话题时,智联招聘人力资源总监张勇说:“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刻板即‘非爱即怕’非常片面。”既被尊敬又被拥护的领导者虽然事实存在,但常人更容易遇到的领导者是这样三类:要么在舍弃权威还是温情间纠结,要么过于严苛令人畏惧,要么过于被拥戴但权威全无。对于领导者而言,上述现实困境遇上马基雅维利式的逻辑,严苛制度的诞生变得顺理成章,因为好处之一是只要恪守制度和等级,领导者就能轻而易举权威毕现。
当然,严苛制度带来的负面效果也随之显见,比如组织僵化以及随之形成的不近人情、有失公允、人员冗余等弊端,到时再实施改变反而不易。
上世纪60 到70 年代的美国职场便是很好的历史教材:那时候美国职场阶级分明,领导者更愿意以下属是否遵守规则来实施奖惩,官僚化严重。杰克。韦尔奇所在的GE 亦机构臃肿、等级森严,对市场反应迟钝。当1981 年韦尔奇成为通用电气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开始减少管理层次和冗员。当实施铁腕裁员的时候,他被人气愤地冠以“中子弹杰克”的绰号。
“如今,随着经济形态由工业经济转向服务经济,绝大多数员工转为了知识型员工或服务性员工,原来针对工厂工人简单明了的生产力衡量指标显得简单粗暴,而且更加不合时宜,一味的严厉、苛刻会适得其反。因此,国外一些高科技企业纷纷提供宽松、舒适的办公环境,反映出现代企业已开始根据企业发展阶段、性质、员工情况等在管理风格上做出了调整。”张勇说。
不过,即便老板让企业温暖如家,管理的底线就在那里,效益、质量、创新性等等,这是企业的本质所决定的。尽管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在做出调整,也不代表企业的合理化制度不必要,严厉、苛刻的老板就不会出现。
规避“雷区”,外加点诀窍
不管你的老板是假借制度以控制员工式的严苛,还是认为自己就是制度本身,身为下属的你,除了敬畏、服从之外肯定想知道有没有其他办法过上“好日子”。
办法肯定有,张勇说:“其实,如何应对老板是个永恒的话题。职场人士一直希望‘向上管理’,办法是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让上司理解下属的立场与想法,下属也能接受上司的观点和做法。”换句话说,首先下属要承认,再严苛的老板,他还是老板。在此基础上,再说具体该怎么办。建立起这个意识后,你可以分两步走:先去了解严苛老板所用的招式、特点,再“投其所好”或者规避触雷。
如果将严苛的老板分三级,最初级的严苛是死守制度的“监工式”,像卡考勤、纠手续、查规范之类的;中级的严苛是关注目标的“质检式”,如追问工作质量、活动效果、客户满意度等等;最高层次的严苛是摸不着规律的“意念式”——过程或者结果,方式或者态度,细节或者方向,统统可能成为这类老板的监控、质检对象。
对前两类,“投其所好”基本不会有问题,最让职场人心惊胆寒的显然是遇上了最后一类老板。张勇建议,面对这种老板,无论你的心中有多少抗拒和委屈,有两大雷区你千万碰不得,分别是“直线思维否定上司”和“将私下矛盾公开化”。
雷区1 :直线思维否定上司 在绝大多数企业的权力序列中,上司有向下属下达命令或者提出批评的权力。当受到上司批评时,无论这种批评是否合理,下属回应的方式最好是迂回回应,而不是直线顶撞。从上司的立场看,下属直接驳回形同否定自己的领导权威,使自己难以下台,因此还可能会激起他采取更严厉措施去压制下属反抗。所以,直线思维与上司“PK”的做法,容易导致双方对话迅速终止,并使关系恶化。
雷区2 :将私下矛盾公开化 当上司与下属因工作方式或思维出现冲突,最忌将本来属于小范围、小问题的事件公开化,广受瞩目不但使影响扩大,而且可能使上司在公众舆论中备受指责,也容易导致当事双方关系迅速恶化。
张勇说:“某外企‘史上最牛女秘书’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其实,职场中类似的冲突很平常,尤其在下属对上司有服从天性的思维语境下,这样的场景在外企、国企、民营企业几乎天天上演。最牛女秘书让人们见识到了有个与上司尖锐对立的强硬下属,赢得了八成网友的舆论支持。但她其实是触碰了职场规则,输了向上管理策略,还因此丢掉工作,甚至在今后的职场生涯中都无缘再进入那个圈子。”除了避开雷区,张勇最后还给出了上司通吃的两个小诀窍,那就是同步上司‘扬长避短’、了解上司的情绪周期。
1、同步上司“扬长避短”
上司有不同类型,是独断专行或优柔寡断,还是目光长远或只顾眼前利益?无论哪一类,了解上司的长处及短处,然后迎上司所长、避上司所短,使自己的观点或意见与上司思维更趋向一致,也更容易被其接受。
2、了解上司的情绪周期 大部分的领导者都会有周期性的情绪,上司情绪高低、好坏往往也有迹可循,周而复始。下属了解上司这种情绪周期,可以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语境下提出什么意见或沟通什么样的问题是最有效的。
更多职场资讯敬请关注中国电子网职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