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就是争权夺利,不断内斗?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现在创业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一种时髦。就像现在的女孩必须有个LV 有个GUGGI或者有个PRADA。现在出去参加聚会,如果你不是创业者或者你不是在创业公司担任个CXO的,你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但是参与的人越多,这个事出问题的概率就越大。
上周互联网创业领域又发生了几件新闻,关键词是“内讧”,先是知乎爆出知名的二次元网站A站和B站内讧,接下来是融资了数千万的送药O2O平台药给力,因为合伙人争夺CEO职位停止了运营。关于这几家公司的“内讧”内幕,众说纷纭。之前有个投资大佬说,创业成功那是偶然的事情,是很小概率的事情。创业失败才是必然的。而内讧就是创业失败的大杀器。
中国合伙人的电影感动了很多人,包括创业者,但是美好的艺术作品背后,并不能掩盖住无数创业项目的内讧和失败,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义气能起事但不能成事
目前阶段,很多中国创业团队,最初都是家人或朋友组成,初创阶段主要靠情感维系,不太注重现代公司模式的实际引用,也不懂什么契约精神,以致于内讧的闹剧在中国创业圈层出不穷。在这其中,很多创业团队都是为了争当CEO,结果项目搞黄了。
西方“契约”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原义是“交易”,其实就是将契约双方的权利义务、责任收益明确划分,用客观的合同关系束缚人性,控制贪婪等。早在古希腊时执政官就靠选举上台,有专门的国会议员监督、有专门的法官可以审判,统治者也要遵守游戏规则,当时的哲学以及人们信奉的《圣经》无不在强调契约精神。这些为后来西方商业文明的发展创造了充分的文化条件。
在国内,一般几个朋友看到一个项目觉得不错,于是一时兴起就决定做了,就有点像项羽在路边的时候看到秦始皇。然后就说“彼可取而代之”,老子也能干这个事!于是大家一起干了但是在干的时候,规矩没有说清楚,股权没有说清楚,而大家觉得兄弟情深或者姐妹情深,说这个干什么。甚至谈到CEO位置的时候,大家都彼此谦让,CEO的位子就像一瓶Party上的可乐被推来推去。
但是等到项目有一定的起色,或者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因为涉及到更多的利益,就有些人就开始有想法了,就说你看我做了这么多事,我是不应该多分一点呢?或者是说你这水平这么差,你怎么配当CEO应该我来当嘛。于是在这个过程中一言不和,就踢翻桌子,于是开始闹内讧。
水浒传里的林冲,他在京城的时候,得罪了上司,于是被流放,失业了。后来他就投简历给了一个创业公司,那个公司叫做梁山,其实在梁山那个时候真正的创始人和CEO并不是后来的晁盖盖或者是宋江,而是一个叫作王伦的人,王伦尽管面试的时候,开始刁难了林冲很多,但是后来还是接纳了他,让林冲在里面做CTO,负责整个梁山技术上的训练之类的,但是林冲一直觉得这个王伦不行,心里愤愤不平,后来这点被晁盖利用,激将之下火并王伦,将王伦一刀斩翻。
现实生活中,创业公司的案例也不少。比如号称“中式快餐第一品牌”的真功夫,3年前本来有上市机会,但上市前夕两位创始人:蔡达标与小舅子潘宇海,内讧频频升级,从内部分歧发展成司法程序上的互撕,最终身陷囹圄,导致上市流产;蔡达标与潘宇海的矛盾,最初只是家族内部的婚姻情感问题,完全不必闹到这个程度。
不想当老大的高管不是好CEO?
吴晓波在《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从经济视角将中国历代经济改革纵向观察得出结论:儒家思想从方方面面渗透到了中国人的文化骨髓里。
中国是一个经历了几千年帝制文化的这么一个社会,帝制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一家独大。金字塔尖的人掌控着所有的资源,这对每个人来说面临着极大的诱惑。而欧洲的文化并不是这样的,即使是远在罗马时期,国王也不是一家独大的,他做很多事是需要和元老院的人和议会的人商量。同时,在西文教会的势力是很大的,所以有很多重大事情也需要和教皇去商量。
西方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其实也是从他们的古代帝国经验中学的,比如现代企业里的董事会治理机制,就明显是欧洲神圣罗马帝国治理体制的延续与发展。中世纪,神圣罗马帝国逐步演变为一个政治联合体,它承认皇帝为最高行政权威,但继任者必须赢得绝大多数诸侯的拥戴支持,才能获得权威,同时皇帝由教皇册封,教皇是最大的精神领袖,多方相互牵制合作,投票议事、共同治理。
因而,西方商业领袖普遍比中国创始人更清楚:应该通过现代公司制度限制个体势力的发展,增强创始人之间的彼此制约与合作,减少集权、独裁、专制或反集权、反独裁、反专制所产生的内斗,另外,创始人的自我价值丰富,不全盯着一处,也有利于减少争斗。
现实中,尤其是在初创团队中,为了统一对团队的管理,选出一个CEO,确立他的绝对权力,由其出面集中调度资源,其他人分工辅助。自上而下的高度集权制自然有好处。不过,从另外一方面说,“一人独大”容易造成权力滥用,增加决策失误的风险。这种背景下,屠杀功臣、创始人内讧将是走不出的死结。
但是,老大在稳定统治后,会尽量铲除一切异己威胁,刘邦登基后就大开杀戒,铲除韩信、彭越、英布等并肩作战的“联合创始人”,因为在刘邦眼中,他们的能力对皇权意味着威胁。共同开创事业的重臣们若想摆脱和避免被清洗,自然会想反抗或另立门户。这个过程将不可避免引发团队领导层决裂,对企业造成内外负影响。
这种氛围下,会让人产生一种“不做老大没有安全感”的压力,只有成了至高无上的终极大boss,在团队里的地位才绝对牢靠,谁有威胁立马铲除谁,而不是没有一点点防备被人踢出局,发现创业初期承诺的股权等只是一场空。其次,处于金字塔顶端的老大享受着最顶尖的资源,这种掌控全局、成为权力中心的诱惑力会让很多人会不惜铤而走险,或独立门户。
同时在民间,也是极力提倡要争第一、要当老大。俗语里说的,“宁为鸡口不为牛后”,“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宁愿在一个小地方,当老大占山为王,也不要去一个大台里面,做一般的管理层。在这种文化氛围里面,大家都是削尖了脑袋,拼命的想去当老大,在中国的创业公司里面,一般一个创始人都是从头到尾来当这个CEO。
比如说马云,退休的次数,两支手都数不过来,但是一直是退而不休。外界现在一说到阿里巴巴的CEO很容易还是想到马云,而不是现在CEO张勇。就是他老马恋槽,退而不休。但是在国外,像谷歌这样的公司,拉里佩奇很早的就把公司的CEO位置,让给了施密特,一起把谷歌打造成了全球最伟大的公司之一。
价值标准的单一化和扭曲化
古往今来,中国创始人之间的内讧无非出于以下目的:获得更高的权力及地位,谋求更多的利益等。这背后还有一个导火索就是社会价值标准的单一。明明已经结束了封建王朝统治,引进现代政治制度与西方现代企业模式,人们对的价值标准还普遍是世俗结果论,坚信“成王败寇”,唯成功论,也就是名和利。
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让位施密特,自己去干更合适的事情,比尔盖茨则让贤鲍尔默,去做慈善,在中国这样的事情几乎不可能,王石、马云等商业大佬,都是退而不休,时时刻刻要出来刷点存在感,因为没有规则、不讲公平时,他们离不开高高在上的老大的位子,但每个生态圈里,老大只有一个,有人死守便有人想争夺,权利之争下内讧自然少不了。
这些因素都会让创业者或者创始人,都会想尽办法让自己生活在权力的中心。这几天陈年又出事了,不是因为这位凡客的老板写了悔过书,或者是道歉信,而是因为他在提到诗人穆旦和周杰伦时,说再过几十年,有人会记得穆旦,但没人记得周杰伦,他就是个垃圾。于是群情激愤,媒体、自媒体等各种群起而攻之,“你以为你自己是谁啊”“自己公司都搞成一团糟,像堆垃圾,还有什么资格评论别人。”,诸位可还记得,那个抱着苍老湿笑成一团,春风得意,公司估值近两百亿人民币的陈年呢。如果那个时候说这句话,评论的风口估计更多还是会说是个性或犀利吧。
史记中的孟尝君,传说他有三千门客,很年轻、帅气,他比现在的王思聪更有魅力,不仅很有钱,还年纪轻轻就做了齐国的丞相。他是标准的国民老公。那时候他一出门有无数的粉丝,追着他的车跑,无数的美少女想要嫁给他,但是很快他落难了,齐王听信谗言,他被剥夺了一切的官职。粉丝就一哄而散,那些追求他的美少女,电话也不接了,微信也不回了,甚至把他朋友圈都屏蔽或拉黑了。
等到他恢复官职之后,他就说,等再见到这些人,老子要吐口水在他们脸上。
他的一个朋友,也是在他落难的时候唯一帮助他的一个朋友冯驩就告诉他。你不要这样哦,这是人之常情,“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在咱们中华的文化传统之中对待失败者和成功者,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态度是有“优良”传统的。任何创业者都会害怕,遭遇这种悲剧的下一个就是自己吧。
但是,在我看来,每一个创业者,他们已经比绝大多数人都有勇气了,起码他们敢于迈出第一步,不过勇气还是用在发展和赚钱上比较好,不要好勇斗狠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