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硅谷”VS美国硅谷,老外怎么看?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美国硅谷早已众人皆知,但中国有没有属于自己的硅谷呢?其实在很多老外来看,中国的硅谷莫过于深圳,因为这是中国许多跨国科技公司的总部所在地,包括腾讯、中兴、华为等等。当然了,很多大型科技公司的总部也设在北京,例如大家熟知的百度和小米。
近日,不少老外在 androidauthority 社区讨论起来所谓的“中国硅谷”。老外表示,在智能手机领域,中国科技公司开始与全球知名品牌的形成激烈竞争,即便有不可抗力,但在中国本土资本和监管支持下,中国科技行业蓬勃发展,而且很多都可以称得上民族品牌。
老外也承认,很多中国科技公司的规模其实已经美国本土企业的规模一样大,但不少在中国以外的市场几乎不为人所知。那么,中国“硅谷”到底有哪些能够与美国硅谷抗衡的科技公司呢?目前水平又如何呢?
微信(腾讯) vs Facebook
Facebook 无疑是社交媒体领域最大的公司,也是美国硅谷最大的公司之一。该公司不仅以自家品牌的应用和服务著称,还以大量资金收购了 Instagram 和 WhatsApp,因此在即时消息和照片分享领域中也占据了一席之地。
老外认为,腾讯控股旗下的微信,可能是中国最接近于 Facebook 的同类服务,因为同样提供了朋友圈(亲朋或好友等社交信息更新)、即时消息(短信、多人通话、视频通话和媒体分享),以及新闻推送等服务,但所有这些服务都集中到了单一的平台上。
目前微信还是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的最大参与者之一。用户可以通过微信支付账单,及转账给其他用户,并使用微信支付选项在实体店进行支付。今年有数据显示,微信已拥有 6 亿移动支付用户,而其最直接的竞争对手支付宝则为 4.5 亿用户。
微信于 2011 年 1 月成立,最近一次官方统计中,所公布的活跃用户积累 9.38 亿,其中 90% 来自中国。相比之下,WhatsApp 和 Facebook Messenger 用户数量约为 12 亿,Instagram 拥有 7 亿用户。另外,Twitter 在全球的用户仅为 3.28 亿。Facebook 应用仍活跃用户超过 20 亿,因此微信必然是目前社交媒体领域中最值得注意的竞争对手。
微信的母公司腾讯控股,也在其他市场或领域进行投资,其中一些领域与 Facebook 业务交叉。例如,腾讯也将推出一款 VR 虚拟现实头戴设备(而 Facebook 已拥有Oculus)。同时,腾讯在音乐发行、视频流媒体和在线游戏业务上的实力也很强大。老外认为,从市值的角度来看,腾讯是中国数一数二的科技公司。
华为 vs 苹果
目前华为已经是智能手机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品牌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智能手机品牌,紧随其后的是 Oppo 和 vivo。老外表示,从智能手机全球市场份额而言,华为仍是唯一一家能够与苹果争夺第三位置的中国品牌。
IDC 的数据显示,2017 年第二季度,华为在全球售出了 3820 万部智能手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11.3%。相比之下,同期苹果的销量为 4100 万部,相当于 12% 的市场份额。三星仍处于领先地位,但苹果和华为这两家公司第二和第三位的位置,已经无比接近。
华为与美国苹果的对比,并不仅限于出货量数据,在产品研发方面也采用类似的策略,即将重要的零部件引入内部研发。苹果拥有自主 A 系列芯片,华为也有自主麒麟系列芯片,其中还包括一系列内部专有技术。两家公司都开发了自己的双摄像头硬件,不过华为选择与业界知名品牌徕卡合作以推进研发。另外,华为还有自家的超级快充技术。
可以说,在手机研发上,很少有其他智能手机 OEM 厂商能能够媲美苹果和华为。当然了,苹果只专注于一小部分 iPhone 机型,而华为则需要迎合更广泛、不同价位的机型。老外表示,考虑到华为正计划明年进军美国市场,这家中国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可能很快就能够与美国地头蛇苹果争夺市场,届时将会是一场好戏。
百度 vs 谷歌
老外称,谷歌是世界搜索引擎,百度则是中国的搜索引擎。由于谷歌不可抗力基本已无法在中国市场生存,很多中国本土搜索引擎开始加强填补这一空白。但到目前为止,做得最大的是百度。说实话,谷歌并不比百度老太多,前者于 1998 年 9 月成立,而百度则成立于 2000 年 1 月开始,两者成立时间的只相差一年多时间而已。
据一些数据了解,百度在中国互联网搜索流量中所占的比例约为 80%,而谷歌在同一地区仅占 10%。这与谷歌全球 90% 的全球市场份额正好差不多匹配,因为谷歌搜索引擎几乎无法在中国范围内使用。当然,谷歌在全球的市场份额更广,渗透率更高,也就意味着能赚到更多的钱。2016 年,谷歌收入大概 900 亿美元,而百度在同一时期只赚到 100 多亿美元。老外表示,其实对于一个业务范围几乎仅限于单一国家的公司来说,这真不算是坏事。
与谷歌一样,百度也不局限于搜索引擎业务。百度有自己的音乐服务:百度音乐,每月活跃用户超过 1.5 亿,这比谷歌的 Play Music 还多。目前百度还正在开发自己的自动驾驶汽车软件,并且正大举投资 AI 人工智能领域。另外,百度还提有云存储、地图和翻译服务。老外表示,你没看错,这家拥有如此之多与谷歌相似业务的公司,就是百度,而不是谷歌。
阿里巴巴 vs 亚马逊
亚马逊在美国是一个响当当标志,不仅限于购物,该公司早已迅速扩展到了流媒体、智能家居,甚至是超市行业。然而,老外承认,阿里巴巴是一家比亚马逊更大的零售商。2016 年阿里巴巴集团就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零售商,实际销售的商品比亚马逊和 eBay 加起来还多。关键是,阿里巴巴在中国的移动支付领域也是一个重要的参与者之一,支付宝服务规模相当惊人。
不同于亚马逊,阿里巴巴的零售渠道被分成许多子公司。天猫是中国最大的零售网站,淘宝更像是 eBay,而阿里巴巴网站则从事 b2b 交易。
不过,阿里巴巴与亚马逊也有一些相似之处。阿里巴巴早已起进军音乐流媒体市场,而且在 2015 年通过收购优酷土豆获得了大量视频服务市场份额。阿里巴巴还经营自己的应用程序商店,并拥有一个自称不同于安卓的阿里云系统。老外称,由于 Google Play 商店无法在中国使用,阿里云系统和配套的应用商店在手机、电视、智能手表和汽车领域均有涉及,目前已成为中国第二大智能手机操作系统,领先于 iOS。
阿里巴巴同样有自己的云平台阿里云,这与亚马逊的云服务相当。此外,阿里巴巴还拥有中国 Twitter 新浪微博的股份,与微信相同的社交应用,以及与 Dropbox 类似的酷盘等。阿里巴巴投资很多国内科技企业,规模非常庞大,比亚马逊的规模还要大得多。
滴滴出行 vs Uber
谈论高科技公司,就不免谈及新创业的科技公司,近些年来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就是 Uber。中国也有自己的 Uber,那就是滴滴出行。
Uber 和滴滴出行都是“拼车”服务公司,通过平台让用户与当地司机联系起来。 Uber 的运营一直自主平台,而海外市场滴滴则是与其他公司如 Grab、Lyft、99 和 Ola 合作,允许用户在彼此的网络上使用拼车服务。但在中国市场,2016 年 8 月滴滴收购与 Uber 旗下的中国优步进行了合并,使其一家独大,商业竞争模式与 Uber 更加接近。
就数字而言,滴滴出行在中国 400 个城市运营,每天估计有 2000 万次的出行。相比之下,Uber 在 2015 年才实现了 10 亿次乘车,如今日均出行量超过了 550 万次,不过 Uber 运营在全球覆盖 633 个城市。
滴滴出行最近的估值为 280 亿美元,与 Uber 近 700 亿美元的估值仍有一定距离。不过,对于一家几乎只在中国运营暂时并未发力全球市场的公司来说,这个成绩已经相当不错,而且未来两家公司也将不可避免的形成正面竞争,因为目前在中董事陈,滴滴出行和 Uber 已经开始奋力争夺各自的份额了。
小结:中国科技公司正不断壮大
最后老外表示,尽管在中国有不可抗力,但中国的科技市场已经发展壮大,不断适应和迎合当地消费者的广泛需求,并形成科技公司之间竞争。中国的 审查和监督当然会形成一定的屏障,但这似乎并没有阻碍这些公司不断成长。考虑到中国高科技公司为了扩大利润,开始不断征战海外市场,相信未来无论在美国还是欧洲,这些公司的将越来越为人知晓,甚至与曾经熟悉的西方科技公司形成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