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30 岁的工程师容易跳槽?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为什么在中国,年龄总会成为程序员们绕不过去的尖锐话题?
你觉得孤独就对了,那是让你认识自己的机会。你觉得不被理解就对了,那是让你认清朋友的机会。你觉得黑暗就对了,那样你才分辨得出什么是你的光芒。你觉得无助就对了,那样你才能明白谁是你的贵人。你觉得迷茫就对了,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青春不迷茫》
前段时间有位读者联系我,提出了他的问题:“为什么我想跳槽,而且愿望非常强烈,但是我又说不清楚为什么想换工作,说不清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今年他 30 岁。一位同事,前几天和我一起开会,会后午餐时我们也聊起了工作,她对领导不满意、对现状不满意,总之,已经有很多不满意了,有了离职的想法,今年她虚岁 30。
讨论话题之前,我想先说一点自己的看法。微信上有文章列举马云对于员工离职原因的评价,说得非常简单,只有两个原因,1、钱,没给到位;2、心,委屈了。无论这些话是不是马大爷说的,我劝大家不要花很多时间看网上的片段式文章,对于你的知识体系构建没有好处,还是需要按照科学研究方法论对事物进行深入思考。因为人本身是非常复杂的,一个人也可能存在几种性格,多多深入思考、独立思考,才能真正进步。
由于这个话题关心的人群较广,所以我当时回复了这位读者,我希望能写一篇文章作出详细回复。真的动笔后,我又有点疑惑了,为什么是 30 岁,而不是 25 或 40 岁?由于这点疑惑,让我迟迟没有下笔,直到这几天我去了趟新加坡。这次去新加坡,故地重游,自然要和老同事吃个饭,其中一位大哥 40 岁了,和我聊了很多,让我忽然明白了很多。“胜负已定,现在是 NBA 比赛里的垃圾时间。有没有你,没人在乎,至于你能干到什么时候,已经不重要了,能干一天是一天,不让干了,后面怎么办,根本不知道”,这是他的原话。
新加坡的 IT 行业正在受到印度的强烈冲击,每年都有很多岗位被转移到印度,毕竟印度的成本很低,新加坡一位工程师的薪水抵得上印度的 3-4 位工程师,从性价比上对比两者,他已经没有了任何优势,尤其还是中国人,不是印度人。40 岁,人到中年,无论在哪个国家,确实都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年龄,没有站在一定级别,这个岁数让人感觉未来很迷茫,而你的上级,也似乎已经在把你排除在了重点培养对象范围里,转而培养哪些比你小几岁的工程师。所以,我有了答案,正是由于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担忧,比如对于自己 40 岁时的担忧,造成了 30 岁的工程师陷入纠结、迷茫,也就出现了 30 岁的工程师容易跳槽的情况。
回到我们的话题。我观察了一下身边的工程师,确实是 30 上下的人比较容易跳槽,除了前面列举的笼统原因以外,我相信可以找出很多的理由,每个人的原因可能都会不同,但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几点,主要因素包括年龄、迷茫、经验、物质、现状、技术领导力、自由、安逸、外界评价、外界宣传等等,我逐一列出:
年龄适中
去年我的一位同事离职了,去了某通信大厂,离职前我问他,为什么要走?你可有大把的股票没有解禁,再等两年不行吗?他的回答是,再等几年就老了,怕走不了啦。也真凑巧,去年他离职的时候刚好 30 岁。身处 IT 行业,很多情况下你的收入不是随着年龄而保持增长的,一定会有拐点,只不过每个人的拐点出现的时间点不一样罢了。目前来看,对于 30 岁左右的人,想要找个满意的工作是非常容易的,几乎所有公司都喜欢招这个年龄的人,再大几岁,35 或 40 岁,那对应的招聘岗位就不太会是普通工程师了,这个话题我们后续在其他话题里讨论。
30 岁,正是工程师体力最旺盛的年纪,做事已经趋于沉稳,技术能力达到要求的年龄,为人处世能力也有所积累,这些符合对于资深工程师的定位和要求,因此,我说年龄适中。这里稍稍要说明一下情况,在中国,确实 30 岁适中,但是在美国,从现有的劳动力情况、IT 岗位需求来看,这个年龄可以是一个较大的范围,比如 30-45 岁,情况有些不同。
足够迷茫
为什么叫足够迷茫?我的理解是人很容易迷茫,可能每隔 1、2 年就有迷茫一段时间。30 岁,工作差不多 4-5 年了,几次迷茫下来积累到一定程度了,势必需要大规模地发泄一次,而换个环境是发泄的最直接手段。这里分为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会迷茫,二是为什么会积累迷茫。先说第一点,人对于时间的不确定,导致了迷茫的出现,你不知道未来什么时间点,你会做什么事,你无法掌控。想要避免迷茫,最重要的是不要放弃目标,不要怀疑自己的未来,要坚信时间是站在你这一边的。再说第二点,足够迷茫是由于每一次迷茫时并没有真正地解决问题,而是让问题暂时平息了,或者你的生活中没有好的老师、伙伴,能够在你需要的时候站在你身后,引导你、开导你,导致一次次地迷茫后,你决定出去走走。
迷茫期其实和年龄无关,30 岁会迷茫,40 岁也会迷茫,甚至有人到老到死都会迷茫。迷茫期对应的是一个长久的思考过程,当你注意到了,就开始进入迷茫期。在迷茫期,你需要做很多思考,直到有一天,你悟出一些感悟后,而那个感悟就是你回答你迷茫的问题后,你就算走出了迷茫期。说到这里,忽然想起了“程序员鼓励师”这个岗位,会不会是为了解决程序员们的迷茫?派一些身材 hot 的小姑娘过来开导?也许吧。
经验积累
正如前面提到的,30 岁的时候你有 4,5 年工作经验了。在 20 多岁刚进入社会的时候,你扮演的是一个候补队员的角色,甚至可能连候补队员都不是,只是一个足球爱好者。到了 30 岁,你就混成了一个候补球员,甚至时不时可以出现在主力阵容当中,因此你希望能够获得更好的机会,而现在科技行业迅猛发展,对于一位想做事,又有经验的工程师来说,找一个满意的工程师工作,应该不难。企业想要应对这一点,确实需要想很多办法,解决工程师们随着经验积累之后的上升瓶颈问题,也许大家都很强,但是没有了上升通道,就一定会有人主动或者被动地退出。我想起了当年维埃里从尤文图斯出走去西甲的时候,报纸说一条巨龙即将升起,说的就是这类情况吧。
物质压力
我的一位同事,老婆忽然怀孕后,他失眠了好几天。为什么会失眠?因为他没有房子,没有太多存款,孩子的意外来临让他从二人世界的男孩,一夜间成了需要负重前进的男人,压力接踵而至。物质压力我们一点办法也没有,各大城市的房价的不断上涨,驱使年轻人快速赚钱。他们没有办法任时间流失,我们也没有办法任工资上涨,我们这些技术团队管理者,能够做的是在绩效考核时保持公正,让做事的人能够尽可能多地获得利益,我的态度一直是“我不关心你是否有钱,即便你富可敌国,你做得好,应该给你的奖金还是要给,一分都不能少。即便你穷困潦倒,你做得不好,一分都不能多给。你做得很好,同时经济上也很困难,那我会尽最大可能向你倾向”。
杭州这几年不断出台的应届毕业生补贴项目,也是为了解决大家的物质压力。精神压力会受到物质压力影响,而物质压力基本不受精神压力影响。最后说一句,当代社会,物质压力总会有个范围内的容纳点(少数极端情况除外),而精神压力是无上限的。
不满现状
30 岁的工程师,一般来说处在团队里核心成员的位置,是工作的主力,上有经理,下有小弟,这么个状态。作为主力,他们是最忙碌的人,也需要不断面对新老问题,因此他们会希望能够得到领导的直接支援,而领导如果给不了这样的帮助,你就会产生对他的不满。这一因素其实是所有除了物质以外因素里最常见的,因为不满,所以感觉自己遇到了瓶颈。我想给你的建议是,静下来想一想,你现在遇到的问题,首先有没有和领导沟通,然后是不是换一个环境就可以解决当前的不满了?如果新的环境,遇到的领导还是现在这个风格的,怎么办?想清楚以后再行动,主动去解决当前问题,比将不满全部推卸到别人身上,更有作用。我相信事在人为这个词,自己希望突破的技术瓶颈、业务瓶颈,其实都可以通过和领导的沟通,自己的努力,所达到。
缺乏被技术领导
这里没有打错字,确实是“被领导”。为什么是被领导也成为了理由之一?因为程序员本身是很人类中比较奇怪的那一类人,他们的个性有点像猫,不是那么确定的性格,有点古怪。从工作方面来看,这些人比较喜欢跟着有技术领导力的领导干活,只有感觉对方比自己强,并且对方还尊重自己,他们才会从内心去尊重这些领导,愿意留下来一起干活。有朋友和我讲过,团队空降了一位领导,当天团队内几位骨干就发离职信了,一点不给新来的领导面子,这就是工程师们的性格。有些人喜欢用情商高低评判这类事情,但是我觉得其实这并不是全部,它与工程师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以及个人当时的心态、技术能力等都是直接相关的。我也曾经因为这个原因和领导发生过冲突,后来想明白了,大家只是目标不一样罢了。
渴望自由
30 岁这个年纪,一般来说还没有达到财务自由,所以这里我所说的自由分为精神自由和物质自由。我先说说精神上的自由,更多的是说人在一个环境待久后,可能会感觉压抑,也可能会觉得单一,渴望能够出去看看别样的世界。工程师的性格大多比较内向,在沉闷的环境下待久了,难免会渴求内心深处的那份自由,或者说是不断给予自我暗示的自由,以及对于自己的界定。于是会想如果可以在家工作,每个月继续赚着那 1、2 万块钱,如果能这样多好啊,多爽、多自由。那你要反问自己,如果真的辞职回家了,你是否真的能保持现在的收入?
人的自由,更多的是在能力基础上的自由,因为有了技术能力的支撑,你知道去哪里都能干下去,不用对老板无底线地奉承、屈服,所以真正的自由是内心的,而不是身体在何处。再来看看物质自由,我的一位朋友跳槽去了创业公司,他的理由是只有那样才有可能将来实现真正的财务自由,在一家稳定的公司,大家都懂的,稳定也就意味着不容易出现财务爆发的可能性,而渴望物质自由的人,对这一点是不满的。
逃离安逸
我记得我 30 岁的时候,想要离开那家公司,并不是待遇不好,而是因为没什么事情可以做,领导为了挽留我,和我说:“你只要不走,随便你几点上班几点下班,随便你上班干什么”。谢谢领导对我的赏识,但我不喜欢安逸,我喜欢做事有冲劲。30 岁这个年纪,你有时间、有未来、有理想、有健康的身体,你不怕失败,你可以做无数次的尝试,等待最后那一次的成功。现实中其实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体制内的干部,前期一直很顺利地在体制内成长,人道中年后忽然走出舒适区,走入企业进一步锻炼自己的规划,这种行为不是一般人可以模仿的,能够成功的人,他们一般都具有很强工作能力基础上的职业规划,没有三两三,不敢上梁山。
外界评价
快乐的感觉是一种自我体验,当然,也要有社会的评价。如果你自己的体验和社会的评价能平衡,那你的快乐分值就会比较高。比如,你认为自己很牛,大家也吹捧你很牛,这就说明你的自我体验和社会对你的评价是一致的。
一位朋友从小在最好的学校读书,浙大竺可桢学院毕业后去了新加坡工作,工作几年后依然做着普通工程师工作,不是因为他能力不够,而是确实没有上升空间。对比同学,一个个留在国内的,不是升到了管理层,就是自己开公司了,准备上市了,或者获得了天使轮,总之,各个都很光鲜。反观自己,当年的学霸,Title 还是“Engineer”,这对他来说,是耻辱。我觉得适度的比较是可以的,但是要避免过于关注外界评价。人生其实是非常公平的,在每个阶段,你得到的快乐大多来自于自我的评价和社会的评价。极度爱慕虚荣的人内心是极其虚弱的,自我评价系统很弱,完全靠社会对虚荣的评价系统来支撑自己。
外界宣传
记得是这个月看到微信上朋友转发的一篇文章,上面有一句话特别醒目“没有哪个公司会用 30 岁以上的人做中层”,千万别信。这类文章网上很多,相信确实有一些行业是这样的,但绝不可能是科技相关的行业,科技本身的复杂性较大,变化也较快,产品、技术很多相关知识是需要积累的,大学一毕业就已经掌握了别人十几年或者更长时间所积累的能力,几乎不可能。这种误导式的宣传,加剧了年轻人的不安,它们在制造浮躁和负能量。你需要做的是,认准自己的目标,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技术积累方向,做好每一天的积累,少看朋友圈的软文,慢慢来,别急。
写在最后从上面这些分析可以看出,很多人离职并不一定是在物质驱动下进行的,可能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后续的发展,对于未来存在迷茫或者恐慌,也可能是太清楚自己当前的能力和现状了,希望能有所突破,所以就换个环境试试。对于除了金钱以外的原因,我觉得每个人在做出决定之前,可以问一下自己,是不是去了新的公司,或者自己创业,问题就解决了?
如果回答非常肯定,那么你当然应该走,如果不是,那你首先要解决的是这个问题,而不是换一个工作,这种状态下的换工作,仅仅是在逃避现状,而不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对于技术团队的管理者来说,其实我们今天讨论的各个原因,归纳起来就是内因和外因,做好对员工的内因和外因管理,他就会留下来。
分析了这么多,我想阐述的其实是,并不是说 30 岁容易跳槽,这个年龄可能各个国家情况不一样,这是由劳动力、行业技能等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决定的,我们唯有保持自己的持续学习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不断扩展自己的眼界,我们才能避免出现 30 岁、40 岁,或者 50 岁时频繁跳槽的情况发生。
最后说一句我个人的理解:世界上的事,很多都急不来,你得等它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