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一个月了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06年2月16日,是一个值得我记住的日子。从这天起,我从一名学生,“进化”为一名个社会人(虽然我七月份才正式毕业)。今天是3月16日,正好工作一个月了,在此总结一下工作以来的感受,就当作是我献给自己工作一个月纪念日的礼物吧。
从一名学生变为一名社会人,这个转变从客观上来说是一眨眼间就完成了。然而真正从思想上转变,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是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我现在想到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和社会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当然,学生也是社会的一部分,我这里指得社会人是狭义的)我思考了很长时间,恐怕还是不能一语中的。从个人来讲,在学校是用金钱换知识,形容现在的教育,一点也不为过吧。
人家教育部的发言人已经说过了:“人们对学费问题应当转变观念。在计划经济时代,孩子从小学上到大学花的钱很少,因为国家都给包了,但是在市场经济时代,形势已经发生变化。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已经成了家庭的一种消费,既然是消费,就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智力、实力来选择。北大、清华这些优质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自然比较贵,不是所有人都消费得起的。就好比逛市场买东西,如果有钱,可以去买1万元一套的衣服;如果没钱,就只能去小店,买100元一套的衣服穿。现在很多人不考虑自己实力如何,都想让孩子往好学校里挤,这是非理性的,也是形成‘上学贵’观念重要来由之一。”上学成了一种消费,这也许就是市场经济的特色吧。言归正转,还是接着说,工作后,就正好反过来了,是用知识来换票子,与其说知识就是力量,还不如说知识就是money更贴切些。如果把学校比作工厂的话,上学就是从原料加工成产品的过程。
毕业意味着“产品”要出厂了。招聘会就是supermarket。面试就是挑选商品,resume就是产品说明书,上面有产品名称,类别,出厂日期等信息。有意向就是放入购物篮了,签约就是付款开发票,接下来就开始使用产品了。使用过程中,肯定有些产品是要出问题的,我觉得学校市场化改革还是不够,我建议学校应该成立售后服务部,专门处理问题产品。
扯远了,呵呵。再次言归正转,学生和社会人还有一点区别就是:在学校是外紧内松,虽然在大学,不象小学中学管得严,但辅导员,学工处还是起一定督促作用的。工作后就是外松内紧,没人管你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交作业,“考试”前不会有人提醒你复习,没有补考,也没有重修。
本来想说点技术方面的,却说了这么多感性的话,看来真正转变成一个职业人还需要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