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芯闻号 > 充电吧
值得关注的IP“食物链”现象 

作者:赵娟 

近年来,不时出现的专利纠纷案件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不仅国际上专利纠纷的官司愈打愈烈,而且战火还蔓延到了中国IC设计领域,如Power Integrations与台湾地区崇贸科技的纠纷、MP3控制芯片市场SigmaTel与珠海炬力的两强诉讼战、硅谷数模与Silicon Image的官司、半导体制造龙头台积电起诉中芯国际侵权等案例纷纷上演。 

“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种奇特的现象:专利纠纷多数是美国公司起诉日本公司、日本公司起诉韩国公司、韩国公司起诉台湾地区及中国大陆的公司?”圣景微电子总经理姚海平提出了这条奇特的IP“食物链”。 

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条奇特“食物链”越来越清晰的显现呢?对此,姚海平认为,一个产业的转移可能会很快,但考虑到专利20年的有效期,技术垄断的转移相对就很慢。处在食物链上游的公司,他会起诉处于它下游的公司,而且他根本不怕下游的公司告它。一个专利大国,后起之秀要取代它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许多美国公司拥有的一些所谓“基础的”、或“核心的”专利,虽然今天看起来都非常简单,但做产品却非用不可。比如TI公司一些非常基本的专利如EMI、ESD等,做IC产品的公司很少能不触及,姚先生举例说,哪怕一些很简单的I/O接口里面基本都会碰到复杂的EMI和ESD的问题,但事实是,即使其专利被很多公司用到,TI公司也不会挨个追究,因为诉讼的过程太漫长了。 

熟悉游戏“潜规则” 

明显的,许多领域已经形成技术垄断,专利的时间积累效应开始显现,CSIP主任助理谢学军博士对此深表担忧。他指出,这方面最明显的例子是数字音/视频,中国企业近年来在这一领域频频受到专利的骚扰。该领域的标准和专利基本都产生于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这十年,即技术的成熟期在十年以前,而市场的成熟期则是十年后的今天。 

以“文-黄”专利为一个典型案例来剖析。CSIP曾对该专利进行过非常详细的研究,谢博士表示,撇开与其相关的一些创造性争议,“文-黄”专利并非是对MPEG标准进行改进,而完全是为MPEG标准在某一领域的应用设置了一道“关卡”!在新的应用市场不断涌现的今天,中国本土公司学习这种“思路”无疑会创造很多好的机会。 

“中国IC设计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核心技术。绝大多数IC设计公司不但缺乏技术,也缺乏产品思路,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为了生存和寻找突破口,很多IC设计公司的产品难以避免地会对他人IP构成冲突,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北京芯愿景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柯博士这样认为。在美国,为学习别人而进行反向工程的做法也较为普遍。 

许多中国本土公司经常会询问:“我们该如何避免踩地雷”?针对此问题,姚先生表示,若以一位美国专业律师的看法,这绝对是个误区。他指出:“专利的核心不是避免踩地雷的问题,在IC产业中侵犯他人IP是不可避免的。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把公司比喻成一个国家,保障自己安全的办法不是避免入侵他人领土,而是有自己一支优良的部队。一个公司自己有了IP防御力量,才有和别人较劲的砝码。” 

回顾过去一年中发生的多起IP纠纷案件,虽然有时原告来势汹汹,但发生专利纠纷的双方大多最终都以和解告终。而和解方式最多的就是通过授权、或者将双方的专利进行交叉许可。考虑到专利诉讼的风险和成本问题,一般情况下这能同时避免双方更大的损失。 

建立IP“保护伞”,增加防御砝码 

本土IC公司被起诉专利侵权,若是从积极的方面去想,那至少是因为这个公司的成功威胁到了他的竞争对手。对于原告公司来说,诉讼其他公司的目的无非是收回市场份额,或借助诉讼案件创造自身影响力、从被诉讼公司处获得经济补偿。 

经历两年的专利风雨,珠海炬力是一个典型的从专利实战中成长起来的公司,仔细分析其IP纠纷案的前后,从积极地密集型申请专利到重金聘请美国专业律师,似乎该公司现在已经完全熟悉IP产业的潜规则。此外,其他一些也曾涉及或还未涉及IP纠纷案的公司也已纷纷开始积极的策略。“我们已经预先准备了充分的攻击型策略和防御型策略。”昂宝营运副总裁赵时峰先生表示,“攻击型策略的主要手段有申请自有产品专利、阻挡竞争对手(即主动申请竞争对手可能会用到、但自己暂时不会用到的专利)、银弹专利及综合性专利等,防御型策略包括专利分析与回避设计等。” 

在TD-SCDMA方向上,鼎芯通讯的工程总监肖川透露,“我们充分借鉴成熟的射频技术,同时深入了解TD系统的特点,不断累积专利数量和质量,保证在可能发生的专利谈判、纠纷和授权的过程中,处于主动的地位。”而同一领域的锐迪科微电子则早早的对一些关键技术如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级电路、上变频混频器、功率放大器驱动电路、射频差分到单端转换器、下变频混频器等进行了专利申请,并对有关产品进行了集成电路布图版权登记。 

不过具体到IP核的保护,谢学军博士认为,目前最大的问题可能在于没有找到一种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试图通过纯粹的技术手段来解决IP核的保护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IP核的商业模式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处于探索中。 

“而在中国仅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IP权益也不是好的方式,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丁柯博士同时指出。不过尽管如此,在产业日趋成熟的大环境下,多数业界人士对未来中国IC设计产业均持乐观态度,普遍认为历经重组与调节后的市场格局将会更有利于实现IP保护。 

“兼职”设计服务——无奈的选择还是策略之举? 

作者:蒲文清 

打开中国本土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的网站,我们发现很多集成电路设计公司除了推出自己品牌的IC产品外,同时还在醒目的位置显示提供“设计服务”,集成电路设计服务正在成为很多国内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共同关注的业务领域。这么多企业“兼职”集成电路设计服务是他们策略之举还是无奈的选择? 

国内的设计服务需求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系统厂商根据其产品和市场需求定制IC;具有市场渠道但没有设计能力的企业(多为IC贸易企业)定制IC,并以电源、音频、模拟开关等通用产品为主;本身就是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将部分的设计实现外包,利用设计服务加快产品上市、降低开发成本,这其中甚至包括一些国外知名的半导体公司。“集成电路设计发展到今天,行业的分工也开始变得细化,集成电路设计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专业的集成电路设计服务公司芯原科技CEO戴伟民指出。 

“对于大多数IC设计公司来说,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如何生存。”这是在业界经常能听到的说法,而提供设计服务则是很多公司保持企业生存的不二选择,很多公司的设计服务收入已经超过其自有品牌IC的销售收入。“作为有自己品牌IC产品的公司从事设计服务,他们更多的是一种为了企业生存的权宜之举。”戴伟民也认为。事实上,通常“兼职”设计服务的企业以规模较小、缺乏风险资金支撑的初创公司居多。国腾微电子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王勇表示:“国内的IC设计公司要推自己品牌的产品很难,市场开发过程漫长,而通过提供设计服务可以回避市场的问题。”由于市场的原因,特别是设计核心IC的企业,通常在几年时间内只能推出一、两款产品,而之后漫长的市场推广过程中只有通过提供设计服务保持IC设计部门的正常运转。“我们只选择与我们产品发展方向相符的项目做设计。”王勇指出。这也是很多“兼职”设计服务企业的一种思路,这样一来可以利用他们已有的设计经验、IP积累和设计方法,其次也有利于其设计人才的培养。 

“作为专业的设计服务公司,我们有大量的设计服务项目,设计复用率很高,而且我们拥有整套的IP和设计平台,因此可以很快地实现客户产品的设计,并降低设计成本。”戴伟民指出。他认为作设计服务需要具有较高的设计复用性、可扩展性和较高的进入门坎(entry level),否则只能提供像布局布线等低层次服务,赚取廉价的“劳务费”。作为专业的IP提供商,四川登巅微电子公司也向其客户提供包括完整IC的设计服务。“如果没有自己的IP和‘Knowhow’作为核心竞争力,做设计服务会很难,你很难吸引并留住重要的客户。”登巅微电子总经理邹铮贤表示。此外,由于这些公司同时也在推自己品牌的IC,客户在进行产品设计外包时往往心存顾虑。 

“这些公司大概有三种:自有品牌产品难作,转而提供设计服务;开始没有好的‘idea’,从设计服务开始再做产品;开始想做设计服务,后来做自有品牌的产品。”戴伟民表示。如何从设计服务最终成功转向完全自有品牌产品设计公司,是这些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事实上,一些现在业绩不错的自有品牌设计公司当初就是通过从事设计服务找准了自己的方向,从而成为自有品牌IC设计公司。”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支持部经理颜重光指出。这些公司或许应该是他们成功转型的学习榜样。 

从“活下来”到“猛发展”,本土IC公司成长的快乐与烦恼 

作者:罗翠钦 

如果追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历史,大概可以推算到50年前在大学里设置的半导体专业,然而,中国IC设计公司与国际半导体业真正接轨还不到10年。今天来看中国的IC产业,应该说已经走过了最初期的发展阶段,那些活下来的本土IC公司,正在进入一个迅猛发展的时期。 

作为中国IC设计公司的典型代表,中星微正赶上与国际IC产业接轨的第一拨。一个由最初几个到如今600多人并在不断扩大的团队,从初创公司到纳斯达克上市,从单一的PC摄像头产品向手机领域延伸,近8年的时间,中星微从安宁幸福的“小港湾”走到险恶丛生的“公海”,挑战和风险越来越多。 

从一个小的利基市场做起,选择别人没有平台优势的领域,中星微从PC摄像头切入,以数字多媒体为突破口,并在这个新兴市场中获得了高速成长。“选择对了,所以我们能存活并发展起来,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星微CTO杨晓东如是说。 

在公司创建初期的前3、4年,中星微做出第一款产品,并通过与竞争对手较量而获得市场第一的份额;4年后,公司需要成长、需要更多产品、进入更多领域,于是又花了1~2年时间进入了手机领域;现在,公司又开始涉足更多基于高端多媒体处理的新兴应用,如安防监控、视频玩具及汽车电子等应用。 

中星微的手机多媒体芯片包括从和弦IC、摄像头到多媒体处理器三个系列的产品,如音频处理器(VC09xx系列,支持多种音频格式和接口、高音质、低功耗)、图像处理器(VC05xx系列,支持30万/130万像素)和音视频一体的新型多媒体处理器(VC08xx系列,实现非凡的画面品质和声音效果)。 

手机多媒体芯片方案要做ASIC,还是SoC?杨晓东的观点是看应用,是否需要编程和考虑变化因素。对于中低端定位的手机,仅需要铃声、摄像头这些基本功能就可以实现,此时ASIC就很有市场;随着MP3、MIDI、电话本等更多功能加入到手机上,这时候系统方案成为未来趋势,我们需要新的“管家”,如应用/多媒体处理器SoC。从ASIC向SoC演进步伐来看,国内IC产业正在向高端迈进,与国际巨头的差距在加速缩小。 

不像高垄断性的PC行业,正是手机行业的“混战”成就了中国IC公司很多机会。“这个领域很大,我们不能继续躲在幸福的小港湾,而是要走出去跟鲨鱼搏斗。但是说到底,最大的竞争对手还是自己。”他说,“集成化使得每个公司需要的资源越来越多,要全部整合到一起,而不只是一小部分。如何安排自己的资源?如何去面对竞争?如何调整自己的战略等?我们一直在努力,随时在调整,把遇到的越来越多问题逐一解决。” 

“业务拓展,人才跟不上,这是一个挑战。我们的团队还不够用,跟国外大公司相比还是有差距。”杨晓东说,经过第一个阶段“活下来”了,现在进入“猛发展”的第二阶段,要培养梯队,但人才的成长速度不如想象的那么快,跟第一阶段那些有过十几年积累人员还是有一些差距,这应该是目前的困难。相对来说,中星微的情况要好一些,现在整个团队已达600多人,产品线也已经由PC摄像头、手机逐渐扩展到监控等高端多媒体以及消费电子等领域。 

这是行业发展到新阶段的一个共同瓶颈。好在,IC是一个全球性的产业,作为后来者的中国IC产业,正在凭借市场、资源等众多优势飞速前进。同时,让人欣喜的是,还有越来越多的有国际巨头企业工作经历的人才转身加盟本土IC公司,我们没有理由怀疑本土IC公司的未来。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9月2日消息,不造车的华为或将催生出更大的独角兽公司,随着阿维塔和赛力斯的入局,华为引望愈发显得引人瞩目。

关键字: 阿维塔 塞力斯 华为

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2024年8月30日 /美通社/ -- 数字化转型技术解决方案公司Trianz今天宣布,该公司与Amazon Web Services (AWS)签订了...

关键字: AWS AN BSP 数字化

伦敦2024年8月29日 /美通社/ -- 英国汽车技术公司SODA.Auto推出其旗舰产品SODA V,这是全球首款涵盖汽车工程师从创意到认证的所有需求的工具,可用于创建软件定义汽车。 SODA V工具的开发耗时1.5...

关键字: 汽车 人工智能 智能驱动 BSP

北京2024年8月28日 /美通社/ -- 越来越多用户希望企业业务能7×24不间断运行,同时企业却面临越来越多业务中断的风险,如企业系统复杂性的增加,频繁的功能更新和发布等。如何确保业务连续性,提升韧性,成...

关键字: 亚马逊 解密 控制平面 BSP

8月30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腾讯和网易近期正在缩减他们对日本游戏市场的投资。

关键字: 腾讯 编码器 CPU

8月28日消息,今天上午,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开幕式在贵阳举行,华为董事、质量流程IT总裁陶景文发表了演讲。

关键字: 华为 12nm EDA 半导体

8月28日消息,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发表演讲称,数字世界的话语权最终是由生态的繁荣决定的。

关键字: 华为 12nm 手机 卫星通信

要点: 有效应对环境变化,经营业绩稳中有升 落实提质增效举措,毛利润率延续升势 战略布局成效显著,战新业务引领增长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高质量发展策略,塑强核心竞争优势...

关键字: 通信 BSP 电信运营商 数字经济

北京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8月2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联合牵头组建的NVI技术创新联盟在BIRTV2024超高清全产业链发展研讨会上宣布正式成立。 活动现场 NVI技术创新联...

关键字: VI 传输协议 音频 BSP

北京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在8月23日举办的2024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联合招商会上,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软通动力")与长三角投资(上海)有限...

关键字: BSP 信息技术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