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单片机职业发展规划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从一名普通的工程师一路打拼至盛扬半导体有限公司技术副总,并以“技术幕僚”作为终极职业目标,本文主人公王胜和对技术性职业道路的坚持折射出怎样的一种人生智慧?凭借十四年单片机规划、应用及研发经验,助力盛扬在单片机市场脱颖而出,其中蕴含着什么竞争之道?在紧张工作之余从容锻炼身体,年过五十依然显得年轻潇洒,究竟有什么平衡诀窍?本期精英访谈,我们将走近王胜和,听他娓娓讲述深耕技术,同样可以走出一条“鱼与熊掌”兼得的职业发展之路。
您如何看待本土单片机厂商的发展趋势?台湾单片机厂商在中国大陆的生存现状如何?
中国大陆和台湾单片机厂商的发展过程十分相似,都要经历一个从为先进国家做代工到自主研发的过程,但发展的快慢程度有差异。以台湾IC厂商为例,最早曾为美国、日本等做代工,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了一些关键技术,从而形成自主研发能力,这一过程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中国大陆单片机厂商的发展也遵循这一模式。不过,随着国际之间技术交流日益频繁,加上中国强大的内需市场、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充足的资金,使得大陆厂商从做代工到走向自主研发的过程更快、更容易。但另一方面,全球日趋激烈的竞争已成为大陆厂商面临的主要困难。由于中国大陆厂商基础比较薄弱,要与国外厂商竞争,只靠企业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中国大陆应向韩国学习,加大对本土IC厂商的支持力度。
由于一些政治因素以及为保护台湾厂商的竞争力,台湾当局会限制到大陆投资的IC厂商,特别是一些高科技的产业不能全部进来,而把一些传统的或技术门槛较低的产业转移到大陆,留在台湾的IC厂商则逐步向高端和其他领域发展。不过,情况也在发展变化,越来越多“技术含量高”的工作也转移到大陆完成。以盛扬为例,除了IC设计以外,市场计划、技术计划、定义IC规格、IC验证、市场推广和售后服务等业务,都已经在中国大陆进行。由于大的家电公司集中在东南沿海,盛扬在该地区的业务已占整体营收的2/3。
未来单片机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如何?本土单片机厂商应采取什么竞争策略?
由于通用型IC的仿冒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定制化IC将是未来单片机发展的主要方向。此外,尽管16位、32位单片机市场有所增加,但8位在未来三五年内仍将占主流,只是成长幅度会趋缓。从应用角度讲,盛扬看好消费类电子和家电产品,尤其是中小型家电产品,它属于比较成熟的单片机应用领域;其次是高端领域的车用产品。目前,盛扬已针对汽车周边领域推出系列产品,主要用于汽车防盗、车载电子、信息娱乐、胎压监测、里程表的面板等。
单片机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厂商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因此,对本土企业而言,要想脱颖而出,质量一定要好,同时还要注重产品的环保和可靠性,因为家电和汽车等产品对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其次,充分发挥本土厂商在特定应用领域的性价比优势。不过,这种性价比必须建立在性能过关、可靠度过关的基础上;第三,向车用产品等高端领域迈进。由于车用单片机对温度范围和抗噪声有严格要求,而动力系统更需要五到十年的试验期,因此性能在这一领域显得尤为重要;第四,针对单片机灵活性高,可塑性强、与终端产品结合非常密切的特点,快速推出新产品,挖掘新的应用领域,寻找新的市场机会。
此外,本土厂商要联合起来与国外企业竞争,提升整体竞争力。目前,台湾单片机厂商已具备独特的竞争力:性价比+独特的应用,但大陆的一些企业还停留在copy阶段,应尽早走向自主研发。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单片机开发工程师,您认为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单片机从开发到产品端有很多关键阶段。首先,开发新产品需要了解市场需求和应用方面的技术,才能定IC的规格;IC规格定下来后才能进行IC设计;IC设计完成后要进行验证;验证完成后,要做演示版进行市场推广。这些阶段都要求单片机工程师具备优良的素质。
首先他们要懂技术,并注意技术经验的长期积累。比如定IC规格,这是决定IC成败的关键,规格定得好,IC才能做得好。但IC规格不能关起门来自己定,一定要与市场和产品端相结合。所以就要求工程师必须熟悉整机产品的整个研发和生产过程,要懂生产环节和产品的专业知识,懂IC内部的相关工艺和IC设计。因此,要完全掌握这项技术至少需要十年的经验积累,并且要一直做到工程主管的职位,才有可能完成。因此这种人才在任何一家公司都非常宝贵,大概只有2%的人能做。
其次要懂市场,对市场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才可能做到技术管理的高层或工程领域的主管。否则,只能永远是一名普通的工程师。
很多单片机工程师抱怨技术人员升迁机会比较少而考虑转行或跳槽,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对他们的职业发展和规划有何建议?
单片机工程师的流动性的确很大,技术人员的流动性越高,就越难累积经验,也无法进行技术生根,这对技术人员和公司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公司没有为技术型人才提供一条提升之路,从而形成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导致人才大量流失;二是员工自身的定位和价值观问题。
从台湾公司多年来的运作经验看,很多技术型公司都会为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两条路:工程类和管理类。两种类型的人才都可以得到升迁和发展,将来的地位和待遇相差不多。甚至技术管理者的地位会更高,讲话会更有份量,因为他积累了太多的经验,know-how的东西已经深藏于他的内心。所以公司要发展,必须提供这样一条路线让工程人员去走,工程师才能生根。如果公司能把技术最好的一些人留下来,把经验累积下来,那么对公司的转型或跨领域搞下一代产品会很有帮助。
从工程师的角度讲,是做技术还是转行做市场或销售,关键要看个人。如果技术工作自己适合做、喜欢做,而且有能力做,那么就不要迷茫和彷徨,沿着这条路好好走下去,认真地积累知识,争取向工程管理类的角色转变,一样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如果工程师自身喜欢做市场,也不要急于转行,而是在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再转,以便向销售总监的角色发展。因为有技术背景又适合搞销售的人才也是技术型公司的稀缺人才,这种人才会在技术层面上与客户深入沟通,更容易取得客户的信任。
从我个人的经验看,技术的积累就像储蓄,等年纪大了就会拥有一笔很大的技术财富。如果把年轻当作本钱,任意挥霍,到头来会一无所有。技术积累也像锻炼身体,年轻时不去照顾自己,不运动,不保养,到老了浑身是病。因此,工程师在年轻时要认真地积累技术。而积累首先要有一定的稳定性,不要随意转行或跳槽。这里面可能涉及到一个价值观的问题。有人为了多几百元钱的薪水就选择跳槽,而放弃在一个正规公司的实践和学习。这种跳槽,表面上看是多挣钱,但实际上是在花自己的本钱。因此从长远看,这是一种损失而不是赚钱。
能谈谈您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吗?
我的终级目标是跳出目前繁琐的事务去为公司做技术“幕僚”(顾问),不再担任具体职务或负责具体的部门,而是专门解决一般人无法处理的棘手问题,比如与重要客户的技术部门进行沟通,或根据某一具体项目临时负责项目组。这些都是基于深厚的技术积累、广泛的客户基础和一定的信任度。我不会考虑自己创业成立顾问公司,因为搞技术的人创业的成功机率并不是很大,需要有合适的合作伙伴等许多限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