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常规的迅驰掌门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他因担纲开发重任被誉为迅驰之父,又因推广迅驰成为英特尔移动掌门。在邓慕理眼中,迅驰自何处来?又将向何处去?
海法是以色列的北部港口城市。就在这一距地中海北岸仅200米的小镇上,坐落着英特尔研发中心,这里一度是英特尔在美国境外最大的研发机构。邓慕理(MoolyEden)赴美国任职之前就工作在这里。
这位前以色列国防军少校酷爱戴黑色贝雷帽,在加盟英特尔近3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最为业界熟知的贡献就是率领团队成功开发迅驰(Centrino)移动计算技术。以色列人骨子里的坚韧和向平庸挑战的偏执基因支撑这个团队改变了移动计算的历史,海法团队也因此一战成名。
我们的路子走对了
2000年,邓慕理向高层表述了他们正在研究的雏形处理器计划,这类处理器省电、发热量低,但频率比当时的主流处理器低得多。当时,“高频率=高性能=好产品”的概念盛行,这个计划遭到非议在所难免。英特尔CEO欧德宁最终支持了邓慕理,他和他的团队得以全身心地开发这款以古代以色列城邦名Banias命名的移动处理器,即Penitum-M。
在此之前,英特尔、AMD及苹果的做法都一样,以桌面处理器为基础,选择低功耗产品作为胚胎,通过加入EnhancedSpeedstep、DeeperSleep等节能技术,将其修改成低耗电、低热量的移动处理器。因为难以满足笔记本电脑兼顾电力与效能的需求,处理器一度阻碍了笔记本电脑发展。
邓慕理先行一步,他领导以色列研发小组采取全新做法打造“纯正血统”的移动处理器,从一开始就以低耗电、但不牺牲性能为出发点,其设计理念是在每个时钟周期中执行更多指令。从英特尔后来的技术路线可以看到,这种设计思路也影响到了后来的酷睿2处理器。“迅驰的革命性在于,以前我们都致力于提高频率,而迅驰要求不仅注重频率,同时也要降低能耗,这就必须要为此设计相关架构,实现技术路线切换。事实证明,我们的路子走对了。”
由于采取了联合研发整体解决方案的模式,处理器、芯片组与无线模块之间相互协同,所有省电技术都可以在最优化模式下运作。这项“打包”计划最终演变成为2003年发布的迅驰(Centrino)技术。
从第一代迅驰技术开始,其优化点就在随时代变迁不断变化。如今,高性能兼顾更长的电池续航时间已经成为基本诉求,以小尺寸、低功耗支持笔记本电脑的轻薄便携设计,实现增强的可视计算,以及实现扩展的无线功能都成为迅驰的优化要素。
“我的下一个目标是将续航时间延长到9小时,同时,我们也希望用户在3G时代能有更好的移动体验。”节能正是保证移动体验的基础。邓慕理认为,提高处理器性能和延长电池续航时间并不矛盾,英特尔的秘诀就是HUGI(HurryUpGetIdle,快速工作快速休眠)。“处理器在休眠状态几乎不消耗能量,理想状况是平时让处理器休眠,工作时快速催醒处理器,让它尽可能快地完成工作,快速处理完成后再次休眠,这样就可以实现节能。难度在于,处理器如果不容易唤醒,或者唤醒后不能快速完成任务都不会节能。”造出这样的智能处理器就是邓慕理的高效节能法宝。
我有四个孩子
“我原本有三个孩子,后来我有了第四个孩子,它就是迅驰。”邓慕理的“第四个孩子”从幼年第一代的Cammel平台,已经成长为第五代的Montevina平台。而现在,迅驰的下一个发展阶段也已经有了时间表——Calpella平台将于2009年第三季度问世。
在平台的三大组件当中,这一代迅驰平台的处理器变化最为显著。“我们不仅把内存控制器集成到了Calpella平台的四核处理器当中,图形内核也被一并集成到处理器中。这将是一款功能非常强大的移动处理器。”这款处理器因全新设计提高了性能,但它还是会非常注重节能。“我们引入了智能功耗控制与智能加速等创新设计,会智能化地关闭任何核,比如需要两个核工作,就可以关闭另两个核以减低能耗,而工作的两个核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频率,在快速完成工作后又快速转为休眠。软件与硬件呈螺旋上升的发展态势,我们仍然在不断提升移动处理器的性能,至少在2015年之前,用户都不需要担心,我们能提供足够的性能。”邓慕理说。
迅驰的平台化思路起到了独特的历史作用,它促发了英特尔按照具体技术对业务部门进行重组。2005年重组之后,邓慕理改任移动平台事业部副总裁兼总经理。尽管在经历漫长而曲折的开发历程之后,视迅驰如同己出,但邓慕理并不愿接受加在他身上“迅驰之父”的美誉。“它有很多父亲,不止是我。我很荣幸能在创造迅驰的工作中起到领头的作用,这有点儿像船长的感觉。”而最终,迅驰也将羽化成蝶,衍生出新的突破性技术,“大概每一代新技术出现都有五年的周期,两三年之后我们再见面时,可能迅驰就已经成为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