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声芯:把“贴身外教”装进学生书包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马列伟创业感言:
留学生回国创业有优势。首先,你有国际先进技术和项目,同时你对中国文化和市场更了解,融入更容易;此外,政府对于留学生创业很支持,尤其是资金和政策,这在创业初期无异于雪中送炭。接下来留学生创业要做的,就是对项目的信心和坚持。
本报记者 杨汛
从人大附中到清华电子系,从留学美国到在硅谷创办半导体芯片公司,马列伟走的是一条典型的理工科男生发展之路。不过让人意外,他在功成名就之后选择回国再创业,而且创业方向另辟蹊径:英语学习语音识别系统。他说,希望这种“贴身外教”能帮助学生们尽快突破语言关。
曾经硅谷创业牛刀小试
1987年,20岁的马列伟以优异成绩从清华毕业,前往美国华盛顿大学开始留学生涯。
“在华盛顿大学,我的硕士论文涉及到大功率器件的电子仿真,引起业界注意。”马列伟回忆说,当时西门子公司特意找到他,希望他在课余时间继续研究电力应用方面的项目,“当时我上学在美国,寒暑假则被西门子接到德国做项目。”1994年,马列伟获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随即进入西门子研究院。
在国外高等学府留学,尚未毕业就获得世界一流企业的青睐,很多人羡慕这样的经历,但马列伟却认为,“在一个庞大的企业机构中,个人努力毕竟只能影响很小范围的市场,视野太狭窄了。”
他最终还是走上创业之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马列伟和合作伙伴在硅谷先后成立了两家企业,在半导体芯片、大规模集成电路等领域小有成就。
自主研发语音识别系统
2007年,一位清华学弟找到马列伟,提出利用语音识别系统做英语教学的创业项目。
“乍一看,这个项目和我多年以来所做的半导体芯片、集成电路没有直接关系,但它却深深地吸引了我。”马列伟说,这源于自己一个小小的心结。“刚到美国时,整整一年半不敢开口。”马列伟说,自己在清华时还获得过英语竞赛、演讲的名次,“可一到美国,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你说的别人听不懂,别人说的你也听不明白。”为了克服语言困难,马列伟搬去跟美国同学同宿舍,强制自己融入语言环境,“要过语言关,一定要有环境,多交流。”
“我们考察了国内的英语培训市场,发现很多培训机构并不规范,比如有些号称‘全外教’,外教仅仅是外国人,并没有教师资质;最关键的是很多学生宁愿死背书,也不敢与别人大胆交流,这样无法进步。”马列伟说,自主研发的语音识别系统E-TALK不仅能够教学生,甚至还能“听”懂学生的发音错误,就像个贴身“外教”,学生可以随时实现交流。
带着对项目的信心,马列伟2007年落户中关村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注册成立北京凌声芯语音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项目发展。
要把E-TALK装进学生书包
虽然对项目前景很乐观,但一开始马列伟还是要面对创业初期的艰难。“北京市场上英语培训机构多如牛毛,学生对人机交互的语音识别系统比较陌生。”马列伟说,除了项目需要逐渐被市场接受,中外市场“游戏规则”的不同也让他非常困惑。
几经周折,马列伟意识到“做语音识别系统,并不意味着一定与英语培训机构是竞争关系,双方或许可以共存互补。”2009年他与新东方等知名英语培训机构、出版社联系合作,并通过这些机构推广自己的产品。“学生们可以用E-TALK纠正发音、朗读和背诵英语,自然对产品有了信赖。”而后,马列伟的合作对象逐渐扩大到中小学,市场接受度越来越高。
“目前我们正在和有关主管部门沟通,未来一些专业英语口语考试可能也会用到E-TALK以及相关软件。”马列伟说,随着3G移动网络的成熟,未来这种语音教学系统有望“装进”千万学生的书包。
马列伟还有一个新的想法:“希望可以尽快进入国际市场,利用这个系统制作汉语学习软件,满足世界上兴起的‘汉语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