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员工“富士康”,旋风将刮向何处?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与苹果和索尼等公司处在蜜月期的EMS/ODM企业富士康。该公司如今称得上是消费产品领域的“盟主”。业务内容正随着公司的成长壮大不断发生改变。让我们在此来看一看真相。
中国上海。2010年11月17日,在日资商场“伊势丹”的旧址,欧洲大型家电商场“万得城电器”(Media Markt)的第一家中国店铺开业了。这家店没有采用各厂商分设专柜的形式,这在中国极为罕见。顾客可以像在日本家电商场那样轻松比较多家商品。而且商品价格便宜,在消费者中人气飙升(图1)。
图1:开设业务形态多样的零售店
富士康集团于2010年11月在上海市开设了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家大型家电商场(a)。该集团预定开设五种业务形态的零售店(b)。(a)为上海商场开业时的情景。
对于这家颇受消费者欢迎的商店的出现,消费产品厂商却是却思绪万千。因为中国的万得城电器是由全球头号EMS/ODM企业——台湾鸿海精密工业(在中国大陆注册的名称为富士康,本文以下简称富士康)的下属企业经营的。
如果万得城在中国得以成长壮大,这意味着消费产品厂商不只是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而且连销售也交给了富士康集团。该集团还在着手推进以紧扣地区和维修为卖点的零售店,不禁令人联想起了曾几何时的“松下商店”。
这还意味着消费产品厂商所担负的业务将不断减少。“在未来,产品厂商或许只能像台湾宏碁(Acer)那样,只剩下联结EMS/ODM企业与批发商的商社业务”,某消费产品厂商的采购负责人难掩心中不安。
富士康集团虽然知道消费产品厂商的担忧,却依然在扩大零售业务。因为通过直接获得消费动向的反馈,有可能削减库存和生产前置期,达到业内其他公司无法企及的水平。富士康集团的优势——“速度快、价格低、质量好”的服务将更加充实。这样的话,“除了富士康集团以外,将不再有其他的选项”(消费产品厂商的经营企划负责人)。
销售额8万亿日元,员工100万人
对于富士康集团,2010年是困难与大跃进并存的一年。前者,中国大陆12名员工的自杀被全球媒体轮番报道。该集团不得不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大幅提薪等方式来回击“血汗工厂”的传言(注1)。
(注1)大幅提薪的目的可能还有其他两个。一个是防止因劳动者短缺出现延迟交货期和跑单的现象。另一个是中国政府施加的压力。提薪还可能成为富士康集团以外的劳动者发起罢工的理由。不希望出现这种现象的中国政府“因此要求媒体不要进行过度报道并不奇怪”(消费产品厂商经营策划负责人)。
另一方面,该公司2010年的合并销售额有望比上年增加40%以上,达到约2万亿8000亿元(图2)。全集团员工数量突破百万更令人关注。与EMS/ODM行业亚军的台湾广达电脑(Quanta Computer)相比,富士康的销售额约是其2.5倍,员工数量约是其10倍。
图2:愈发庞大
在日元不断升值的情况下,富士康集团的销售额换算成日元仍然有望达到8万亿日元左右。(a)为威志市场研究,(c)为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预测。索尼与伟创力(Flextronics)的结算截至3月,其他公司截至12月。
员工数量众多是因为机壳、连接器及其生产使用的模具等部件均由富士康集团内部设计与制造。其中,模具相关员工数量约为3万人,按照日本的常识,其规模之大令人难以置信。2010年的营业利润率虽然呈下降趋势,但仍然有望保持在3%左右。
公司发展到如此庞大的地步,最主要的直接理由是拥有苹果公司这样的优质客户。除了笔记本电脑(由广达代工)和2011年初上市的CDMA2000版“iPhone”(由台湾和硕(Pegatron)代工)之外,苹果的绝大多数硬件产品都是由富士康集团生产的。对于富士康来说,来自苹果的销售额不久即将超越美国惠普(Hewlett Packard,HP)。甚至有报告称超过了富士康全公司销售额的20%(图2(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