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将要面对技工流失的痛局?!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来深十多年,很多的年都是在深圳过的。我的印象中,2002年以前深圳过年的人应该还都有印象,一到春节,深圳几乎变成空城。春节乘坐公交车几乎是空荡荡的,这座城市会突然地变得安静,连海洋世界、世界之窗和欢乐谷这样的游乐场所几乎是一年中最为缺少人气的淡季。往后就一年年发生变化,留深过年,或是接父母亲人来深过年的人逐年增加。似乎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将亲人接到这个温暖的城市度过异乡欢迎的春节。深圳似乎慢慢变成了打工漂移者的“家乡”,每个公众场所,都人群爆满。
随着这些年房价高企,中低层打工者的收入增涨完全跟不上房价,甚至是跟不是CPI的增长的情况下,一直是深圳经济支柱的年轻打工者被社会彻底抛弃。现在的打工一族,靠工资收入根本就不能够实现买房移居深圳的梦想,甚至是养家(父母、子女)的能力都不足了。房租在农民房都找不到1000元以下的时代,但清洁工、保安或无技能打工者的工资依然维持在千元左右,深圳最低工资定于1200元的时代,一间农民房的月租与一个人的月工资相持的时候,找工者彻底被高房租击败。
而那些资深的技工和打工一群,虽然有所增长,达到4千至6千元的阶段,与一般的大学生收入相当。我的几位朋友是机械行业的技工,在深圳都有十年的时间。但公司开出的工资在4K(私企)、6K(大型企业),现在他们也年过三十,需要上养老,下养小。除了生活费、幼儿园学费/学费,租房支出,养父母亲支出,他们同样几乎无钱可存,更不存在在深圳有任何买房的企图。现在他们也要被迫离开深圳了,我打听过其中一个朋友Q,他是一家公司的绝对技术主干,老板一直承诺他们美好的前景,但每年公司的房租增加后,老板都不能兑现承诺。他们公司他这样的绝对骨干都选择离开,他是直接和爱人回老家帮熟人去打理企业,很可能是永远离开他干了十多年的本行。另一个也迫于生计,跳槽至一家大型企业,但待遇没有得到明显提升。
据我所知,在深圳,做机械技工的工资水平在行业恶性竞争的背景下,一个做机工精密加工、甚至是做精密模具的技工,薪资报酬几乎十年没有任何成长。在十年前左右,深圳外来的技工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的工作经验,逐步能够做出美国、日本、德国那些国家才能做出来的机械产品,为深圳工业生产的成本下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甚至为深圳本土的机工产品出口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援。而这些技工的能力增长,完全不是靠所谓的学校培养出来的,而是在工作中不断地钻研、偷师积累下来的。他们这些人中,多数是在民间,在所谓的系统之外生存。他们这个行业如大多数其他行业一样,老板和销售们赚到了钱,而这些老板赚到钱,多数投资到房产中,买了一套又一套的房,个人财富得到了积累的同时,依然继续着“血汗工厂”方式的发展思路。
那位朋友Q的公司,在面临骨干员工流失的情况下,依然选择不加薪的情况下去市场招人,三个多月过去了,却没有招到一个合适的人。一个月之后,在两个骨干员工离开后,这家公司面临的局面极有可能就是关门结业。我想这应该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选择。他的老板承认开的工资不够吸引人,但在厂房租金三面暴涨三倍(从平米月租金10元跳到30几元),老板自认为给员工加薪的空间已经不大了。再加上市场前景并不乐观,他作出的选择是将2011年三月将厂房搬到沙井去,以谋求能够继续维持下去。但现在的情况是,除了骨干员工离开造成的影响,其它年轻员工也不愿意选择跟他一起走,原因是待遇同样没吸引力。那些来深几年的小伙子,比起十多年前来深圳的打工者更没有耐性,他们这些人更地不断地跳槽,学到的东西,积累的东西更少。
还有两位朋友开了模具加工的工厂,去年有接到他们几次电话,目的都是希望通过我的人脉接到业务。市场激烈的竞争让这些原来发展不错的工厂,利润变薄后,企业在没有高技术人才背景下想去抢高利润高价值的市场就成为空中楼,沙上塔。现在德国、日本、美国的机械行业又渐渐找回了竞争力。除了富士康等极少数企业继续保持着强大的加工制造能力,不少机械工厂在互相恶性竞争的趋势下渐渐失去了生存能力。
我的一位电子行业的朋友曾跟我谈过一个故事。苹果某产品在富士康,又接到同城另一竞争对手B的抢单。苹果让B公司先试着做几个样品,在收到样品后,苹果负责的主管打电话将B公司负责人大骂一顿,称其没有技术就不要来谈抢单。我想这个故事此人深思的就是,虽然是加工制造的活,但还是需要技术保障的。没有技术人才,再好的设计图纸,都只是纸面上的东西。机械行业的加工,跟电子行业的模拟设计类似,长期的经验积累是其成长中不可跨越的一个鸿沟。
最先提到的朋友Q,十几岁就开始学徒做技工,到现在从业已经超过18年。按他所说,他老板接到一个单,别人的工厂可能需要多道工序,好几套设备,他们在两个车床上就可以做到。另外他手下的细活,保证到他老板可以接到很多同行送过来的活,原因是只有这个行业只有他才能做。现在他离开这个行业,在手艺没有传到第二个人手里的时候,也许最终的损失有多大,没有人可以想像得到。
我身边那些真正创业的实业家,据我了解真没有多少在炒房。他们很清楚,一个国家只靠炒房来发展经济有后果是什么。
深圳某企业N将自己的一个测试中心建于西安,虽然他的主要市场就在深圳。我问他为什么放在西安,他说放在西安,每个测试工程师给个3K就可以了,原因是西安的房价和物价低,元器件性能测试需要的是耐心和时间,并不是高端技术或市场时间敏感度高的工作,深圳的工程师每个月至少8K才能留住人,这种事放在西安,工作相对轻松,待遇3K愿意接受的人多了去了。
企业N这样的老总愿意将工厂投资到内地去,我认为这是一个完全正确的决策。一方面这些企业的内移将带动内地经济和人才的发展,另一方面内地的人才可以本地化就业,不会继续带来沿海地区的资源压力。
可惜的是,现在内地的机工加工企业似乎还看不到成长的迹像,而深圳这样的沿海地区已经不能再像十年前那样培养和留住人才。虽然像神州飞船那样的项目国家可以保障高技术人才的发展机遇和待遇,但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其实只能靠一批批的民间技术力量的成长。当畸形的高房价,势不可挡的高物价将这些成熟的人才一批批地挤出深圳,甚至是挤出珠三角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中国经济成长的基石就会动摇。
我一直认为,认为高房价成就中国经济,房产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石的官员和专家们,拆.迁能够拆出一个新中国的官僚们,他们将会是中国实体经济真正起飞的罪魁祸首。当实体经济人才流失并后续无人的状况持续恶化,中国经济注定看不到明天。
人才回流了,还会再回来吗?当这些要通过十多年积累才能沉淀的技术力量失去后,我们又拿什么去跟德国、日本、美国的技术力量做比拼,要知道人家的技术力量可是好几代,几十年积累下来的。中国那些十多年的技术积累人才之所以能够成长,源自于他们从小起受家境所迫去做学徒,到沿海来打工,到各个工厂去学徒,再到中国沿海极为独特的经济生态(世界工厂造成世界不同的技术转移)。当以上这些技术积累背景都消失后,我不敢想像将来的中国工业能够有继续崛起的基础。【转自一个来深多年的人的亲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