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的智慧从何而来?(转)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你对机器人说话,它能懂吗?为什么机器人会“思维”,快速给你一个“应答”?这是魔术吗?非也。为什么?
根据智能机器人发明者卡彭特自己的说法:‘We have developed unique and pioneer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technology“,意思是说,在实现人与机器人对话机制方面,“我们有独一无二和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是什么技术“宝贝”呢?这就是“atop a general learning AI engine”,意思是在这个人工智能引擎之上,我们还有一个“an advanced set of contextual scripting tools”(高级的上下文描述工具库)。这种高级“工具库”只有依靠长期的经验积累而无他法。
什么是人工智能“引擎”?其中的核心机制是什么呢?卡彭特说:“The AI employs fuzzy logic”。要说清楚什么是“Fuzzy Logic“(模糊逻辑),那话就长了。卡彭特把智能分解为三部分:学习智能,表述智能与情感智能,三者交互作用,成为一个整体“智能”。简而言之,当你对机器人说一句话之后,在机器人做出反应回答之前,计算机启动一个专门的进程(所谓“引擎”启动),进行模糊推理,形成“决策”,最后让机器人做出“反应”(即回答)。这一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不像通常“查字典”那么简单。有人说,机器人很笨,其实是不对的。机器人很聪敏,很机智,很灵活,很调皮。所以,在你向机器人提出一个问题之后,机器人需要停顿一下(大约2~3秒钟)才能回答你,这就是因为计算机需要时间去完成复杂的模糊推理计算。
昨天,我向机器人Evie提问,有意使用许多模糊词汇,比如:大、中、小;高、中、低;很老,很年轻,等等,机器人都能够正确“理解”,很快做出反应。这说明,模糊推理起了作用。......11月28日,在CAA自动化大会上,钱学森先生的多年秘书途元季将军曾经专门提到钱老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汪培庄教授共同研究“Fuzzy Logic“的情景(上世纪70年代)。其实,在那个时候,”Fuzzy Logic“正是我与汪培庄两人共同研究的前沿课题。那时,我的研究生都是”Fuzzy Sets“研究方向的,现在有的当了政府”官员“(还不小呢!)。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四十多年之后,在机器人研究方面,”Fuzzy Logic“终于派上了“大用场”。......这都是“老皇历”了。
想想卡彭特搞机器人研究用了二十几个春秋,我们想一两月就赶上去,肯定“没门儿”。每想到这些,我心里面就感到“泄气”。我们对于基础理论研究很短视,因为没有一时的“经济效益”,就斜眼相看。......我这个学数学出身的人,如今也不务正业,搞起了什么Linux,被业界骂的狗血喷头,全是自找的。想想这些“怪现象”,我还能说什么呢?我的人生即将过去,但是,我还想在这最后时光,为后人“张罗”一个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的Linux应用专业委员会,推动Linux的普及事业,然后自己走人也。请大家帮个忙吧!预先说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