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值不值得作为终身职业?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工程师值不值得作为终身职业?(工程师作为职业以及国外公司的激励机制)
谈这个话题的由头是前几天论坛上看到的一个帖子。有个老工程师谆谆教导年轻一代不要总盯着技术,要学会长远打算,要训练能力抓住时机向技术管理或市场销售方面的转变,要想有前途就不能一直搞开发,适当时候要转变为管理或销售
...... 不一而云。
看到后边大家或赞同或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感到悲哀。这也许是没有诞生像IBM,HP,Intel等那样技术公司巨头的一个原因之一吧。总觉得做技术层次低,市场销售管理才是王道,而现实大多公司也是这样。偶有些以技术起家成立一番事业的人物,回头也大多成了青年导师,更加使人相信做技术没有前途。殊是殊非,个人有个人的看法,很难做评断,这里只是介绍一下西方技术类型公司的薪酬制度主要是一些激励机制,从另一个侧面看看利益分配的方式是不是一个原因。
公司传统的收入主要是薪水奖金等。现在公司的股票期权也变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时甚至是主要部分。股票主要有以下几种
1)ESPP。一般是半年给一次,用自己薪水的10-20%去购买。买价取半年开始和结束两天收盘价最低的那天的80%。所以至少能有20%的收益。有时公司股票上下动荡巨大时,能有不少潜力。比如公司股票在确定购买价是每股10块,半年后公司股票在是20块,那么你购买的价格是10x80%=8块,这样如果你马上就卖的话可以赚12块。相反如果半年后掉到每股5块,那么你购买的价格就是5x80%=4块,每股还可以赚1块。有的公司还给你match一部分,比如自己出薪水的5%,公司补贴相应的5%。这种激励在公司是人人有份。
2)期权。加入一个公司时除了谈薪水以外,还要谈个期权的合约。一般是给一定数量的股票,4年逐渐兑现。这种做法有利有弊。不利的一面是跟你进公司的时机有关系。上述例子如果是在5块时进来的就赚大了(到期时用5块买,再用市价卖,实际不用自己的资金)。如果是在高点进的就不合算。所以这种激励机制弊端也不小。现在开始有公司给RSU,既直接的干股(相当于0价格买入),当然股数也不会像期权那样多。
有的公司给薪水多,没有期权。像HP这样的传统公司。有的公司给期权多,薪水低(也有都高的),比如现在的网络公司。曾经加入一个做芯片的大公司,谈合同时HR说我们公司CEO的薪水才12W. Kao!,他的股份有多少?我要有他的1%的股份,一分薪水都不要。后来看到他们给的期权数觉得也很不错。期权也根据个人的重要程度和贡献大小,每年或每隔几年给一次,一般是3-4年逐步兑现。
3)股份。最吸引人的是加入初创公司。尤其作为发起人或者第一批的员工,主要是技术人员。那时的股份给的多,价格一般是1分钱。但相应的风险也大。几十个能有一个成功的。做的事情要跟技术和时机合拍,还要有好运气。除了那些优秀的人物是闯出来的,大部分发财者是跟着喝汤得来的。那种从0做起,自己掌握,做最新的技术,充满梦想的经历,不管成功与否,都值得回味。创业文化,资金密集的VC,多种退出机制,这种地方是玩弄技术的宝地。可惜现在我们熟悉的半导体和大规模网络基本设施建设时代结束了。未来是那些在之上做应用,交流,和数据分析公司的天下,比如facebook,twitter, ebay, amazon 等.硅谷投资半导体和网络设备的主要VC从2000年前的几十甚至几百家,到现在也就两个巴掌能数过来的。对于电子工程师,虽然芯片硬件系统设备等还是永远需要(就像汽车一样),但由于现在制造技术和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一个相当水品,把产品做出来的门槛大大降低了。相反在已经成熟的硬件和网络平台上,开发各种各样的应用,从创业角度讲空间更开阔。比如smart gird,ITS, 再生能源等等。确实掌握了电子某个领域的奥妙和手艺,再找到准确的市场定位,未来比给别人打工的市场销售管理者,会有更高成功的可能。
对于工程师这个角色,一些大的公司比如IBM,HP,Intel,Tek,Cisco等他们的技术等级跟管理销售等部门有对应的利益分配方式。这样就保证了一大批愿意从事技术的人们在那专心从事他们擅长的工作,虽然中间也有相互的流动。在这种公司你看到很多是40/50年龄段的工程师在做事很正常。对技术的传承和积累,一个合理的激励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据说华为的激励机制就跟别的公司不一样,他的成功也不是偶然的。有这样的公司总算看到点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