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trabook是否是未来笔记本形态?不一定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英特尔在今年台北电脑展上提出了新的主流移动终端产品系列——Ultrabook,剑指苹果公司的MacBook Air系列,并且得到众多厂商响应,在IDF2011上竞相展出自家的Ultrabook产品。一直以来,英特尔提出或参与制定的方案有大部分将会成为未来业界的标准,比如USB接口,PCI Express总线,ACPI标准,HD Audio标准,W3C标准,甚至ATX主板结构等等,那么这次得到众多厂商回应的Ultrabook概念是否将成为下一个业界标准,造就未来笔记本的形态呢?
英特尔在今年台北电脑展上提出Ultrabook概念
哪些地方可能用到Ultrabook?
未来笔记本用户无外乎两类人,一类创作内容,另一类消费内容。内容创作者更看重笔记本的输入和处理性能,他们会使用大量高精度大尺寸的原始文件来制作内容,所以需要笔记本能够对众多文件格式,众多外部设备提供支持,并且能够快速地处理内容,他们最不希望看到的是系统崩溃以及随之而来的漫长的系统修复过程。相对来讲内容消费者更看重的是笔记本的输出性能,他们需要更精美的画面,更纯净的声音,界面友好且易于使用,更简洁快速并且随时随地获取内容,而且他们极其厌恶复杂而繁琐的系统配置与调试过程。同时,这两类人群都需要笔记本能够快速响应他们的使用需求,因为未来社会节奏必然会进一步加快,无论是内容创作还是内容消费都需要更多第一时间的信息,信息的及时性将变得更为重要。能够快速启动,操作,获取和发送信息将成为笔记本重要的功能。
性能方面,对于内容创作者而言,无疑是越强劲的性能越有利于他们的创作,尤其是快速的计算能力,媒体处理能力,大容量的存储,容错能力,以及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以保证创作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剪辑大量的素材,处理制作出即时的内容,并且不用担心各种软件,硬件的Bug和错误会毁掉他们的数据。虽然说内容创作者也可以通过各种扩展方式而在Ultrabook上得到强大的性能,但相信没有谁愿意背着小巧的Ultrabook外出办公的同时再带上一大堆转接线,自身提供尽可能丰富的接口的笔记本更受他们的欢迎。而内容消费者其实只需要中低档的性能就足以满足日常应用了,这其中比较偏重的是音视频图片娱乐应用功能,多任务处理,强大且方便的网络连接以及精美、可扩展的显示功能,以便于内容消费者欣赏,分享本地或者互联网上的内容。而对于某些想用笔记本进行大型游戏的用户,也可以通过连接外置显卡而满足要求,所以笔记本本身适中的性能并不成为问题。
你愿意带一个稍沉但接口齐全的笔记本还是一个轻薄本外加一大堆转接线外出办公?
在外形及易用性方面,内容创作者需要把相机,摄像机,无线上网卡等等一大堆设备接上笔记本,通常还会有个鼠标,这么多东西只用两只手是拿不过来的,所以他们在创作的时候会有一个工作台,或者至少是某个咖啡馆里的一张桌子。这样,笔记本的尺寸和质量就显得不那么重要,重要的反而是对那一堆外围设备的支持,最好还能有细致丰富的选项来调整那些设备的功能。当一位记者抓到了一件突发事件,获得了一份装有重要信息的磁盘,找到最近的一个小桌坐下,发现手中的磁盘需要一个驱动器外加2根转接线转换接口才能连接上笔记本,碰巧笔记本又不能识别他的老型号的设备,最终导入到笔记本中的图片还因为颜色模式的不同而严重偏色,原本一篇独家新闻经过种种耽搁成为了旧闻。这恐怕是内容创作者最担忧的事情。但对于内容消费者而言,他们需要尽可能轻的质量和尽可能小的体积,以便于随身携带和使用,同时笔记本要有快速的启动和关闭时间,尽可能长的待机时间,易于操作的功能设计,最好不用额外的设备。当他们逛街看上了一件心仪的商品,需要随手打开笔记本,快速地从网上下载优惠券的时候,他们不会忍受笔记本动辄1、2分钟的启动时间,然后在小的可怜的触摸板上操作鼠标浏览网页,或许因为出门忘了充电,看了半小时网页后自动关机了,更何况这么个笔记本又大又沉装不进随身的小包……
再说到很多人都关注的功耗方面,内容创作者肯定希望能有更长的使用时间,图片PS到一半就没电关机了也很麻烦,但因为有桌子的地方大部分都能在附近找到电源插座,所以就使用时间这点来说对他们并不是很敏感。而内容消费者必然是希望超长的使用时间和待机时间,能把微博看一遍,淘宝上转一圈,聊半天QQ,看一部电影,然后扣上盖子放到周末,直接翻开盖子接着看新的微博。当然,没电了也得充,但最好出门前充上半个小时就能够他们用一天的,所以快速充电能力也是重要的一点。
对于几乎所有人来说,价格都是很重要的一点。但对内容创作者来说,笔记本属于工具,除非性能实在跟不上需要,否则是不会轻易更换的,因为适应新的机器会需要很多时间。同理,他们使用的机器也一定是当时比较高,甚至最高端的配置,以得到尽可能长的性能服役期。并且,他们所使用到的各种专业设备,像专业的测量仪器,各种磁盘的驱动器之类往往价格不菲,相比他们,笔记本所花费的资金也不足为题,所以内容创作者对价格远没有内容消费者那么在意。内容消费者其实最主要的消费项目是内容,而不是手中的笔记本,并且依某些人群的消费观念来看,笔记本其实是更新换代很快的产品。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内容消费者通常不会购买额外的设备。这里所说的不是屏幕膜,软包之类的“附件”,而是“设备”,像上面提到的各种专业设备普通的内容消费者一般是不会去购买的。所以提供给内容消费者的笔记本产品不能有过高的价格,并且最好能不借助额外购买的设备而满足日常使用需求。
Ultrabook又有哪些本领?
依照Intel的规范定义,Ultrabook必须具备如下的特征,快速响应,轻薄,优秀的用户体验界面,长效的使用时间等等。不超过7秒的休眠唤醒时间能够帮助用户减少启动设备时的等待时间,有助于提升效率并且缓解急躁的情绪;最大21毫米厚度,14寸以下型号最大18毫米的厚度也有助于用户随身携带并且随时使用笔记本;触摸屏,加速度计,GPS,距离传感器等功能虽不是必备配置,但其可以在某些程序中增加额外的功能并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8小时电池使用时间标准基本可以满足所有用户全天工作的需求,即便是低限的5小时使用时间也能够应付绝大多数用户的使用,毕竟全天不插电源的情况少之又少。
Ultrabook足以胜任么?
对于上面所提到的几个方面而言,中等的性能,轻薄,长待机,快速启动是Ultrabook轻易能够实现的。但对于外设的支持,价格,以及长时间高强度任务的性能对于Ultrabook而言并不乐观,虽然Ultrabook可以通过量产降低价格,搭配转接线扩展各种借口,但这样一来势必影响其原有的轻薄等特性。所以对于Ultrabook来说,其适宜的领域依然更为偏重内容消费,而不是内容创作,也就是更为适合家庭环境下的娱乐应用,欣赏电影,处理照片,浏览网页,即时聊天,轻量的游戏,日常办公,或者与朋友分享内容等等。
戴尔Inspiron Duo使用了独特的机械结构使得屏幕可以翻转
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Ultrabook可能并不适合在逛街,旅途,尤其是上下班途中等环境下的消遣。原因只有一个,他的握持方式和操控方式不适合,当然,所有笔记本都不怎么适合。Ultrabook依旧采用普通笔记本的翻盖式设计,也就是使用的时候键盘会位于用户和屏幕之间。如果用户手持键盘,必然会远离屏幕,如果用户手持屏幕,键盘很有可能会卡到脖子。另外因为有对鼠标的支持并且标配键盘,Ultrabook(尤其是低价位Ultrabook)不太可能会支持触摸屏幕,这样的操作对于上下班路上看看微博的用户来说可能会很麻烦;而即便Ultrabook支持触摸屏,隔着一块键盘操作对于用户来说,不但会让手臂很累,还要时刻担心会不会碰到键盘而引发误操作。或许厂商可以推出类似戴尔Inspiron Duo或者惠普TX2的屏幕可以翻转的笔记本,但额外的机械结构几乎一定会增加笔记本的体积和质量。
总结
Intel将Ultrabook放在了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上
Ultrabook在Intel看来是个人电脑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转折点,甚至与笔记本改变台式机具有同等的地位。的确,它改进了众多为笔记本用户所诟病的缺点,诸如开机速度慢,轻薄本性能不强等等,Ultrabook以及扩展后的Ultrabook作为普通消费者家庭娱乐用机还是足以应对的。但对于整日奔波在外的记者或采编人员来说,他的性能以及对外围设备的支持又显得不济。所以说,Ultrabook对于普通消费者完全有能力代替他们的笔记本+台式机,而它成为未来笔记本形态也许只是针对普通消费者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