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专利布局才能吃苹果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以前用触控手机,手指由左而右轻轻画一下,手机就解锁了,现在只有iPhone的使用者享有这项「便利」。许多「非苹」手机就因为这么一画的解锁专利,就被苹果告翻了。台商长期以来为拓展欧美市场而投入的精神和金钱,就这么「一朝回到解放前」!
再早一点,4、5年级生应该还记得黑白电脑萤幕时代所使用的微软DOS 作业系统吧。20多年前,几乎每台个人电脑都装上盗版的DOS,因为微软当时并不积极抓盗版。而宏碁开发的「天龙中文作业系统」虽然好用,但因为宏碁抓盗版抓得凶,反而很少人使用,最后被迫退出市场。大约就在这个时候,苹果的麦金塔作业软体也因为抓盗版比较积极而退出台湾市场。
因为没有竞争对手了,微软此时就大举出动抓盗版,逼得大家必须掏钱买它的作业软体。直到现在,台湾都是微软全球营收较高的国家之一,甚至胜过它精心经营的大陆市场。
鸿海有数千件全球专利
由苹果和微软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专利已经不单单是「法律保护」的议题,它直接关系到产品,乃至公司的成败。就像2001年9月,英特尔控告前股王──威盛,专利侵权,虽然官司最后以和解收场,但威盛的股价却从当时的6、7百元(新台币,下同),跌到现在的20多元。
由此可知,专利布局应该是所有公司经营策略的主要组成部分。像鸿海就编制了数百名法务人员,累积的全球专利更有数千件,以专利打造代工王国的基石。
连代工厂都如此重视专利,更何况是品牌公司?
专利布局首先可以用于「防守」。大陆一家即将IPO(首度公开上市)的药厂,没想到其竞争对手竟然找到其专利包裹中有1、2项技术已经过期,并提出专利无效的诉讼,最后该公司的IPO 计画就因为这1、2项专利瑕疵而胎死腹中。
专利布局要慎重规画
上海律师单少芳不解,像苹果这种跨国公司为何会犯下如此「简单易解」的错误,以为只要买下台湾唯冠的iPad商标权,因为深圳唯冠和台湾唯冠的法人代表是同一人,因此理所当然也就同时买下大陆的iPad商标权。
大陆的专利有分「发明型」及「实用新型」两种,由于申请「实用新型」的门槛较低、审查手续较简单,大部分台商倾向使用「实用新型」的专利,来保护自己的产品,并限制对手开发同类产品。
但申请「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描写专利涵盖的范围时要恰当,否则就很容易被对手找到突破口。例如有位台商申请「包装盒底部有5毫米直径的孔洞」,一位该公司的跳槽员工却提出「「包装盒底部有10毫米直径的孔洞」,结果「10毫米」的专利就使得「 5毫米」的专利破功。
由此可见,企业必须跟专利律师密切沟通,如此才能找出最适合公司发展的专利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