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重启牵涉到谁的利益?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福岛核危机的阴影渐渐散去,在中国已经尘封一年的核电解冻声音也渐渐清晰起来。然而,核电站的安全性仍旧引发各界的担忧和质疑。涉及到是否开建内陆核电站、何时开工、如何布局、规模几何等问题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调整规划》迟迟未定。实际上,核电重不重启并不只是安全性问题,争论的背后是一场利益的博弈。
争论的焦点在水电与核电。
水利部门对内陆核电的反对意见集中在核电安全问题上,担心核电站会排放含有放射性的污水,从而对水域造成污染。但在核电行业人士看来,水电行业抓住了安全的议题,给风头正劲的核电行业一记重拳。“水电也是国家非常重视的能源,跟核电相比,谁先发展、谁后发展、发展多大,这都涉及到利益博弈。”核电行业人士说。
美国核电运行商Exelon亚太地区业务拓展执行董事白文德表示,在核电安全的问题上,正确的设计和运营比选址要重要得多。无论在内陆还是沿海,满足标准的设计和符合规范的运行管理才是保障核电站安全的关键。
不过事实上,核电不仅不安全,还不清洁也不便宜。
核原料的生产过程以及储存、运输都会造成辐射污染,尤其是核电站排出的核废料更是“烫手山芋”,不管放到哪里,都会遭到民众的抗议。日本共同社2011年7月发布消息称,日本、美国计划在蒙古修建核废料处理基地,用以掩埋从两国回收的核废料。消息传出,立即引起蒙古民众的强烈抗议,蒙古政府不得不放弃这一计划。
对废弃核电站的处理也是个难题,因为一座核电站运行三四十年就要报废。
虽然核燃料的消耗相对化石燃料便宜,但如果把建造成本摊进去,也说不上便宜。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2010年的报告,如果贷款利率低,核电与化石燃料发电比较有竞争优势;但如果贷款利率高,核电则比化石燃料发电成本高。2012年1月3日,法国核安全局发布核安全评估报告称,为加强法国核电的运营安全,需要投入数百亿欧元的资金对现有核电站进行维护。
另外,世界铀的储量为630万吨(含高成本开发铀矿),目前每年核电需要消耗铀燃料81633吨,地球上的铀矿最多可供开采80年,铀燃料与化石燃料一样,是不可再生能源,也有枯竭的一天,核电不是最终解决能源问题的出路。
对核电依赖大的国家来说,短时期内放弃核电很不现实。中国核电尚处于起步阶段,核电仅占发电总量的1.9%,目前“核危机”不会对中国的电力结构带来太大的影响。
那么,为何仍然有人坚持核电重启?
据了解,核电的投资除了解决能源短缺问题之外,还对地方GDP的增长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有利于税收、就业、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等大家关切的问题。很多地方政府为争取核电,已经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及财力。
对于核电业界而言,核电站前期投资巨大,后期仅仅是维护费用,其收益极为稳定巨大。如果重启核电,核电设备企业及相关配套设施产业将从中获益。
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何祚庥直指热心内陆核电站建设为利益驱动。
他说,核电站如果放到海边,防止海啸的成本很高,需要一个很大的防波堤,这笔投资是很大的。其次,沿海地区的地价都高得不得了,内陆地区地价比较低,补偿标准也可以低一些。
其实,鉴于中国的能源现状,必然需要多元化的能源结构,因此内陆核电建设将不可避免。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委员今年在讨论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核电目前在中国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极小,核能仍将是中国未来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将继续发展核能,现有技术可以保障核电安全。”
相关水利部门人士称,水能资源总量6亿万千瓦,可开发资源量5.4亿万千瓦,目前还有约60%有待开发。风能、太阳能的年可利用小时数1000-2000小时之间,可得到的能量太少。煤炭在开采、运输、燃烧过程中的污染太严重,核电是目前人类能源的重要取向。
然而据统计,我国即便把沿海可开发的核厂址全部建成投产,装机容量也只有7000万千瓦左右,而随着用电需求的增长,中西部地区缺电的情况仍然难以缓解。
最优化的选择应该是在安全的前提下,在内陆同步开发水电与核电,但在现有的利益格局下,协调起来似乎有些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