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调网络第三方视角解读宽带测速标准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期,工信部公示《固定宽带接入速率测试方法》(报批稿),从测试宽带接入速率对设备的要求、测试方法,以及对数据的处理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规范和标准。自去年年底,DCCI发布《中国宽带用户调查》,“假宽带”一说引起社会网民和运营商的不断争议。工信部计划年内出台宽带测速标准,从官方角度就宽带测速一事给出明确的标准。
近日,国内权威第三方互联网性能监测及用户体验评估机构基调网络的副总裁陈靖华先生
受邀媒体采访,就公示的《固定宽带接入速率测试方法》(报批稿)(以下简称《标准》),从第三方视角给予解读。
记者:《标准》中提到宽带接入速率并不等同于用户使用网络业务(如观看视频、下载文件等)时体验到的实际速率,即用户终端到业务服务器之间的速率。如何让普通用户理解这一点?
陈总:《标准》中提到的“固定宽带接入速率”定义比较清晰和明确,“指从宽带接入服务提供商的宽带业务接入点BRAS到用户终端这一段链路上的信息传送速率”。而最终用户体验到的网络业务的速率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固定宽带接入速率”本身的影响之外,还受时间段、用户数、访问的内容、服务器性能以及整个骨干网大网环境(例如运营商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的影响。所有这些因素,都会最终导致用户体验到的网络业务速率要比接入速率低。
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比如一条设计时速是120公里/小时的高速公路,当有很多车在上面跑,而且有上下班的时段,还有各种车辆(比如大卡车,公交车)在一起跑,再遇上到处都是的公路收费站,最终就会导致平均的车速慢下来了。
记者:《标准》中提到测试是要关闭迅雷、电驴、比特精灵等各种下载工具,优酷、土豆、PPLive等各种在线视频播放应用,QQ、MSN、飞信等各种即时通讯工具进行文件传输,以及操作系统和各种应用程序的更新及在线升级等,并应同时避免家庭环境中使用同一宽带接入服务的其他终端运行上述应用。这些对测速结果影响大吗?那些比较大,那些比较小?
陈总:这些对测速的结果影响非常大,特别是那些使用点对点方式的下载工具和视频加速播放应用,大多数情况下基本会把你的接入带宽跑满了。而即时通讯工具进行文件传输的影响要小一些。
记者:测试时为什么要建议,用户终端应通过有线连接接入网络,而不使用WLAN接入进行速率测试;
陈总:这是为了消除WLAN接入点本身速率以及接入点稳定性的影响。WLAN标准中802.11标准的最大速率为2Mbps,802.11b为11Mbps,802.11g为54Mbps。用户如果使用的WLAN接入点设备过老,只支持早期的传输标准的话,就会导致测试速度受到影响。
记者:《标准》中提到的测试步骤是否科学?是否还有可以完善的地方?
陈总:从第三方的视角来看,《标准》中提到的测试步骤和测试方法还是比较科学和客观的。
记者:《标准》中提到测试数据处理基于大量的用户测试结果,通过对这些测试结果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后得出总体测试结果,用以反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网络状况。测试数据采样点的选取涉及测试点的位置、测试点的选择、测试时间的确定、测试数据的筛选等问题。数据处理所用采样点要求测试用户数量多、分布范围广,覆盖不同地域、不同的运营商及不同的宽带速率,并且涵盖每天各种典型时间段的测试结果。以上的这些统计要求是否合理?
陈总:很合理,充分考虑到了直接影响宽带接入速率的各种因素。采样的用户数量多,范围广,覆盖不同地域和运营商可以带来更丰富多样和大量的数据样本点,对统计结果的精确性有很大的帮助,理论上样本越大统计的结果越接近真实的情况。但是在样本数据的统计过程中,不能只考虑简单的算术平均,特别是对下载速率的样本。
从基调网络多年以来积累的互联网性能监测经验来看,互联网的性能样本的分布不是正态分布,而是有明显拖尾的长拖尾分布。因此在统计计算平均值的时候,需要多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数据过滤或者采用几何平均值等等。
记者:之前DCCI发布《中国宽带用户调查》的说法是否不科学?
陈总:评估对宽带接入速率的测试是否合理和科学,需要了解到具体的测试方法和样本数据的处理方式。DCCI的在网上公布的报告并没有就此进行明确的说明,提供的数据无所依据,因此是否科学也很难做出评论。
记者:《标准》出台后,是否会减少那些非专业机构不知所云的网速调查结果的出现?
陈总:《标准》的出台,只是解决了“固定宽带接入速率”的标准测试问题。但是最终用户以及各互联网企业更关心的还是真正最终用户对各种互联网应用的真实用户体验速率。两者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偏差的,也不太可能减少此类信息的发布。但是,该《标准》的出台可以帮助最终消费者更好了解网速的概念和差别,帮助最终用户和运营商正确评估宽带接入速率,帮助运营商确实有效地为用户优化网络带宽,提高用户体验。
而对于媒体,希望今后在发布类似的调查结果的时候,能把调查的方法以及样本数据处理的方法同时公布出来,并将概念表述清楚,减少对读者的误导。
记者:基调采用的测速方法和《标准》提到的方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
陈总:基调的测速方法与《标准》中的方法大同小异,相同的部分很多。例如测试的步骤和方法等等,特别是对测试客户端的要求,基调在监测客户端的会员资格和客户端机器以及网络环境的健康程度上都有非常严格的审查机制来保证测试数据的真实可靠。
不同点自然也有。例如我们的客户端可以进行自动化的测试,测试的种类更多。最大的不同点是我们关注的(或者说是我们的大部分客户关注的)还是最终用户的实际用户体验效果。我们测试的是从最终用户到提供各种内容服务的网站和应用本身的用户体验,这里的测试目标是不同的。除了测试网络速度之外,基调更强调测试的是真实的用户体验,我们有很多性能指标:例如首屏时间,流媒体用户体验指数,都是从另外的角度来评估真实的用户体验的,通过这些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挖掘,可以帮助我们的客户更好地优化他们的网站和应用的用户体验。
综上所述,宽带测速需要屏蔽掉一切干扰因素,在规范的测试方法的操作下,获取大量的样品数据支持,才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测试结果。第三方的解读无疑是对此次公示的《固定宽带接入速率测试方法》(报批稿)的一个中立解读,帮助网民更清晰的了解宽带测速的相关知识,使网民能够清醒和客观的判断相关数据和结果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未来宽带测速标准的出台,对于运营商而言,则是一个很好的鞭策。毕竟网民能够享受到好的宽带资源,得到优质的网络服务体验,才是大家都喜闻乐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