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能让你兴奋么?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4G的到来预计将拉动5000亿元的投资规模,但是这场产业盛宴能否让消费者惊艳?
9月,四款TD-LTE手机(分别来自华为、中兴、三星和索尼)获得工信部颁发的首批4G手机入网许可证。设备方面,中国移动首批20.7万个TD-LTE基站招标已经见分晓,中国电信首轮4G设备招投标也在进行中。不少业内人士分析,工信部很可能在近期发放4G牌照。
对于通信业界而言这是一个大新闻:运营商指望新技术拯救自身利润下滑的现状;与运营商境地息息相关的设备厂商也希望能够借助新一轮的基础设施建设大赚一笔;而已经不容易找到卖点的手机厂商也盼着4G的到来。
根据工信部预测,4G网络前期拉动的投资规模在5000亿左右,正式商用后还将带动终端、软件等上下游产业,整个产业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以中国移动为例,今年下半年开始将在100个城市建设20万TD-LTE基站,投资总额达到1800亿元。这组庞大的数字,对通信业界来讲,注定是一场盛宴。
但是,与业界对4G的热情相比,消费者却表现得极为淡定,各方热议的焦点仍是苹果5s的“土豪金”,甚至鲜有人关心它也是一款支持4G网络的手机。
4G要来了,但是究竟能否给用户带来巨大的变化,大幅提升用户体验,或许产业界应该开始思考一个让用户兴奋的理由。
一场难尽人意的业界盛宴
究竟4G能够带来什么改变?或许应该看看它的上一代技术3G的发展历程:在3G牌照发放之前全球的运营商都在渴望着3G技术带来新的改变:视频通话、多媒体、种类更丰富的增值服务;而运营商又将他们对于3G的美好愿望传递给了最终用户,各种有关品牌、有关业务的宣传一时间铺天盖地。
今日再来回溯3G的结局或许有些讽刺意味:3G技术的确足够震撼,只不过震撼人心的并非是运营商们所描绘的景象,他们曾经期盼的杀手级应用和滚滚而来的增值业务收入一个也没有到来。运营商斥巨资组网所换来的是用户的兴味索然。
倒是一个游离在通信产业门外的PC厂商——苹果,改变了3G的命运。一个产品和它所带来的一些应用引爆了用户对于移动网络的需求,运营商曾经期待的视频通话被一个叫做Face Time的应用终结了——苹果的这款语音通话APP不需要通过运营商的计费平台,只要有网络就可以免费使用。不止于此,苹果更狠的一招则是APP Store,这一做法再次绕过了运营商,不仅运营商没了增值业务收入,也断了昔日背靠运营商度日的CP/SP们的财路。
虽然故事没有按照传统电信行业人的设计去发展,但是由3G技术所引发的移动互联网热潮却在随后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LBS(类似大众点评这样的基于位置的服务)、OTT(类似微信这样的基于运营商网络之上的服务)等业务模式如雨后春笋般进入用户的日常生活。
发展到今天,3G网络成为不少人生活的必须,有“互联网女皇”之称的玛丽.米克尔在《2013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指出:2011年,全球3G用户数为11亿,同比增长37%,3G渗透率为18%。到2012年这组数字已经被改写为15亿用户,增长率为31%,渗透率达到21%。
通信技术的一路演进,对于产业链上的重要几环:运营商、设备厂商、终端厂商而言是必然趋势,从1G到2G再到3G,时至今日4G已在眼前,这是一条不可逆转的路径。
但是对于最终用户而言,每一代技术演进却并不一定是件“大事”。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40年前,1973年4月移动电话诞生在摩托罗拉实验室,1987年极具年代感的“大哥大”进入中国市场,那时候还没有“某G”的说法,现在我们称之为1G时代——彻底改变人们沟通的方式。
而从1G时代到2G时代对于业界来说是技术的巨大进步:由模拟信号变为数字信号。不过对于用户而言,变化不过是:大哥大变成了体积更小巧的手提电话,用的人越来越多了。 可以说2G时代在用户层面带来的改变就是拓展了移动通信的深度和广度:由于重要的2G技术路线——GSM技术的快速推进与规模化使得全球范围内的移动通信成为可能,随着技术成本的降低终端价格也逐渐降低,手机已经从高端人士才可以用的“大哥大”变为了普通用户也可以消费的日常标配。
那么与前几代技术相比,4G究竟能够给用户带来什么呢?
以at&t代表的一众运营商(包括韩国SK电讯、美国MetroPCS)认为可能是高清语音服务,纷纷部署VoLTE解决方案,该技术是架构在LTE网路上的端到端语音方案,相较3G语音通话话音质量更高,接入延时更短,可以实现LTE和2G/3G网络间语音的平滑切换。
时任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则认为是视频相关业务:视频网站和网络电视台只需要一台普通摄像机和数据卡就可以实现直播;而用户观看视频不需要缓冲,下载速度更快。
这些答案或许并不全面,但是却反映出一个现实:运营商们正在沿着3G伊始的老路前行,如果找不到足够多让用户兴奋的理由,或许4G的到来会与它的前辈2G有着同样的命运:不过是再一次延展移动互联网的深度和广度。
变革的真正力量
如果仅仅是一张牌照和一场网速大升级,那用户不得不向这场通信业界的4G盛宴泼冷水。
即使4G牌照发放,在短时内用户数量很难实现飙升,其中一大阻碍因素就是资费。尽管4G在下载速率上有明显提升,但是如果资费过高就很难吸引用户,毕竟作为3G网络的补充,用户已经习惯在wifi环境下实现例如下载、更新软件、观看视频这样的占用较多流量的操作,如果4G网络资费水平不降反升,那么用户没有理由改变3G时代养成的使用习惯。
根据美国、韩国、英国这些已经部署4G网络的国家的经验:如果4G资费水平高,即使拥有速度上的优势,普通消费者也很难买单。在4G普及率较高的美国,以全美第一大运营商Verizon为例,每月29.99美元的4G套餐包含2GB数据流量并且给予用户无限通话时间和短信条数(根据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报告显示美国人均月收入为4240美元,而根据同期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城镇居民月收入仅为288美元)。而英国第一家推出4G的运营商EE就因为资费过高在推出4G服务5个月后在网用户数仅为31万人,因此随后推出4G业务的英国主流运营商O2就给出了24个月每月20磅的5GB数据流量且不限通话时间与短信条数的4G套餐,同时还将赠送HTC One或三星Galaxy S4手机。
反观目前我国3G资费还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流量超过1G的套餐价格几乎与前文所列的英美两档4G套餐资费持平,且话音与短信服务并非免费赠送使用。此外,运营商斥巨资组建的4G资费也很难以一个低价格示人。
在这种前提下恐怕更没有用户会去按照运营商的想象用手机在4G环境下看电影了,而在3G时代都没能引爆的所谓杀手级应用视频通话也很难在4G时代起死回生,因为来自OTT厂商的可替代服务已经太多了。
另一大4G网络推行的阻碍因素则是容量问题,或者说这是一个永远摆在移动网络面前的问题:即使用户的网络需求不断增长,但是通信系统容量有限。从理论上说4G所谓的每秒100Mbps的宽带速度(约为每秒12.5MB),比2009年最新手机信息传输速度每秒10KB要快1000多倍,但手机的速度会受到通信系统容量的限制,手机用户越多,速度就越慢,100Mbps将只会是一个理论数据。
真正的变革恐怕还需要一个3G时代的门外汉,只有产业链条和合作关系的重构才能令用户兴奋,微信的诞生就是一例。就如同当年的苹果一样,上一次苹果挑战的是运营商的增值业务,而微信今天在基础通信服务领域再次挑战运营商。因循守旧或者抱着已有的业务模式已经很难继续在产业链条里做曾经的强势力量。
原有的产业链条已经在慢慢断裂瓦解,快速重构寻找新的合作模式才是4G有可能让人兴奋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