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宽带”短斤少两的底气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假宽带,假到6兆宽带连一半的速度都没有,这一情况几乎在国内宽带用户中普遍存在,之所以猖獗,在于消费者心态问题,“只是不要涨价就好!”一位消费者如是担心。
假宽带,假到6兆宽带连一半的速度都没有,这一情况几乎在国内宽带用户中普遍存在,去年“3·15”期间,“宽带缺斤短两”现象被媒体广泛关注。一年过去了,虽然监管部门采取了出台技术标准等诸多措施,但该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改观,“假宽带”何以还敢明目张胆的短斤少两呢?
放心,普通消费者测不出来
在媒体上,关于假宽带的案例不绝于耳。大多内容就是宽带用户感觉自己使用的宽带感觉很慢,而最终检测结果显示,他们使用的宽带真的短斤少两。
类似这样的曝光,央视每周质检报告做过、《中国经营报》做过,不少大媒体都做过,案例不仅仅覆盖北上广,而且许多二三线城市都有爆料假宽带问题,可大量的舆论宣传之下,假宽带问题并没有得到缓解。
某宽带运营企业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员工告诉笔者,尽管来自媒体和用户的质疑之声很大,但被反复曝光一年多来,对他们公司的生意并没有造成任何影响,而且他们也有一套不错的办法来进行危机公关。
这名员工口中的方法就是在小区中推销宽带时,会十分诚恳的告诉消费者,他们的宽带经得起任何检验,那些假宽带问题在其公司并不存在,并会主动在消费者面前,运用各种网上下载的主流检测软件如奇虎360安全卫士、腾讯电脑管家上的测速软件现场检验,并保证消费者,随时可以在安装后,在家自行测试,如果低于标准,可以赔钱。
当然,这种情况不大可能发生,该员工甚至偶尔还会给消费者一些额外优惠,如告诉他们,表面上3兆的带宽,有时速度能够超过很远,而测试结果往往还真就是如此。
但该员工告诉笔者,其实到消费者家中的真实带宽远远低于公司签约的带宽,但测速结果却会显示正常,原因很简单,这些测速软件大多有BUG,宽带运营商可以人为干扰。
其实早前媒体曾报道过BUG所在,清华大学网络中心副教授诸葛建伟就对媒体表示,宽带测速软件存在着一个设计上的缺陷。这种P2SP测速方法,它会去选择一些同样安装了这款软件的其他的连接节点来进行测速,只要其中有一个节点,它是在这个用户同一个小区宽带的子网里面,它的这个链路质量就非常好,网速就非常快,所以它测得的网速就可能超过了运营商所提供的那样一个带宽的水平。如360安全卫士自带的测速工具、一些在线测速器等免费网速测试软件几乎都不可靠,测试结果可以轻易地被多种方法干扰。原本不到10兆的宽带,一经测试甚至会变成高达几百兆的宽带。
干扰它的办法显然已经被宽带运营商所掌握的,并成为促销的利器。而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根本弄不清这些技术问题,因此对于短斤少两的宽带反而因为测试结果不再担忧。
安心,就算知道也没有选择
根据工信部不久前披露的信息,全国宽带用户上网的实际速率和接入速率相比大体在50%~80%之间波动。但实际上,不少用户自测的结果显示,实际速率往往只有接入速率的1/2甚至1/8,这已经很难用“测速数值在合理范围内波动”来解释了。
另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去年年初公布的一项《中国宽带用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绝大部分互联网用户所使用的宽带的实际下载速率低于宽带运营商提供的名义宽带速率。用户所用宽带的实际平均上网速度,超过一半以上都达不到标定网速。数据显示,多数用户办理的固网宽带带宽为2M或4M。4M宽带,理论上应有512KB/s的网速;2M宽带,理论网速是256KB/s,而实际上,2M带宽下用户平均上网速度仅为142.2KB/s,4M带宽下平均网速仅仅为232.7KB/s,与名义速度相差很大。
但大多数消费者还是被宽带运营商的谎言所蒙蔽,即使有部分消费者觉察到此事,也无济于事,消费者王女士就是较早觉悟的宽带用户之一。
家住上海的王女士在使用宽带一段时间后便觉察出速度问题,而在使用网上下载的测试软件发现一切“正常”后,颇具钻研精神的她通过查询资料和咨询专家很快发现了问题所在,然而手握证据去和宽带运营商对质的结果却是赔钱了事,可宽带却依然无法增速,并且没得选择。
理由很简单,宽带运营商表示,它们是二级运营商,从电信那里购买来的带宽就只有这么大,非上网高峰期能够保证使用足量的带宽,可在高峰期,委实无法保证。
而换运营商却成为了困难。王女士告诉笔者,由于小区和宽带运营商签订了合同,结果形成了对小区宽带运营的事实垄断,想换运营商,难度太高,因为在建设小区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将对方的线路预埋进户。小区物业称,即使业主委员会集体要求换运营商,大笔的铺设架线工程和费用,也足以让他们却步。何况,换了运营商也可能继续短斤少两。
某宽带运营商的那位员工也指出,作为企业,其生财之道就是靠“绑定”,先期介入小区建设,确保该小区成为其势力范围,也就从根本上杜绝了其他运营商的染指,即使服务质量再不好,作为上帝的小区居民也无法更换运营商。不仅仅是小区,就连城乡的散居用户,也往往被预设线路之类的问题所彻底绑定,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即使消费者知道宽带水分太足,也毫无办法。
死心,宽带就是没法子更宽
该员工称,其实作为宽带运营商本身,也是无法实现带宽真正足量供应的。因为他们只是二级运营商,从电信购买的宽带有限,而为了和其他对手竞争,往往需要压低价格到低于成本,这时候,只能靠将一个足量带宽分别卖给多个人来实现保本和盈利。这就好比一个小区有100M的带宽,每户10M,本来只能分配给10户,但运营商出于利益最大化考虑,可能分给了15户甚至更多用户使用,再加上上网高峰时期,用户使用路由器实现“一拖N”,带宽就明显不足了。
假宽带就是在这样的是时下诞生,而诞生的背景却有些无奈。
去年的《每周质检报告》上就披露过这一事实,即以北京的1万用户数为例,如果按照平均包月购买的都是6兆宽带来计算,许多二级运营商年业务收入为一千万元。如果履行承诺让用户使用上独享6兆宽带的话,该公司将入不敷出。因为要保证1万户独享带宽的用户享受到6兆带宽的接入,那它们仅上交给一级运营商的一个成本就达到了2700多万元。
生存的压力迫使大量二级运营商选择短斤少两来过日子,同时,一些城市的一级运营商自身提供假宽带的现实,也让二级运营商有了东施效颦的合理依据,加上和同行乃至一级运营商的价格战,让他们必须陷入这个恶性循环之中。
但问题也有改善的机会,根据工信部去年11月发布的《宽带速率测试方法固定宽带接入》和《宽带速率测试方法用户上网体验》等新服务标准,统一了宽带测速的技术标准,并要求三大电信运营商完成宽带测速系统升级,多家互联网企业进行为期六个月测速技术试验。根据标准,固定宽带接入速率是指从宽带接入服务运营商的宽带业务接入点BRAS到用户终端这一段链路上的信息传送速率。中国电信目前已在各地企业成立“宽带普及提速工程”办公室,并根据工信部的技术规范建成了覆盖全国的“宽带业务自助服务系统”,实现了用户宽带接入自助测速,目前该系统已在全国31个省(区、市)全面推广使用。
一旦真正实现普及,并让消费者集体觉悟到“假宽带”的问题所在,其解决的机会也就会来临,“只是不要涨价就好!”一位消费者如是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