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与轻狂岁月告别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小米正在尝试让自己从激情狂想中冷静下来,可它想要完成的战略聚焦,其实难度不亚于一次转型。
2013年4月9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小米米粉节之后的内部员工大会正在进行。小米公司董事长、CEO雷军将自己在米粉节上的PPT又讲了一遍,可在提到自己当选“2012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新锐奖”时,他顿了一下,开玩笑说:“看到这个新锐奖,我本来都不想去领了!40岁的人了,还是新锐。”
对雷军这样早已可算功成名就的人来说,小米让他重新变回“新锐”,心里难免会有些嘀咕。但不可否认的是,小米确实重新让一帮先后迈入人生知天命阶段的老男人们,焕发出了青春激情。
这样的激情体现在每天的加班中,体现在微博上张扬“顽皮”的外部互动上,也体现在了小米做产品的想法里。
在过去的两年,几乎每天都会有新的让人兴奋的想法,在小米创始人们的脑中冒出,甚至雷军还开玩笑对《商业价值》记者说过做“小米饼干”的念头。这样的激情,在2012年小米手机突飞猛进、小米盒子蓄势待发的阶段达到顶峰。
有知情人透露,在那个时间,小米公司总裁林斌就曾经跟他反复提起“小米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里,基于硬件、软件和服务,我们将会有很多新的软硬件产品推出、测试,做可行性分析”。
小米想要在2013年推出小米电视,几乎已经成为了业内一个公开的秘密。据说小米也想要做手表,“连初始的工程模型都已经出了”。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还曾经对媒体说过,小米想要做的智能鞋,“在里面会有芯片,测量人在运动时的身体状态数据”。
大量想法在产生、在尝试,再加上小米本身的手机业务在硬件、MIUI手机系统(ROM)和小米网三位一体加持下的快速爆发,以及小米核心团队各种对外的快速信息传递下,让小米奏出了一首高昂激烈的狂想曲。
但它是否是一个新创公司——即便它是小米,所应该完全具备的?
它是否会将小米的资金链条、公司管理,包括主要创始人们的时间和精力,逼至极限?
2013年春节,肯定有什么默默发生了,又或许只是忽然在假期停顿的节奏,让小米开始冷静下来。
上述知情人对《商业价值》记者说,年后再见到林斌,提到很多新产品的想法,他已经不再表露出太强兴趣。有相关人员亦透露说,关于小米电视的计划,“涉及到太多资金”,时间正在不停后推,“有可能会无限期延后”。
与智能电视研发节奏同样放缓的,是小米对智能手表等产品的计划。有人疑惑地问,“为什么为了4月9号这一个米粉节,小米就能投入这么大的精力,甚至影响或中止新的产品”?
综合所有信息,其实不难得出一个接近真相的结论:小米正在试图进行战略聚焦,砍掉与当下核心业务无关的漫无天际的新产品,并在重心产品上投入更多资源和心力。
什么是重心产品?米粉节上雷军的演讲中,已经暗藏答案。
硬件,核心只有两个,小米手机和小米盒子。前者要延续1999元和青春版1499元的经验,进一步在这两个价位牢牢确立和强化领先位置;后者则试图在突破政策监管后,能以相对低成本的单品,开辟家庭场景这一新市场。
软件,MIUI必须有一系列的产品创新和品牌强化,以大精力和大毅力,重夺ROM层话语权。这一部分占据了雷军演讲中的大部分时间。
互联网服务,小米网要进一步打造成品类更多、甚至品牌更多的IT综合电子商务网站。雷军不惜在演讲后半,以一页PPT一个产品的节奏,隆重推荐各种类似移动电源、蓝牙耳机这样的产品,并且在结束时还一再强调,“晚上8点”,“全场6折”。
除了这些,包括与之匹配的市场扩张,其余的产品与念想,正在冷静中停止。
可是,正如之前许多公司的例子,当大步向前的急速扩张在冷静中快速刹车时,是否会产生新的问题?
在4月9日米粉节上,当最后一段激昂的微电影结束,在狂热的粉丝、冷静微笑的供应商和政府官员注视中,小米公司董事长、CEO雷军漫长演讲的最后一页PPT,定格在了这样一幅画面上:
右侧,一个十字路口标志,一边是科技,一边是人文;左边是这样一段话,“人文和科技的十字路口,我们和米粉浩浩荡荡一起走过!”
这句话不由让人产生联想:苹果已故创始人乔布斯经常说自己站在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这句话在不久前被知名“相声演员”罗永浩在自己的锤子ROM发布会上刚刚引用。罗永浩采用了一张同样的十字路口和科技人文交叉路标,上面写说,“我一个人来到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只看到老乔的墓碑孤零零地立在那里”。
小米这页PPT(或者说Keynote),显然是冲着老罗去的,意含反讽。
这似乎并不妥当。小米在今年米粉节卯足全力,连续推出了MIUI V5、小米手机2S、小米手机2A一系列重量级软硬件产品,却在最后时刻,因为对锤子的暗暗较劲,将自己“成功”降到了与锤子这个Launch(安卓系统启动器)产品相同的档次。
但这一举动,又带有浓浓的小米风格。一直以来,面对各种质疑,雷军和小米团队向来相当在意,下意识会采用正面强力回应,发力极大;而对自己的各种言行,也常常会有说话做事在前、思考在后的习惯。
从根本来说,这无伤大雅,因为它并没有动摇小米的产品根基,甚至有时在小米厉害的营销能力之下产生正面作用。可是,当小米已经快速成长为一个年销售额过百亿人民币、公司估值超过40亿美元的大公司时,这样带有年少轻狂意味的“青春激情”之举,或许已经不再适合频频出现。
这表明小米性格中一些固有的顽皮、有趣,又或者叫无遮拦、欠思考,整个公司的气质还未能与产品的聚焦保持相同的调性改变。
收敛和聚焦的“步调不一致”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事,小米的这种聚焦,对新产品的兴奋退潮,或许将使得它失去更长期的、新产品和新市场的机会。
正如中国某巨型互联网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对《商业价值》所说,“这个团队非常投入,工作强度让人敬佩。希望他们能平衡好短期业绩和长期核心创新的关系”。
这是小米乃至每一个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下快速成长的公司,所必须正视和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