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人驾驶汽车看中美互联网差距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各大IT网站每年年初都会做一些趋势预测,主编和编辑一顿勾兑,未来1到5年互联网大局就在饭桌上定好了。想想有点好笑,原来我们一直在给行业算卦,或许还可以沾点科学算命的洋气。
上面一段就当开题,也引出了今天本说要讲的主题:中美互联网差距。
我们这个行业很喜欢预测,更以抓住趋势为傲,但孰不知那些我们所看到的趋势,早就被洋人们摸得一清二楚。中国的互联网公司赶去纳斯达克敲钟前都喜欢用“中国的xxxx”来吸引投资人,如果不能够在美国找个榜样,都不大好意思提“上市”俩字。
雅虎证明了门户网站大有可为,在中国马上就有了网易、搜狐和新浪等一批门户网站,Google的成功让李彦宏顺势在中国打造了现金奶牛百度,Facebook席卷欧美的同时也让中国的人人网搭上了上市顺风车,类似的例子很多,几乎任何一家中国互联网公司都可以在美国找到样本。借用某科技频道系列丛书“复制互联网”来做个总结就是:复制美国模式在中国确实是条互联网创业捷径。
但一味的复制而不是创新,也直接导致了中国互联网在模式创新上距离美国越来越远,在百度还在醉心竞价排名的时候,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早已开上了路,当国内的手机厂商大搞价格战、内核战的时候,谷歌的智能眼镜又掀起一轮科技硬件新浪潮。。。。。。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借用某非知名专家的话说就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在美国人眼里就是山寨俩字。顶着山寨的名头来做创新,也确实挺难的。
也有人总结过在中国干互联网这一行,真正能赚到钱的也就两大行业:游戏和广告,仔细一想,确实是那么回事,现在在台上风光的那些大佬们都在这两行里混,其余的像电商、社交、在线旅游、本地信息,都在苦熬日子。这也难怪有钱的老板们不敢瞎投资,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概率其实挺大的。
被美国人证明过的项目都有黄的可能,那些美国人都没有做过的事还是别瞎搅合了,这也许就是在中国没有颠覆式创新的根本原因,红衣大炮周鸿祎一直很推崇微创新,但这也只是从细处入手,敲敲打打,缝缝补补,不会产生新的需求。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有点小家子气。
美国的那些巨头们,不喜欢小打小闹,iPhone重新定义了手机,iPad创造了平板电脑这个蓝海市场,无人驾驶汽车给汽车行业带来的变化也注定是颠覆式的。这正是中国公司目前所欠缺的,也是横亘在中美两国互联网行业之间的巨大差距,不早日认清这个差距,缩小差距也就无从谈起。但愿这个差距不会像太平洋那么宽。
所以,还是早日觉悟吧,筒子们!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