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失去创新就失去了动力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创新一直是百谈不厌的话题,大洋彼岸发生的一波又一波的创新浪潮,再次触动中国互联网从业者的神经。几年前,Google颠覆了强大的雅虎成为全球互联网的巨无霸。如今,Google正遭遇来自Facebook的强大挑战,而Facebook不过是一家2004年刚刚成立的互联网企业。
从诸如Facebook、Twitter等互联网后起之秀的崛起来看,创新成为美国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动力。事实上,创新同样是中国互联网前进的动力,一些互联网企业的折戟印证了这一观点。校内网被收购,开心网被边缘化,团购行业的没落,这从表面来看是经营问题,但实质是创新缺乏导致企业失去了前进的动力。相反,诸如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这样的国内互联网巨头,是“创新”在推动其高速发展。
或许很多人认为,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没有任何创新,而是在抄袭。事实上,这是被媒体严重扭曲的事实,也是公众对创新这一概念错误理解的后果。仔细分析一下国内互联网的行业格局就会发现,中国大多数互联网企业的创新能力并不强,创新能力强的企业,目前已经是雄踞一方的霸主。
一直以来,媒体用垄断来解释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的成功,淡化了这些互联网企业的创新色彩。来自媒体的一则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腾讯已申请专利超过4000件。4000件专利,这是对腾讯创新能力的一个具体量化,毕竟专利是创新的成果。
在美国,衡量一家互联网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样是专利数目。美国科技博客BusinessIsider曾对21家全球各大科技巨头的专利数目作了统计,其中IBM以70715项专利独领风骚,Google专利数目仅有1124项。正因于此,Google才会面临Facebook的强大挑战。
IBM之所以会有如此多的专利,旗下的研究院功不可没。而腾讯的高速发展,同样得益于腾讯研究院。据悉,在腾讯已经申请的4000件专利中,其中超过一半的专利数来自于腾讯研究院的贡献。可见腾讯研究院已经成为了腾讯的重要创新基地。
众所周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创新之路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保证创新不断涌出的原生力量。而近期媒体透露出的一组数据,则将腾讯研究院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努力形象的描绘出来。成立于2007年腾讯研究院,在5年时间里招聘了1000多人,40多项产品和服务在这里被孵化,前前后后有500多名工程师随孵化的产品离开研究院进入腾讯各个产品线。其中,2011年被孵化出去的SOSO地图街景项目已经从最初的十几个人的街景小组被孵化成了一个几百人的独立部门。
事实证明,腾讯研究院孵化出来的很多产品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流互联网产品,QQ输入法、QQ电脑管家和QQ浏览器等产品全部出自腾讯研究院。正是因为腾讯研究院有出色的创新能力,腾讯才能高速前行,创新自然成为了腾讯前进的动力。
早年,凭借对中国市场的精准理解,以及微创新,QQ成为国内第一大即时通讯软件。QQ的成功让腾讯意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这也是腾讯研究院不断用多种模式吸纳人才的原因。目前,腾讯研究院还开创“校企联合实验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14所高校设立了创新俱乐部,并通过“腾讯校园之星”互联网开发大赛、优才培养计划、学生创新夏令营、高校开发者社区、高校体验之旅等多样沟通渠道搭建,为下一代互联网人才培养提供了平台。
纵观腾讯的发展史就会发现,创新一直为腾讯高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而腾讯研究院成为了名符其实的创新基地。追根溯源,国内众多互联网企业一直难以高速发展,就是缺乏创新。正如《纽约时报》一篇文章所说,失去了创新,中国互联网还剩什么?试想,连前进的动力都失去了,中国互联网将如何发展呢?